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视角下行政管理论文

时间:2022-10-22 04:54:29

导语:就业视角下行政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就业视角下行政管理论文

一、问题提出

传统行政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培养高级行政管理人才,其鲜明的专业定位吸引了众多学子的追捧。随着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逐步完善,“逢进必考”成为进入国家机关的基本原则,并且考试范围较广,涉及政治、法律、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诸多领域,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相比其他专业并没有什么优势,甚至通过近几年对国家招录公务员情况的统计,国家机关对行政管理专业的需求量很少,不及2%。因此,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还是在企业中就业。但从目前高等学校对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来看,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政法类课程多,经管类课程少,工具技能类课程更少,使得我们培养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素质很难适应企业的需要,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也缺乏竞争力。安徽工程大学(以下统称我校)行政管理专业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于2005年开始招生,在学校的支持下,2005年以来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以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在学科建设、实践实验基地建设、学科团队建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基础上,于2010年开始招生行政管理(专升本)专业,学生报考火爆,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我校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质量的一种肯定和认可。从最近2年行政管理(专升本)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一次性就业率达96%以上,但从2012、2013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求职历程比较艰辛、薪酬福利以及就业层次偏低。因此,在目前宏观就业形势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如何未雨绸缪,充分挖掘本校的特色和优势,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将提升就业能力的理念融合于课程设置之中,构建培养行政管理(专升本)学生文化基础与实践能力并重的课程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二、现行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体系片面求全,教学对象针对性较差

受制于师资和学制,我校行政管理(专升本)与行政管理(本)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基本上开设了政治学类(政治学原理、中国政治制度等)、管理学基础类(管理学原理、企业行政管理等)、公共行政学类(行政管理学、市政学等)、公共政策分析类(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等)、法学类(行政法)、基本技能类(社会调查与方法、秘书学等)等课程。但从报考动机来看,专科学生之所以对行政管理专业“情有独钟”,原因在于学生认为,行政管理专业没有会计繁琐的计算、理工复杂的数学公式等课程的设置,容易混毕业。所以,专升本学生群体与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群体存在诸多差异。但现有课程设置漠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与差异化,课程设置明显地缺乏开放性、探究性、个别性、针对性、实用性。另外有些课程设置还存在层次偏高、偏难等问题,不利于学生自学与提高。结果,与四年制本科相比,理论功底不扎实;与企业需求相对照,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又不足。这就使得行政管理(专升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众多压力,甚至碰壁。

(二)基本原理类课程较多,技能工具类课程设置太少

应用型的实践课程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中,政治学类课程所占比重过大(32%),管理类及经济学课程所占比重较小(24%),技能工具类课程所占比重更小(不足10%),结果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较多,应用性知识和技能工具掌握较少,这样培养出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其知识结构不合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手段欠缺,严重制约了学生走上社会后参与职位申请的竞争力和职位发展的可能空间。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离

实践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相结合,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行政管理的相关理论,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受限于学制,目前,在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上,安排了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实习都流于形式。

(四)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我校行政管理专业孵化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受制于师资结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大量政治学类课程,知识面相对较窄。而现代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坚实的社会科学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和技能工具,能够适应现代高技术信息社会对管理人员的高要求。近年来,我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做了较大调整,但仍然存在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的现象。比如内容陈旧,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学科知识发展没有相应课程去传授;工具技能类课程较少,并且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将来就业的实际需求。

三、课程设置调整的基本设想

相较于普通本科生,“专升本”学生思想成熟、目标明确、学习刻苦,入学前已有较多的社会实践、实习及挂职锻炼等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调查显示,97%以上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的目的就是获取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并期望毕业后能够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在短短2年时间内(严格来讲只有1年半时间),如何提升学生的行政管理专业素养,进一步放大专升本学生的就业优势,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目前的行政管理(专升本)课程设置。

(一)构建复合式课程体系模块

“专升本”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综合素质、基本技能是其岗位“生存”的重要资本。因此,专升本教育应回归于“学会生存”层面的基础教育的定位,专业培养应处于相对次要位置。而且,行政管理作为一门开放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尤其强调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在课程设置上应突出计算机信息技术、科学决策方法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交叉融合,以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宽毕业生的择业范围,增强毕业生的发展后劲。为此,我们应构建复合式课程体系模块,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模块、计算机信息技术模块、经济、管理模块、政法模块以及专业方向模块。而计算机信息技术模块以及经济、管理模块又居于核心模块地位。

(二)减少政法类课程,加大经管类与技术类课程的比重

考虑到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我们应删除部分过时、交叉、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政法类课程及其教学内容,实时大量增加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如计算机信息技术、公共财政学、政策分析方法、会计和审计、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公共管理技术、人才测评、社会保障等,以便培养和提高学生定量分析与实际操作的能力。当然,我们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师资水平和设备条件以及现实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增设相应课程。

(三)课程设置要少而精

考虑到专升本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清理和调整。存在内容交叉、重复的课程要进行整合;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要减少学时;内容较浅显的课程可以采用自修+辅导的方式,尽量多留点时间给学生,增强其自学能力。课程少而精之后,学生就有更多时间用于“思考人生”,学生的“战略思维”才有可能形成,而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事业发展。伴随学校将要实行学分制改革,课程相应的改革就是课时压缩。由于时间的限制,需要全面整合课程内容,删除重复内容,合并相关课程,可以使学科体系更加完整合理,而且可以缩短课时,留给学生更多自主的时间。

(四)强化实践课程的地位

重视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融合于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覆盖全培养过程中,实践课程学时不少总学时的25%。一是开设创业性的教育课程。鼓励学生参加教师或课程的科研项目(若暂时没有合适的项目,可采用假想课题,引导学生参与设计);引导学生参与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参与创业设计比赛、学科竞赛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二是强化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过程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可以采用案例辅助教学以及专门案例课程教学等形式。三是邀请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单位实习,提前适应企业环境;邀请企业人员进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参与课程设计。把企业真实的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社会现实进行课程和实验设计,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发学生的就业技能,提高其可雇用性。除了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参与和动手外,我们应强化专业实习的重要地位。通过实习可以达到学以致用,把课堂的知识有效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目的;通过实习可以发现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或者知识还不够,及时补缺补漏;通过实习可以提前客观的看清楚自己,增强未来求职的心理优势。专业实习安排在第三学期,时间不少于8周,并且由学院统一组织,确保实习效果。

(五)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以就业择业为重点,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实际与特点,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使就业指导课程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同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相应的学习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源规划,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就业指导课程形式可以多样,比如职业指导、思想指导、咨询指导、信息指导、技术指导等。其中职业指导是重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职业的知识、性质、特点、从业要求等。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定与调查,个性心理品质与职业适应程度判定等。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可以不定期邀请职业发展比较成功的师兄师姐回院座谈或作报告,在传授就业经验的同时也可帮助学生建立就业自信。

作者:汪茂泰单位:安徽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