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分析

时间:2022-08-08 08:45:34

导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分析

摘要:在提倡法制的大环境下,政府部门反腐倡廉工作逐步提上日程。然而,我国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仍存在浓厚的形式作风、官僚作风色彩,为有效遏制这些不良风气的蔓延,助力反腐倡廉工作的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为了使单位内部控制能够得到合理、有效运行,本文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借鉴。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评价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政府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越发重视。相比于企业,事业单位的服务性质和工作重心都有很大的不同。2012年11月,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4年1月该规范全面实施,但对于实施的细则从未进行说明。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与之配套的内控评价体系,对症下药,才能有效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现状

2.1缺乏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起步较晚,对于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也不太成熟,未能形成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相比于企业,其内控评价较为成熟,但考虑到二者之间的机构性质和工作目标的差异,因此不能完全照搬企业的内控评价标准,而2014年正式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并未提及具体的实施标准,导致现行事业单位内控评价体系难以构建。2.2内控评价指标单一、涵盖面窄。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指标的建立只注重目标能否实现,而忽视了单位内部控制执行的方式和过程,指标覆盖面小,未能涵盖整个内部管理活动;另外,对于不易量化的指标在评价时主观性大,不能够做到科学、全面、客观、公正评价。2.3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透明度严重不足。公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结果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一是能够让社会公众更全面的了解单位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二是能够为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提供帮助。而从目前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公开的寥寥无几,严重缺乏公开度和透明度。

3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指标体系

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构建事业单位内控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内控评价最为关键的一步,在建立内控评价指标体系时,应从全面性、层次性、相关性、重要性(成本效益性)等方面,对各项指标加以衡量,确保所选指标的合理和有效。(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要求内控评价指标必须能够覆盖单位内部各项评价活动的全过程,确保评价内容的完整。(2)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要求所建立的指标应具备相应的层次,依据划分标准进行归类细化,从而对其实施评价。这样形成的评价体系才会更加直观立体,所评价出的结果才会合理。(3)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要求所选评价指标应与评价的目标相关,与评价对象相关,与评价内容相关,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4)重要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考虑到单位的成本效益性,单位应该在保证全面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成本,着重关注单位内部运行项目的重大风险点,设置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3.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由多层次构成,这些指标应从整体到具体,多层次多角度逐步深入评价,由此形成完整的内控评价体系。第一层次可分为两个层面: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第二层次是对第一层次的具体细分。其中单位层面可分为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财务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业务层面可分为预算、收支、采购等。第三层面是对第二层面的具体细分。其中组织结构又可下设内部控制机构设置、岗位职责权限、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等指标;运行机制可下设风险评估、议事决策、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机制等指标;财务管理系统可下设财务机构、人员、业务管理等指标;而在业务层面中的预算可下设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管理、绩效评价等指标;收支可下设收入、票据等指标;采购可下设采购需求、审批、验收等指标。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实施流程

在建好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后,需要明确评价的具体流程。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流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评价前的准备阶段,实施评价阶段以及评价报告总结阶段。评价前的准备包括制定评价整体规划,明确评价内容,明确评价对象,组建评价小组等;实施评价阶段包括对内部控制活动关键点、风险项进行评价分析;评价报告总结包括在完成内部控制评价后,对所得出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并编制评价报告。

5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该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所出具的内控评价报告应该包括整体性评价,个别项目重大风险评价以及提出的整改意见。

6结束语

总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对于改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状况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够响应国家反腐倡廉的号召,为行政事业单位创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自身内控评价体系的同时,一定要着眼于本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重大风险点和关键项目实施有针对性的评价,而不要盲目照搬企业的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S].2012.

[2]高建永,刘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研究[J].经贸实践,2017(15):34-39.

[3]许文强,刘冠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评价研究[M].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08):63-66.

[4]田祥宇,王鹏,唐大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2013(9):29-35.

[5]唐大鹏,杜红,冯明,等.国家审计推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J].审计研究,2015(04):52-60.

[6]张咏梅,周文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N].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04):32-36

[7]陆娟,徐凤霞.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现状与发展展望[J].中国内部审计,2014(11):23-28.

作者:胡迪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