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双语教改与建议

时间:2022-05-14 05:00:00

导语:行政管理双语教改与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行政管理双语教改与建议

自2001年教育部提出用英语进行专业课教学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尝试。行政管理专业是我国为适应政府管理的专业化、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培养现代化行政管理人才而设。要想在21世纪全球化进程中提高我国政府管理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实力,必须实现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行政管理专业开展并加强双语教学意义重大。

一、行政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目标

(一)行政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各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公共组织培养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了解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从事组织规划与决策、人事开发与管理、公共政策分析与制定等活动,具备组织协调、公文写作、电子政务处理等多方面技能的专业人才。开展双语教学对于我国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必要。首先,行政管理专业是我国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各高校普遍开设的文科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要求。其次,行政管理专业涉及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其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开设双语课程是提高我国政府行政管理能力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再次,双语教学模式对于行政管理人才国际视野的熏陶和外语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外语综合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人文主义与工具主义的统一。双语教学的目标应同时包含专业教育和外语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双语课程,既要让学生了解西方行政文化和价值体系,又要训练学生外文使用水平,既要在课程内容上体现理论内涵的人文性,又要在教学方式上体现语言应用的工具性。应以专业教育为主,同时实现外语水平的提高,坚持人文主义与工具主义的统一。

2.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统一。行政学理论和方法主要来自国外,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大多借鉴国外课程体系。但我国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是要为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服务的,且我国行政管理环境还存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特殊性。因此,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必须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统一,在介绍国外理论和实践的同时,也要与我国实践相结合。

3.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理想的双语教学模式应是教师和学生能够同时进行全外语互动,教师的教材、板书、课件和语言全部使用外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考试也全部使用外文。然而,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双语课程学习时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给教学效果的实现带来了障碍。因此,必须以教学效果为中心,根据学生对外语的实际接受程度,合理安排双语科目、授课层次和授课模式,坚持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统一。

4.规范化与弹性化的统一。现代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有严格的质量监控和鉴定标准,行政管理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也要体现规范化的教学质量标准。但由于实践中学生外语水平、教材选用、班级规模、双语教师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教师必须随时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对象的需求来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规范化与弹性化的统一。

(三)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

双语教学应“从外语、专业技能、文化素养、习惯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1]。行政管理专业双语课程应以专业教育为主,语言教育为辅,兼顾思维和能力培养,具体目标包括:

(1)学术理论知识培养,以外语为媒介传授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2)前沿研究能力培养,以外语为媒介介绍国外行政学理论前沿问题及管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前沿意识和研究能力;

(3)实践研究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国外和国内行政管理实践;

(4)思维方式培养,一是管理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管理行为能力,二是外语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和外国人的思维模式;

(5)外语综合能力培养,帮助学生积累专业词汇,提高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能力,并训练学生用外语思考和研究专业问题的能力。

二、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体制存在的问题

课程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由于一些现实因素的影响,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体制和模式都存在不足。

(一)双语教学体制环境不完善

黑龙江大学自2002年开始双语教学改革实践,但重点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专业[2],行政管理专业并非双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且学校双语课定位存在模糊性,在课程名称、课程层次、课时设计、授课规模等方面,双语课程与中文专业课并没有明显区别,只有教师在双语教学中使用外语多少的区别。

(二)双语科目单一且与专业外语设置混淆

行政管理专业自2003年开始双语教学尝试,由于教师外语能力及学生外语水平的局限,开设双语课程的热情较低。到目前为止,仅开设了管理学基础一门双语课程,且由于专业整体课程体系、学时匹配、学分设置等方面的限制,一直占用专业外语必修课的课时,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管理学必修课之后,在第三学年还要再学习管理学基础。这给双语课程定位和教学模式选择造成了困难,使原有的专业教育目标受到影响。

(三)课堂规模过大且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管理学基础双语课程每年的授课人数都在200人左右,课堂规模过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课堂互动。该课程的教学语言为英语,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非常明显。极少数学生已通过六级考试,能接受全英授课,多数学生刚达到四级水平,仅能接受半英半中授课,还有部分学生没有通过四级考试,甚至有极少数完全听不懂英语,只能接受中文授课。教师在授课中如果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听课需求,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而同时采用多种模式又会影响课程的统一性,增加教师的备课难度。

(四)双语课程质量评价标准缺失

到目前为止,学校没有针对双语课程设定独立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而是与其他中文专业课一致,采用《黑龙江大学本科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及等级标准》和《黑龙江大学本科理论类课程评估指标及等级标准》,评价标准不具有针对性。在评价指标等级设定上过于简单、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如在评价标准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等级标准是:A级为“经常使用双语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C级为“有关键词的中外文对照”[3],“教学改革”项中“使用外语授课”的等级标准是:A级为“用双语授课(中外文混用)或使用原版教材授课”,C级为“只限于用中文授课”[4]。

(五)双语教师激励和培训力度不够

学校规定双语课程的工作量按1.5倍核定[5],但行政管理专业如何执行还不甚明确;双语课程对教师能力与工作量都有较高要求,但在评价指标和等级鉴定上的激励力度不够;学校规定优先选派双语课程教师出国进修[6],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上每年选派的双语教师出国进修的人次却非常有限;学校预计每年培养25至30名左右双语教师[7],实际上,由于培训课时设置过于密集,与许多青年双语教师的博士攻读、教学任务相冲突,每年能够参加培训的教师并不多。

三、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体制改革方案设计

基于以上问题,课程组对现行的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体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提出以下方案。

(一)双语课程开设前以专业英语为基础

面对学生英语水平偏低的现实,课程组认为在第一学年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条件是不够的。建议在第一年开设专业外语课,在第二、三学年开设双语课。第一学年专业外语课与中文专业基础课同步配合,采用英文教材,中文讲授,注重词汇积累和文本翻译。中文基础课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外语课帮助学生积累专业词汇,提高英语基础水平。这就在课程设置上给了学生一定的过渡期,降低学生对双语课学习的抵触情绪,有助于提高第二、三学年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课程性质选择双语科目

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并非所有科目都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应选择概念原理及知识体系的国际通用性强、且知识点浅显易懂的科目,如行政组织学、公共行政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政策学等。一些原著导读课程也比较适宜,如行政管理原著导读。一些科目课程组认为不适宜开展双语教学,包括专业性较强、专业术语较多且需要深入阐释的科目,如政府经济学、社会保障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等;本土化较强的科目,如中国政治思想、中国行政管理史、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等;操作性较强的科目,如行政公文写作与处理、社会调查方法、公务员应试技巧等。

(三)根据学生层次和个性化需求分班授课

双语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选拔合适的双语教学对象[8]。不能单纯为了迎合双语教学趋势,勉强开设双语课程而忽视专业知识教学效果;也不能强制学生必须接受双语教学。课程组主张针对适宜的科目,同时开设双语班和中文班,由学生根据自身英语水平和个性化需求自主选择。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听课需求,又能减小课堂规模,避免大班授课的从众心理,改善参与和互动效果。在学分设计上建议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以中文课为基础学分满足学分制要求,同时增加双语课学分,比如,中文班4学分,同科目双语班可为5学分。同时,为保证学分积累上的公平性,双语班应较中文班设置更长的学时和更难的考核方式,并配以选修课学分设置方面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四)加强双语教师激励与培训与中文专业课相比,双语课程在教师工作量、工作难度、教学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建议明确落实双语课工作量核定,针对双语教学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并在教学质量等级认定、教学评优及职称晋升中给予更多激励。应加强双语教师的培训。丰富培训课程内容;根据不同职业阶段双语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培训需求,安排弹性化的课程时间;根据不同学科教师的专业需求,提供相应的交流、进修机会;增加双语教师,特别是中青年双语教学骨干教师出国进修的机会;经常组织双语教学观摩等。

四、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建议

(一)教材选用

基于以上双语教学体制的设想,课程组建议双语班采用原版教材,既能保证课程内容与国际接轨,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快达到学科前沿,又能通过独特的内容编排体系,使学生跳出传统中国教材的逻辑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还能通过原汁原味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逻辑,体会英语文化和思考方式。同时,教材选用还应注重难易适度、案例生动、内容丰富多彩,以增强教材的吸引力。此外,在采用外文原版教材的同时,还应注重与本土化实践应用相结合。

(二)教学语言模式

在教学语言模式上,建议整体上尽量采取沉浸式(ImmersionEducationProgram),即全部使用英文授课,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在课程开始的几周内,为了使学生适应新的全英授课模式,要适当采取过渡模式(TransitionalEducationProgram);二是根据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本土化内容,适当采用中文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准确、深入理解。

(三)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应以专业性为核心,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专业性包含实用性和趣味性,而实用性和趣味性会带动并巩固专业性。专业性内容是课程体系的主体,应注重政治学、行政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注重行政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传授;实用性是课程体系的特色,因为行政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身就是面向广泛社会管理实践的,应当以实践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比如,新闻视听等;趣味性是课堂的润滑剂,建议以幽默、漫画、电影、纪录片等形式,增加内容的新鲜感和学生的关注度。

(四)教学方法

为保证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应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帮助实现教学目的。比如,贴近现实的词汇和用法总结、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生动的案例分析、针锋相对的观点辩论、展现自我研究能力的主题演讲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行政管理专业领域的实践发展、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兴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综合能力。同时还应配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以增加课程内容的形象性。

(五)考试方式

在考试方式上,课程组建议采用全英文考试方式,可以采用笔试、口试、讨论、主题发言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灵活考试方式,既可以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够考查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从而激励学生注重自身专业素质和英语应用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