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行政单位内控对策综述

时间:2022-05-14 04:18:00

导语:增强行政单位内控对策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增强行政单位内控对策综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现代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对加强单位经营管理,保护单位财产安全,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等具有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时下,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如雨后春笋,在各大中小企业,不断被建立健全。而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长期以来均以财政、审计等外部监管为主,内控管理尤显乏力。随着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的施行,诸如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报销等,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强化专项资金监管、规范财务核算有了新的突破。但与此同时,一些强有效的监管措施也在行政事业单位悄然撤退,如我县实施的委派会计制度,已开始由专项资金较多的行政事业单位转向重点工程项目,这势必要求,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内控管理制度。现今行政事业单位尚存财务收支无法有效控制,超预算严重,大量违规违纪事件的暴发等问题,内控管理的乏力可谓一大祸首,内控管理薄弱的原由,主要表现如下:

(一)管理层和业务层内部控制认识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位领导在思想上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直接限制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由于业务简单,单位领导就认为没有设立财务内控制度之必要;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因领导重抓业务,轻财务管理,忽略了制度的执行,将内控制度束之高搁,等同虚设。二是部门负责人和业务科室财务意识薄弱,常以手续繁琐,影响了办事效率为由,抵触和拒绝内控制度实施,不配合财务监管,致使内部会计控制无法落到实处。三是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很多干部职工错误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和国库支付监管等同于内部控制,认为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单位内部甚至可以不需要财务核算,更别说内控管理了;以上种种思想,直接制约了行政单位内控管理的加强。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一些专项经费的管理制度,仅对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规定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并不能解决单位资金的实质安全性。部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将内部控制面覆盖到单位的所有人员和各业务环节,会计内控制度是有了,财务部门也在实施了,但相关的业务部门的内控制约机制则相对缺乏,致使财务部门无法掌握一线业务准确信息,也就无从控制和监管。甚至个别小单位,由于本身业务简单,财务核算也较简单,根本没有内控制度,将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不相容职务均由一人担任。从而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薄弱、账目混乱、财产不实和数据失真。

(三)财务人员素质不够专业,包括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现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大多数是从其他非会计岗位转岗而来,由于缺乏相应的后期培训,自主学习能力差,加上缺乏学习交流,业务能力不强,造成记帐随意、手续不清、差错频繁以及会计资料严重缺失等问题。同时,由于人员编制之故,会计人员缺乏,一人多岗,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及经办人没有很好的分离,相互之间缺少制约和监督。也有少数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发生少列收入或截留各种现金收入、公款私用、私设小金库等贪污挪用舞弊行为,从而直接影响会计工作质量。

(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措施不够有力。表现为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预算不落实,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近年来,新政策不断推出,工作计划不能及时具体化,致使预算编制内容未能细化。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仍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实绩、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二是预算执行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总体看,单位缺乏全员参与,预算体系不健全,内部没有按组织结构对财政部门预算进行分解细化,没有对各科室人员的责任进行预算约束,例外审批过多,缺乏预算调整和考核机制,其结果往往是总量超预算。

(五)财经纪律执行不够严密,监督约束作用不够明显。目前,就本县而言,审计部门审计范围也限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审计,且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诸如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私立小金库,违规发放福利,甚至挪用公款,逃避监督。相关部门往往对事不对人,只求整改,而无相应的处罚,严重削弱了执法力度,从而难以形成规范有序的外部监督体系。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建设乏力,受人员编制所限等因素,人员缺乏,或形同虚设,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审计机构,更别说内审人员队伍建设。这样势必造成内外部监督机制弱化,使内部控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综上所述,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有效执行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此,笔者仅在此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加强对单位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人的财经法律法规和内控制度建设培训,增强单位负责人的内控管理意识,以取得他们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肯定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单位领导只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认真地去组织人员立制度、抓落实,内控制度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同时强化责任风险意识,建立重大支出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健全了财务公开制度,接受单位成员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全面清理整顿单位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依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明确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内容应包括:(1)岗位责任分工控制。对于不相容职务,必须进行分离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包办兼任,使经济业务在处理时,有关人员能够互相制约、相互监督。(2)财务审批制度和加强对会计业务程序的控制,。建立重大支出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已经发生的业务必须按照会计控制的要求及时、正确、全面反映和记录,并进行复核,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及时和完整。(3)预算控制。规范单位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的编制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4)财产保护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制定资产购置流程、定期开展财产清查,并根据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实施资产的使用、处置、调拨管理;(5)加强收费票据管理控制,规范现金收支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二条线分离的管理办法,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单位必须明确规定审批方式、审批权限、审批程序以及审批人员的责任;(6)财务分析控制,结合预算执行控制情况,开展自我检查、评价。

(三)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单位内部实行不定期组织业务知识培训以、个人业务自学和开展兄弟县市单位财务人员业务学习交流等措施,开展业务能力考核并贯以奖惩,从而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内控管理之所需,为内控制度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加强外部监督力度,财政、审计部门应该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通过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掌握各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状况,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行政事业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对于内控制度建设存在严重缺陷甚至发现重大问题的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应严格惩处。总而言之,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处领导、业务科室和财务部门共同参与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应顾全大局,妥善进行,可以成立领导小组或者专门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设计、实施等日常工作。加强对单位内部关键控制程序和环节的有效监督。此外,为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单位还应建立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并且认真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