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改革趋势

时间:2022-03-10 10:06:00

导语:行政改革趋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行政改革趋势

一、人本主义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人本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直接使用过“以人为本”这个概念,但马克思、恩格斯决不否认人本主义的思想,只不过在他们那里,赋予了和资产阶级人本主义价值观所不同的科学内涵,他们根据所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吸收了包括人本主义思想的合理因素在内的人类文化的精华,明确提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等重要论断,并赋予人本主义以崭新的内涵。马克思说:“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之所以把共产主义等同于人本主义,那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可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这种发展是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体力和智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可见,在马克思那里,生产力高度发达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条件,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体力和智力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真正目的。资本主义的人本主义是建立在抽象的人性基础之上的,在这种制度下,工人的发展只能是片面的、畸形的发展,生产力是根本原因,而生产关系则是直接原因。资本主义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不可能是人获得全面的发展,只有改变其生产关系,废除私有制,使社会全体成员得到全面发展。这样,马克思在揭露资本主义的人本主义价值的虚伪性的同时,确立了“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观,为人本主义注入科学的内涵。同时也确立了以全人类都得到自由解放和一切人都获得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共产主义信仰和理想。

2.人本主义在我国行政管理中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的法则的深入人心,个人的价值开始越来越被显现出来,个人的利益和需求开始为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本主义的价值开始回归并渗透到各个领域。直到十六大以后我们党确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使得人本主义思想重现光芒,成为一种人们认可并得到重视的社会基本价值。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几次大的行政改革特别是2003的改革在很多方面和环节都体现着人本主义价值的取向2。一些有违人本主义的法律、规定的条文被废除,比如城市收容制度;而与此同时一些体现着人本主义价值的新的制度开始出台,比如,新的信访条例就有很多人性化的规定,再如城市拆迁条例的出台等等。政府的很多设施建设开始体现出人文关怀,政府的执法手段开始逐步摈弃简单粗暴而向耐心的沟通和依法方向发展。

虽然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行政管理还没有发展到人本管理,并且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本主义的思想和理念并没有贯彻到所有的行政管理人员,相反,传统的甚至是封建的官僚行政理念还有很大市场,“官本位”的思想还比较严重。表现在不惜牺牲个人和人民的利益大搞政绩工程,大树官位形象,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和严重的形式主义。有些官员为了GDP增长,不惜掠夺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根本不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和生存,这是典型的与人本主义相对立的“物本位”表现。其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不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区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特别是城乡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社会分配不公现象严重,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严重的贫富悬殊已经使得一部分人的生活除了问题,这与人本主义思想是严重背离的。究竟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应该是兼顾效率和公平,是很值得思索的。第三、一些法规中还存在着不符合人本主义思想甚至相抵触的条文,比如城乡的户口管理问题,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甚至是对农民歧视的现象,不平等就不可能落实人本主义思想。第四、政府的管理手段尤其是执法手段过于简单粗暴,甚至有些时候个别现象缺少人道主义。还存在着严重伤害人们利益和伤害人们感情的执法情景,这些不仅缺少起码的人文关怀,还严重干扰着人本主义思想的实施。这些问题表明,我国的行政管理里人本管理还有很大的差距,迫切要求我们在行政改革中去落实人本主义思想。

二、我国行政管理趋向人本化的原因分析

1.行政管理人本化是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目前,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一场大的趋势正来势凶猛并在不断加强,这就是以经济全球化作为原动力,推动经济的非国家化、一体化的全球化趋势。正如英国政治学家约翰·贝里斯(JohnBayhs)和史蒂夫·史密斯(SieveSmi山)所说“全球化就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效果越来越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过程”3。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认为,经济全球化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资本的流动和意识形态的交流,以及由此而需要进行的国际协调,即包括组织管理形态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本质内涵在于经济资源跨国流动与经济相互依存、影响。但绝不仅仅限于经济,甚至主权国家的政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其传统权力也受到了来自主权国家领土内外的限制,发生变异。正如托夫勒所言,“有一些力量试图把政治权力从民族国家向下转移到次国家的区域和集团中去。另外又有一些力量则试图把权力从国家向上转移到跨国性的机构和组织中去。”世界上很多国家为因应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纷纷进行行政改革,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呈现出“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政府行为的法治化、政府决策的民主化、政府权力多中心化”的趋势。

2.行政管理人本化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起着决策、引导、协调、监督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处理好国家和社会、国家和社会组织、国家和公民的关系,是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如果不能坚持人本主义价值观、如果偏离了人本主义这个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出现问题。事实上,我们党之所以提出科学的发展观,也真是基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很好坚持人本主义价值的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是总结我国近二十年来经济一直高速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来的。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某种对发展问题的片面认识,认为发展就等于经济的快速运行,发展就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增长4。这种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诸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贫富差距拉大、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生态环境严重污染、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高速发展等严重问题。长此以往,我国的经济将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不可能。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行政管理工作偏离了人本主义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行政管理的工作者尤其是领导干部没有意识到人本主义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之间的关系所造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于我国的行政管理工作意义尤其重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行政管理部门首先要树立人本意识,以人民群众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的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自己的管理目标,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部门就必须实现人本管理,彻底改变官僚主义作风,彻底改变“官本位”思想,彻底改变简单粗暴的管理手段,真正的深入到人民群众去,放下架子,为市场服务、为群众服务,只有这样,行政管理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可以说,市场经济是行政改革人本化趋势的内在动力。

3行政管理人本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005年2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上,同志为我们描绘出了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里,“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的价值基础。

首先,人本主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人民群众是和谐社会的主体,离开了这个本,和谐社会就会成为无本之末。要牢固地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创造才能,极大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坚决维护人民凑众的利益。其次、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党和国家各项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及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都必须着眼于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价值标准。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三、我国行政管理人本化改革的方向

1.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化政府的发展职能

发展职能或者经济职能是现代政府的最重要的行政职能之一,行政改革中落实人本主义,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化政府的发展职能5。这是因为:

首先,强化政府的发展职能,必须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实现人本主义,经济发展是一个先决条件,这个现实途径是无法超越的。

其次,强化政府的发展职能,必须实现全面发展。全面发展至少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后者一样是社会文明的基本构成,是社会进步程度的反映,三个文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第三、强化政府的发展职能,必须实现协调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兼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的根本要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使它们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这应该成为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

第四、强化政府的发展职能,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之所以成为热点,其原因就是人类的发展由于陷入到片面性,依靠对自然界的掠夺和破坏环境来发展经济,而自然界对人类采取了报复,各种灾害不断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破坏。说到底,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人和自然的关系的问题,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以满足人类的生态需要,这就需要合理调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将成为检验政府是否真正坚持人本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标准。

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强化发展职能,就是要牢牢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特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以满足近13亿人口的基本生活和发展需要为目标,保证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使人们的小康生活水平更加宽裕,人的潜力发挥和素质提高的基本条件不断改善:以迅速发展经济,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规模效益、科技进步效益、结构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质量效益型与内涵集约发展之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2坚持人本主义思想,建设服务型政府

在我国,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无论是服务意识、服务手段都十分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化,服务行政开始提上议事日程。早在1985年邓小平就提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他要求所有的行政领导、党员干部都要树立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服务型政府是市场逻辑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强烈。一是市场化改革唤醒了公民的权利意识,社会组织和公众迫切要求政府保障其基本权利。二是政府是公平公正的守护神。政府通过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制定公平的规则,从而确保市场竞争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三是市场经济产生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并导致严重的社会分化与利益失衡,政府必须建立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当好规则的制定者和冲突的裁决者,协调、平衡好好各种利益的矛盾点,尤其要特别关注和保护弱势集团,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工和城市下岗职工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救济,使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服务行政是人本主义在行政管理中贯彻落实的最好表达,因为服务必须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利益,并不断去满足这种需求和利益。离开这个出发点,服务无从谈起。从本质上讲,人本主义是服务行政的核心理念。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理论界也将建立服务型政府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选择目标。这就要求政府:首先是要改变以往“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方式和传统的管制型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和施政原则,把实现公民政治经济文化需求和利益服务作为重要的管理目标,把社会和公众作为服务对象,为社会服务。其次是政府权力要从无限转向有限。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即必须仔细区分政府的权限,哪些是政府需要管理的,哪些市场需要管理的,哪些是需要社会管理的。政府必须向市场和社会分权,积极培育和健全各类社会中介组织,使它们成为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具体组织者和运行者,并向社会逐渐转移权力和放权,将原来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推向社会,推向市场,增强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减轻政府负担,缩小政府规模,精简政府人员。最后是政府要调整管理方式和手段,适应服务行政的要求。服务行政还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在服务规则、管理方式、服务程序等方面作出相应调整。在具体服务规则方面,政府部门应注重提高服务效率,特别要强调公开性和透明度。公开与透明,能够减少政府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公职人员贪污腐败的可能性。在管理方式方面,要从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从微观管理转为宏观调控;政府部门应趋向于协商、解释、说服,注重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在服务程序方面,注意便捷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使公民到政府机构办事能享受到“一站式”服务。唯有这样的政府,才能较好地体现公共服务精神。在管理手段上,要放弃过去单一的命令式的管理手段,而代之以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为市场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提供服务和法律保障。

3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人本意识

执政理念和管理理念都将制约着行政管理的行为和成效。“以人为本”己经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这种理念所要求的政府必须是服务型政府,在管理上必然是服务行政。它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终极目的,与全球化所要求的政府管理理念应具有顾客导向和市场导向在本质是上是一致的。如何把这些理念和政府公共部门存在、发展以及政府改革、组织设计方案、管理手段结合起来,应该是新一轮行政改革必须考虑的。必须强化“以民为本”的意识,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设施等方面倡导人性化,突出公众的利益。要更新管理观念,倡导和树立服务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参与意识、公开意识等。

4坚持人本主义思想,大力推进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

在行政执法中落实人本主义,首先就要求行政法律法规的人本化。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行政执法的人本化。行政执法中的简单粗暴甚至野蛮无理己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严重损害着政府的形象,阻碍着人本主义的落实。政府行政执法方式的人性化趋向需要执法观念变革和执法制度创新的支持,政府执法应当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发展执法制度的人本主义精神,表达法治的人文关怀,对真实的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人格与精神、生存与生活、现实与理想、命运与前途要真情关切。应该说,这些情况正在改进,也是2003年来人本主义加强的一种表现7。在行政执法中落实人本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尊重人权。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是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政府执法应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和相关人的人格,严禁殴打或采取其他侵害其身体的暴力行为,不对当事人实施精神折磨或其他侮辱人格的行为,如游街、示众、罚跪(站)、辱骂、公开隐私等。充分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是行政执法坚持人本主义的基本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在行政执法中坚持人本主义已经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中依法行政的重要标志。

5.坚持人本主义思想,大力推进制度创新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十六大报告深刻地阐述了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同时对于我国的行政改革也具有指导意义。制度文明,本质上是如何善待人类自己,如何尊重人,平等待人,如何为多数人服务。我国的行政改革必须坚持人本主义价值取向,还要从制度、体制和机制上入手。这是实现行政管理向人本化管理转化的根本之道。行政改革的制度创新,就是要为为最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增强国力服务。为经济主体服务,为方便民众服务,为平等对待公众服务,这就是政府制度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胡敏中:《论人本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总第130期)。

[2]薛建平,沈建军:《人本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6期。

[3]陈志尚:《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

[4]汪信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及其实现途径》,《光明日报》2005年11月10日。

[5〕赵汝周:《中国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分析》,/download/zhaoruzhou.doc

[6」肖振远:《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1期。

[7]黄铸:《试论科学社会主义与人本观的统一》,《人民日报》200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