输血安全管理观察分析

时间:2022-10-28 09:32:09

导语:输血安全管理观察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输血安全管理观察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输血安全管理中应用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输血治疗患者3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6例。对照组按常规输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比较两组不合格输血病案发生情况、输血质量。结果观察组不合格输血病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输血治疗患者,在输血安全管理过程中应用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评价对于降低不合格输血病案发生率、提升输血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利于确保输血安全,维护患者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输血安全管理;输血前评估;输血后评价;不合格

输血病案发生情况;输血质量静脉输血指的是经静脉向人体输入全血、血浆、血小板、白细胞或红细胞的治疗手段,对维护患者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安全输血系指在获得应用的预期输血效果基础上,尽可能避免因血液制品质量以及输血不当引发不良反应或并发症[1]。过敏、发热、溶血、输血相关性肺损伤等均属于输血常见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患者健康与生存状态,还会降低输血治疗效果。在安全输血管理过程中应用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能够提高输血病案合格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实现安全输血,对维护患者健康与安全具有一定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患者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评价在输血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输血治疗患者3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6例。观察组男81例,女75例;年龄18岁-67岁,平均(43.29±10.14)岁;住院时间4d-14d,平均(7.29±2.05)d。对照组男80例,女76例;年龄19岁-69岁,平均(43.51±9.97)岁;住院时间4d-14d,平均(7.32±2.11)d。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1.2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入选者包括手术中用血、急慢性出血、出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烧伤者等,并经病史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认符合输血指征;②18岁≤年龄≤70岁。(2)排除标准:①需大量紧急或抢救输血者;②一次住院过程中多次输血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1.3方法。对照组按常规输血,护理人员遵医嘱输血,核对记录单、交叉配血单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主要内容如下:(1)输血前评估:评估患者有无用血需求、其病情严重情况、是否符合输血适应证,并对成分血适应证进行评估;临床医师需使用专业指标准确评估患者用血需求;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当依据法规要求以及医院规定评估患者输血指征的符合性,并审核输血申请单、医嘱、相关监测项目,监测输血效果指标等。(2)输血后评价:主管医师在患者输血治疗后依据治疗目的,检查血常规,检测患者凝血指标等,并观察其临床表现有无改善、病情有无好转,有效评价输血治疗效果,确认有无再次输血必要,并将其记录在病案中;还需对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是否明确诊断、符合用药条件与否、有无把握输血适应证、输血数量与品种和患者需求是否相符、是否遵循用血审批制度以及备血制度、是否存在不良反应、输血疗效如何等,同时将评价结果纳入科室用血情况考核系统中。1.4评价指标。比较两组不合格输血病案发生情况、输血质量。①记录两组不合格输血病案发生情况,包括检查项目遗漏、输血记录与医嘱不符、输血病程记录不合格、表单缺失或填写不合格。②自行设计输血质量调查量表,Cronbach’sα系数=0.84,准则效度=0.85,包括血标本采集(4个项目、20分)、输血前后评估与核对(6个项目、30分)、不良反应(6个项目、30分)、输血后效果(4个项目、20分)4个维度,分值越高,则输血质量越高。1.5統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合格输血病案发生情况。观察组不合格输血病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输血质量。观察组输血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输血过程复杂、环节多,一旦出现输血操作不当或不合格问题,不仅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还可能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相关研究指出,引发输血质量问题的原因包括输血医嘱不合格、未严格把握输血指征、输血常规检查项目遗漏等,这不仅影响患者健康与安全,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损害医院声誉。予以输血前评估以及输血后评价,能够在输血前严格核对输血相关指标,输血后评价治疗效果,利于实现对输血质量的全程监控,并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安全输血目标的实现。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合格输血病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输血质量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相较于常规输血管理,予以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评价在减少不合格输血病案发生、提高输血质量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另外,依据相关要求或项目对用血质量进行评估,并将评价结果纳入科室用血情况考核系统中,对于确保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具有重要作用,可增强工作人员输血安全意识,促使其主动提高输血质量,同时亦利于提高输血病案合格率。

综上所述,针对输血治疗患者,在输血安全管理过程中应用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评价对于降低不合格输血病案发生率、提升输血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利于确保输血安全,维护患者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正芳.输血标准流程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27(2):117-119.

作者:耿彪 单位: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输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