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论文
时间:2022-09-07 09:10:00
导语: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农村在向全面小康的迈进中,农村公益事业已越来越不适应要求,滞后严重的地区已影响到农村的文明进步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安宁。笔者认为,只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得到更快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才会逐步缩小,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会顺利实现。对此,要把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作为反哺和支持的重点内容之一来抓;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教育、卫生和社会事业经费保障机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相对集中捆绑使用各个渠道的财政支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规范和完善“一事一议”筹资制度。关键词:新农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适时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科学发展观在“三农”问题上的具体实践形式,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延续和提升。农业税免除后,农民负担明显减少,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农村在向全国小康的迈进中,原有滞后的农村公益事业已越来越不适应要求,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至影响到农村的文明进步乃至整个社会和谐与安宁。而且原有的公益事业兴办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致使一些地方公益事业发展滞后,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得到更快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才会逐步缩小,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会顺利实现。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发展,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国家资金扶持非常有限,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普遍脆弱,农民户集资相当困难,大多数农村在创办公益事业上遇到了极度困乏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一瓶颈,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步伐呢?本文就此问题从乡镇的方面作一个粗浅的探讨。一、影响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成因1、政策缺陷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国家税收和财政体制实行偏向城市和歧视“三农”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在我国城市公益事业的建设全部是由财政拨款进行的,国家每年把大量的财政收入用于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大江大河的治理。而各级财政计划用于农村公益事业的资金不仅数量少,而且资金在流向农村的过程中经过层层截留和克扣,到农村已经很少了,真正落到实处的是少之又少,农村村级公益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就基本落在农民头上,用一句不负责任的“谁投资谁收益”的空头支票打发了。特别是在城市绿化与农村绿化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国家政策的严重缺陷。城市的绿化建设完全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投资,而收益人没有投资。农村却要谁投资谁收益来发展,这就是农民与市民的由于政府的政策缺陷造成的公民等级差异性,致使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滞后。2、政府对农村公共物品的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公共物品的资金投入往往是通过项目进入农村地区,项目决策权掌握在上级手中。在财政资金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上级更关注那些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资金投向,而往往忽视农村地区的公益事业。致使农村公益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加上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尚未建立,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到村一级数额有限,无法顾及所有乡村的所有公益事业项目。3、村民自身公益意识淡薄和经济承受力有限的影响。虽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的腰包鼓了一些,但总的来讲,农民的收入增长还是比较慢,增幅也不大,其年均纯收入仍然远低于城镇居民。因而,经济承受力较低。而且,农村内部的公益事业,一般是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规定来办,由于“一事一议”标准低、数额少,与解决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的实际需要相距甚远。再加上不少村民的公益意识淡薄和经济承受力有限,普遍存在着“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4、现行的农村多渠道投资机制实施过程中难以配套的影响。由于现行的国家投资、地方配套、农民集资相结合的农村公益事业多渠道投资机制存在着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不是地方财政紧缺,配套跟不上而上不了马,就是按照现行的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规定(受上限控制),不足以筹够集资的部分而耽搁,影响了农村公益事业的正常发展。5、村级债务沉重,影响了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前些年,一些地方由于盲目发展乡镇企业,超前超能力地集资贷款修路、建校形成了巨大的村组债务,一方面使集体经济陷入困境;另一方面,由于财务管理混乱,一些农民认为村干部在工程建设中捞取了私利,因而干群关系紧张,工作难开展,严重影响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6、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出现了无管理机构组织协调的“真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撤并各种事业单位(“七所八站”)后,虽然这些单位的一些职能被设计并转到了乡镇和县(区)直其他单位,但人手、经费都不足,这些职能实际已严重弱化。在目前乡镇财政既要保吃饭,又要还债务,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成了吃力不讨好的事,因而乡村基层政府和组织缺乏积极性,这就必然导致一些乡村特别是贫困乡村难以兴办公益事业。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农村在向全面小康的迈进中,农村公益事业已越来越不适应要求,滞后严重的地区已影响到农村的文明进步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安宁。笔者认为,只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得到更快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才会逐步缩小,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会顺利实现。对此,要把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作为反哺和支持的重点内容之一来抓;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教育、卫生和社会事业经费保障机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相对集中捆绑使用各个渠道的财政支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规范和完善“一事一议”筹资制度。关键词:新农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适时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科学发展观在“三农”问题上的具体实践形式,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延续和提升。农业税免除后,农民负担明显减少,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农村在向全国小康的迈进中,原有滞后的农村公益事业已越来越不适应要求,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至影响到农村的文明进步乃至整个社会和谐与安宁。而且原有的公益事业兴办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致使一些地方公益事业发展滞后,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得到更快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才会逐步缩小,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会顺利实现。搞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发展,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国家资金扶持非常有限,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普遍脆弱,农民户集资相当困难,大多数农村在创办公益事业上遇到了极度困乏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一瓶颈,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步伐呢?本文就此问题从乡镇的方面作一个粗浅的探讨。一、影响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成因1、政策缺陷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国家税收和财政体制实行偏向城市和歧视“三农”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在我国城市公益事业的建设全部是由财政拨款进行的,国家每年把大量的财政收入用于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大江大河的治理。而各级财政计划用于农村公益事业的资金不仅数量少,而且资金在流向农村的过程中经过层层截留和克扣,到农村已经很少了,真正落到实处的是少之又少,农村村级公益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就基本落在农民头上,用一句不负责任的“谁投资谁收益”的空头支票打发了。特别是在城市绿化与农村绿化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国家政策的严重缺陷。城市的绿化建设完全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投资,而收益人没有投资。农村却要谁投资谁收益来发展,这就是农民与市民的由于政府的政策缺陷造成的公民等级差异性,致使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滞后。2、政府对农村公共物品的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公共物品的资金投入往往是通过项目进入农村地区,项目决策权掌握在上级手中。在财政资金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上级更关注那些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资金投向,而往往忽视农村地区的公益事业。致使农村公益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加上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尚未建立,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到村一级数额有限,无法顾及所有乡村的所有公益事业项目。3、村民自身公益意识淡薄和经济承受力有限的影响。虽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的腰包鼓了一些,但总的来讲,农民的收入增长还是比较慢,增幅也不大,其年均纯收入仍然远低于城镇居民。因而,经济承受力较低。而且,农村内部的公益事业,一般是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规定来办,由于“一事一议”标准低、数额少,与解决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的实际需要相距甚远。再加上不少村民的公益意识淡薄和经济承受力有限,普遍存在着“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4、现行的农村多渠道投资机制实施过程中难以配套的影响。由于现行的国家投资、地方配套、农民集资相结合的农村公益事业多渠道投资机制存在着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不是地方财政紧缺,配套跟不上而上不了马,就是按照现行的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规定(受上限控制),不足以筹够集资的部分而耽搁,影响了农村公益事业的正常发展。5、村级债务沉重,影响了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前些年,一些地方由于盲目发展乡镇企业,超前超能力地集资贷款修路、建校形成了巨大的村组债务,一方面使集体经济陷入困境;另一方面,由于财务管理混乱,一些农民认为村干部在工程建设中捞取了私利,因而干群关系紧张,工作难开展,严重影响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6、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出现了无管理机构组织协调的“真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撤并各种事业单位(“七所八站”)后,虽然这些单位的一些职能被设计并转到了乡镇和县(区)直其他单位,但人手、经费都不足,这些职能实际已严重弱化。在目前乡镇财政既要保吃饭,又要还债务,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成了吃力不讨好的事,因而乡村基层政府和组织缺乏积极性,这就必然导致一些乡村特别是贫困乡村难以兴办公益事业。
- 上一篇:农村发展新问题论文
- 下一篇:邓小平三农思想我国新农村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