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时间:2022-11-23 09:48:06

导语: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一套适用于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具有常效保障功能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确保学校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可以安全、顺利开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的发展日益重视,在科教兴国战略指导下,我国高等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也迅速扩大,教学科研活动非常活跃,与之匹配的实验实践教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践实验教学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在实验室人员配备以及仪器设备上的投入不断加大。教学科研过程中,具有较高危险性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使用量剧增,危化品处理、仪器设备操作以及安全用电等都对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健康带来极大挑战,相关事故频发,如何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实验室安全是各个高等院校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有效应对当前实验室安全问题带来的挑战,高等院校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建立、相关操作规程制定、实验室废弃物处置危化品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长期以来,由于高等院校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经费投入、人员配比不足,制度滞后等问题,制约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水平,如何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使高校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进而建设高水平的一流大学,依然是高等院校面临的极大挑战。1.1安全意识淡薄,观念落后。在传统的“教学科研至上”理念指导下,从高校管理层到基层实验技术人员以及学生普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对实验室安全重视程度不高,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缺乏对安全管理各个环节的系统性思考;有关实验室安全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实验室安全的操作规范得不到真正的贯彻执行;相关实验室技术人员缺乏应必备的安全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1]以上种种情况都为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埋下了隐患。[2]1.2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责权不清。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系统性工作,房屋建筑、仪器设备、水电消防、治安防护、保密、环保等都有涉及,关系到不同的职能部门[3],这就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从分管校领导直到基层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网络,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各个环节缺乏明确的责任落实,造成多部门交叉管理,责权不清,协调不通畅、应急处置不及时的混乱状况。[4]1.3管理队伍数量不足,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管理队伍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必要条件。专用设备的操作,化学试剂的使用,废液,废渣,废气等的回收及无害化处理,防毒防辐射的正确使用以及水电安全使用等都需要具有相关领域专业素养的实验技术人员来实施。部分学校存在管理队伍人员缺乏,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素养不够以及有非专业老师甚至学生来担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1.4资金投入不足。高等院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资金的投入偏重于能带来效益的科研、实验教学领域,对实验室教学以及相关科研设备上投入较大,但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整体投入却十分有限。实验室安全防护所需配备的器材不足,部分器材不能按照规定及时更新,相关设施陈旧甚至不能使用,消防设施、环保设施不能满足要求,通风排气系统不完善,防毒防辐射设备及实验废弃物的回收无害化处理设备等缺失[5],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1.5危化品管理欠规范。危险化学品管理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规范危化品的购买、使用、日常监测和报废,近年来国家加强了相关的管理,但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依然存在危化品存放、使用管理不规范、危化品保管、领用不规范,缺少专用库房集中存放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规范化处理。[6]1.6安全监督机制不健全。虽然目前大多高校都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但相关制度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缺乏针对制度落实、检查、隐患排查、问题反馈改进等方面的监督。安全监督工作没有贯穿到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解决方法与对策

针对当前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在日常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体系,落实责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把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人员充实到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中,加强和规范危化品的使用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2.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组织实施针对实验室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实验技术人员以及学生群体的安全教育工作,积极推进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工作,使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要从软件投入和硬件建设两方面来营造安全至上的氛围,培养广大师生员工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安全建设。(1)加强事关实验室安全的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从实验室选址、方案设计、功能划分以及建设标准上都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诸如门禁系统、监控报警系统以及消防器材、防毒防辐射设备等安全防护设备和应急设备的配备要齐全,并做好相应的养护、更新、维修工作,确保可以正常使用。(2)软件方面要开展经常性的、全方位的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普及工作,通过开展相关安全知识手册编写、操作规程的编制,网站、微信号等新媒体宣传教育方式的应用以及经常性的安全知识讲座、消防安全演习、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来不断深入加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实验室安全意识。[7]2.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责权分明。(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实验室安全制度和相关操作规范,尤其是涉及危化品、核辐射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确保学校日常的实验室教学科研行动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营造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二是学校应制定针对实验室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形成组织严密、高效有序、措施恰当得力的预案体系。[8-9]三是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只有参加学校组织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通过相关考试、考核合格取得准入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开展相关实验活动。(2)权责分明,落实安全责任制度。理顺管理职能,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要将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到实验室管理的各个环节,责任到人。成立由分管校领导负责的实验室安全机构,构建覆盖学校、职能部门、学院实验室的三级安全管理机构,使三者之间既权责分明又密切协作,真正落实“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度。2.3加强实验安全管理队伍建设。一支具有强烈责任感和较高专业素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是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学校应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学院要有专职人员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工作。要把对实验管理人员的安全常识教育培训、从事本职工作应具备的安全素质培训相结合;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制度、考核奖惩制度,提高实验室管理队伍的职业素质,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10]2.4加大实验室安全投入。切实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在政策制定以及资金支持上给予应有的重视是推进实验室安全建设的重要保障。①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的需要,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化要求进行实验室基本设施建设和改造。②加强实验室安防系统、消防系统、危化品处理系统、通风系统等建设,并做好相关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杜绝安全隐患。③加大实验室专业设备的投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置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更加环保、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实验室专业科研仪器设备。2.5严格规范危化品和实验废弃物的管理。危化品和实验废弃物管理是高校开展实验活动中的极其重要环节,科学、安全地使用、管理危化品,科学环保地处理实验废弃物品是保护实验室与校园环境、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的迫切要求。[11]①要切实加强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监督危化品申购、存放、申领、使用、报废等在学校流转中的每一环节,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消除安全隐患。[12]②切实加强实验废弃物处理。按照环保要求,全面监控实验废弃物从产生直到安全处理的全过程。[13]2.6健全实验室安全工作监督机制系统性、经常性、科学有效的多部门协同管理的监督体制是实验室安全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支撑。[14]实验室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要融入安全检查工作。建立实验室自查、学院排查、职能部门检查、学校突击抽查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检查监督机制,是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长期的系统工程。[15]职能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工作专项检查,狠抓检查结果反馈情况、强化责任追究、监督整改落实情况。

3结论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范围的不断扩大,在国家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宏观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实验室安全隐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9]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管理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现行的管理办法仍然存在发展和改善的空间。因此,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应以经济全球化为视角,坚持以人为本,始终贯穿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从安全意识培养、管理机制建立、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危化品管理和日常监督等方面构建科学的、完备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防患未然,为广大师生营造安全的和谐的实验环境,为高校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

作者:崔国印 黄刚 郭盛 聂小鹏 尹婵娟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