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不足与完善

时间:2022-10-25 08:53:22

导语: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不足与完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不足与完善

摘要:本文针对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安全意识不够、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出几点建议,以期高校实验室能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意识;管理体制

大学校园里,大部分的科研活动和一部分的教学工作都是在高校实验室里开展的,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关系到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和高精密仪器等国家财产的安全,至关重要[1]。在世界范围内,仍然会不时发生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这大多是师生在实验过程中不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实验设备老化等引起的[2,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财政投入与日俱增,各大高校规模迅速扩大,实验室规模和进入实验室工作与学习的师生数量也不断增大[4]。然而,随着实验室人员和仪器的增多,实验室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加上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尽完善,近年来我国高校实验室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时有发生,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各高校应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本文结合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笔者在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留学时的实验室工作经历,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普遍缺乏安全意识。目前,各高校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过分看重科研成果,而忽视实验室管理,尤其是实验室安全问题,认为对安全管理的投入没有回报,甚至有些师生认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例行安全检查干扰了他们的科研活动。这种现象具体体现在:实验室安全宣传工作不到位;实验室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存有侥幸心理;高校中部分专门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发生事故时应急反应能力不足;实验室安全检查流于形式等。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各高校开展了大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开始参与到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不同于研究生,本科生们本身有较重的课业压力,往往是在课余时间(中午、夜间、周末等)进入实验室,这对于实验室教师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扰。而且,很多本科生在大三之前就进入实验室,可能还没有受过任何实验课程的教育,连基本的操作常识都不懂,又不像研究生那样有同师门的师兄师姐辅导,在实验过程中往往错误百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二)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学科的不同,可能涉及水电安全防范、火灾与消防、生物毒理、化学废液处置、固体废弃物处置等多个不同的学科,而一套与实验室特点相对应的健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高校目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没能跟上时展,依然沿用多年前制定的那套管理规范,可操作性差,且对实验室引进的新仪器等新鲜事物存在管理盲区[5]。此外,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的管理主体往往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各部门由于职责不同,在协调过程中容易出现尺度不一、观点不一致等问题,出现管理盲区。(三)高校对于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高校资源有限,而资源分配必然有所偏重。在当今背景下,教学和科研的成果是政府和社会考核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也造成大多数高校将资金大量投入改善科研硬件条件、引进高水平人才等方面,而在安全方面往往流于表面,注重宣传和检查,而忽视基础设施的投入[6]。例如,现在我国很多高校,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的高校,实验室的建设速度赶不上学生扩招的速度,再加上用地成本快速上升,实验空间严重不足,学生缺乏足够的操作空间,只能在大型仪器的缝隙中辗转,甚至有些实验室的安全通道也被各种实验器材堆满。此外,许多实验室存在消防设施和事故应急设备老化、缺乏保养等问题。

二、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一)开展实验室安全知识网上教育和考试,完善实验室准入制度。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是人为原因造成的[4],因此,为了避免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实验人员的素质。首先,建议继续加强传统教育手段,通过校园海报、广播、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手册等,在广大师生中普及实验室安全知识。其次,应结合“互联网+”现代技术,开展实验室安全知识网上教育和考试,让学生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上也能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通过网上考试。笔者所在的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在2017年引入了一套在线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学生进入学院首页输入账号密码就可以进入自行学习和考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后,应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所有要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的人员必须通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才能取得进入实验室的权利。笔者留学期间所在的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就规定所有要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经过实验教师一对一为期两天的培训,才能取得进入实验室的门禁权限,就连新进的教师和博士后都必须参加。(二)加大安全设施资金投入,提高管理水平。没有武器的士兵是打不了胜仗的。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前提条件,没有过硬的硬件条件,再高的管理水平也是徒劳。高校应结合自身条件,投入资金改善实验室的水电、通风、消防等硬件设施,同时在招生时应考虑到实验室的承受空间,避免实验室过于拥挤。此外,学校应建立从上到下的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三不管”区域。涉及的各职能部门如保卫处,应配合实验室教师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毕竟高校实验室安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来辅导。最后,实验室教师要多走出去,与其他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交流经验,共同进步,为建设“双一流”大学提供安全的教学和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旎.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8):242-244.

[2]FishwickT.Conventionalsafetymanagementinamodernu-niversitylaboratory[J].LossPreventionBulletin,2014.

[3]OlewskiT,SnakardM.Challengesinapplyingprocesssafetymanagementatuniversitylaboratories[J].JournalofLossPre-ventionintheProcessIndustries,2017,(49).

[4]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5]韩方珍,曹咏,冯蜀茗,等.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启示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98(8):452-455.

[6]林荣锋,文惠玲,陈秀娟,等.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85(8):442-444.

作者:俞 果 游少鸿 蒋萍萍 梁延鹏 朱宗强 李艳红 周灏洋 单位:1.桂林理工大学 2.水污染控制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 3.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