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入市现状分析论文

时间:2022-03-30 12:53:00

导语:保险资金入市现状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保险资金入市现状分析论文

所谓“保险资金入市”,从严格意义上讲,它是指保险资金从单1的银行存款的储蓄形式向证券市场的各种投资形式转化的过程。当然,它绝不仅仅指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投资。我国保险资金的“入市”,实际上,它是随着中国保险业发展的需要而逐步展开的。因保险业发展阶段的特征差异,我们可以将我国保险资金入市历程划分为以下3大阶段:

(1)第1阶段(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末):人保“1统天下”、保险资金以单1储蓄为主。

当时,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基本框架下,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是中国保险市场唯1的保险公司。1986年,虽然在新疆成立了区域性的新疆兵团保险公司,但它也是纯国有,而且规模偏小。实际上,自1959年停办国内保险业务以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实际上成为只在若干口岸办理国外保险业务的1个专业公司。1979年4月,国务院决定通过试点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在重要的口岸和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行所在地,根据业务需要逐步建立保险分公司。

20世纪80年代的10年,中国保险业虽然有着1个较高的增长速度(也有基数小的原因),但由于产权单1,市场狭窄,营销方式落后,再加上当时国民收入水平及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因此,改革开放的最初10年,中国保险业总体规模仍然不大,尤其是在我国证券市场尚未建成的情况下,原本规模不是很大的保险资金也就没有“投资”的余地和空间,而只能以银行存款为其主要保管形式。

(2)第2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后期):多元化竞争格局逐步形成、保险资金投资从无序到依法运营。

1988年和1991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两家股份制保险公司成立,并迅速成长,打破了人保“1统天下”的垄断格局。1993年以后,保险业改革步伐加快。1994年到1996年又相继成立了天安、大众、新华、泰康、华泰、华安、永安等股份制保险公司,这些股份制保险公司的股东在初期基本上都是有国有大中型企业组成,但也有部分集体企业和少量的民营企业参股。

1996年7月,人保改名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实行分业经营,下设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自此,中国保险业逐步实行了保险业由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统天下”向“百家争鸣”转变的新格局。

这1阶段,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经济改革步伐加快、证券市场正式启动并得以快速发展,随着非国有保险公司的纷纷成立,保险行业的竞争格局逐步形成,保险资金规模也在不断扩张。为防范通货膨胀风险、提高保险资金营运效率,各家保险公司纷纷开展了保险资金的投资与运营活动。1995年以前,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包括发放贷款、不动产投资、购买股票等,随之而来的就是保险公司资产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

1995年,我国正式颁布国内第1部《保险法》,并对保险资金运用的范围和形式等作了严格的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并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向企业投资。在此阶段,保险公司购买企业债券的品种仅限于评级在AA+以上的铁路、3峡和电力等中央企业债券,并且购买的债券余额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总资产的10%。

1995年《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保险业进入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阶段。以《保险法》的出台为标志,国内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进入了严格管制和规范发展并重的阶段,保险资金陆续退出股票市场。

(3)第3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现在):开放格局业已形成、保险资金安全高效运营安排走向“前台”。

随着中国保险业改革与开放的进1步深化,1批外国寿险公司以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进入中国保险市场,而合作伙伴几乎都是较大型的国有企业,如中粮、中海油、海尔等,为学习和借鉴外国保险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新华、泰康、华泰、太平洋、平安等1些中资股份制保险公司已经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吸收境外金融保险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外资持股比例可以达到24.99%。与此同时,为增强资本实力,提高散户能力水平,和优化股权结构,华安等1些中资保险股份制公司也大量吸收了民营资本参股,或者向民营资本转让部分国有资本。

1999年3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同时撤销中保集团。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国有保险公司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都对保险主业进行了1步到位式的股份制改造,在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投资参股。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完成以后,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有外资和民营资本参股,正是由于保险业产权制度的不断变革,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加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外资保险公司在带来资本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他们以效益和风险防范为经验理念,以经验的意识,以及优质的客户服务,对提高我国保险业的整体水平起到了10分积极的作用。

1999年10月,保监会正式批准保险资金间接入市。同时确定保险资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的规模为5%,以后视情况适当增加。

2000年,保监会先后批复泰康人寿、华泰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适当提高,但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0%。2001年3月,保监会将平安、新华、中宏等3家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从30%放宽至100%。

2001年5月,保监会分赴全国各地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检查。2002年5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保险资金运用提出明确要求,强化保险资金集中管理,防范资金运用风险,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2002年12月,中国保监会公布首批取消58项行政审批项目,从监管上进1步与国际接轨。其中包括保险公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资格审批、保险公司在境外运用资金审批、保险公司购买中央企业债券额度审批、保险公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比例核定等。

2003年1月1日,新修订的《保险法》开始实施。与旧《保险法》相比,新修订《保险法》将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向企业投资”规定改为“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也就是说,国家允许保险公司的资金可用于设立与保险产业相关的其他企业,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各类保险中介机构等。以新《保险法》实施为标志,国内保险资金运用开始进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