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加强的必要性分析论文
时间:2022-11-05 06:15:00
导语:行政执法加强的必要性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并精辟阐述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制建设目标。当前形势要求必须加强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全面推进依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环节。在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的建设中就必然要求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需要加强人大监督和强化新闻监督。加强行政执法还必须提高执法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在坚持五条重要原则的基础上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行政执法更为规范。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并精辟阐述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制建设目标。这标志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论日益走向成熟,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实践迈入更高阶段。全面深入的研究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对于我们切实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理想,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担负着我国绝大部分法律和全部法规贯彻执行的重任,从一定意义上讲,依法行政的水平如何、行政执法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政府法制建设还不完全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政企职责不分,政府职责“错位”、“缺位”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和纠正;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权力与利益挂钩、与责任脱钩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步伐。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对如何加强行政执法的一些看法。
一、行政执法的重要性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强国之路的依法治国,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服务的依法治国。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方式。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大量和经常性的管理活动,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党的十五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这一治国方略载入宪法。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
二、如何加强行政执法的监督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是我国法制建设的要求。我国在制定大量行政法规,赋予行政执法机关各项管理职权的同时,也制定了专门监督与制约行政权、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如行政诉讼法、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特别是修订后的刑法,加大了对渎职侵权犯罪的打击力度。贯彻落实这些法律,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责任感,规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维护行政机关正常的管理秩序。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行政执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执法活动直接代表国家执法机关,行使一定的职权,且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休戚相关,少数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甚至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势必激化干群关系,影响社会稳定,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1、加强人大监督
法律的本质是保障公民权利。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的最可靠力量,不是执法者,而是每一个勇于捍卫自身权利的公民。人民如何监督?人民的监督是可以建立在一个制度化的平台之上的,完全是可操作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他们自己选出来的代表进行监督即人大监督。按照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当前人大监督主要包括: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计划和预算,执法检查、询问和咨询,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特定问题调查,受理申诉、控告和检举,罢免和撤职,以及视察等等。我们希望看到人大在行政执法监督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相关职能部门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2、强化新闻监督
强化新闻监督是一种具有人民性的监督形式。由于这种监督的公开性,往往会产生一种其他监督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特殊效应。事件一旦被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公开披露,就会产生一连串的震动效应。因此,要搞好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就要发挥新闻监督的特殊作用。新闻记者可以用自己的照相机、摄像机和笔伸张正义,表达人民的心声,同时将真相曝光,这不仅可以向社会传递真实的信息,并可以引起舆论的关注。今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也强调了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明确要求各级干部,一是要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二是要自觉和主动地听取来自新闻媒体的意见;三是要根据舆论监督的要求,推动和改进各项工作。
监督就是支持,因为这是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保障。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再完备的法律如果得不到执行,等于一纸空文,甚至比没有法律影响还要坏,其结果不仅会损害法律的尊严,也将损害人民的利益,损害政府的权威。今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这将使我们依法行政工作的方向更加明确。
三、如何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思想道德素质
1、建立良好了的行政执法管理工作体制
我们在推动和建设行为规范、廉洁高效的行政执法管理工作体制方面,要做大量工作。主要是强化自身的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的学习及应用,由简单粗暴执法向文明执法转变,切实提高了执法水平。是一个比较好的体制。并且要求我们做到在行政执法中宣传法律法规、明确违法事实、提出法定依据。摒弃“开口就是处罚”的简单执法方式。这就为我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供了保证。
2、立足现实,服务人民,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观念
作为一个行政执法人员,只有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把“管理”转到“服务”上来,在服务中体现管理,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观念,才能做到执政为民,随着我国法律、法规作为先进文化的构成要素,从法制的规范强制力上来看,它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从执法的方式看,必须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热心热情对待执法对象,才符合社会主义执法者的职业道德要求。
3、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要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就必须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执法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很重要的一点就取决于行政执法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如果执法人员没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很容易就会造成当事人对执法人员的不满和对社会的损害,就没有达到执法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因此,平时即要加强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执法观,在思想上绷紧职业道德这根弦。要参加各种培训工作,这不仅在业务上需要培训,而且在思想道德上也需要接受培训,使自己的言行举止一致,都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又要向有经验者,英雄模范学习,并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提高,以推进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
4、树立执法形象,体现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工作中要体现执法人员的道德水准。这就要求首先要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道德素养,真正树立甘为公仆的精神,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依法行政,团结协作,纪律严明,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批评与监督,真正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具体到工作上,就是要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按照职业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及习惯,克服不良的执法行为,使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都得到提高。把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廉洁高效、文明执法,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
5、加强监督,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文明执法
作为行政执法人员,我们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以及《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加强对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监督力度。对执法行为的主体、依据、程序、文书、结果是否合法等问题加强监督检查,促进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的提高。而且还需要能认真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执法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成长为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
要更好地做好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和文明服务,我们还必须认真落实总书记“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精神,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服务,在工作中真正树立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加强文化行政执法的思想道德建设。
四、如何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针的确立标志着政府法制工作已成为当前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面对新世纪,政府法制工作应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面对新挑战,政府执法部门在行政执法中,应如何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
法是国家意志的重要表现形式。法所体现的意志既不是个别人的意志,也不是少数人的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共同意志。而社会主义法正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坚持法律至上实际上也是坚持了“人民意志至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表述意志的最基本的途径和形式是制定法律。行政机关也就是执行法律的机关。依法行政才能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在取缔流动摊贩过程中,有人往往觉得他们生活困难,值的同情,而使国家的行政法规得不到贯彻执行,但恰恰是这一点却损害了绝大部分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坚持法律至上实际上正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原则
“严格”指在执行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公正”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文明”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与野蛮相对;文明执法是执法人员以人为本同,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及办理各种案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坚持严格、公正、依法办事的执法行为。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必然要求。同志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方针。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法律化。”这段话确认了依法治国和对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肯定。行政机关是国家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最直接的执法者,它代表国家在最广泛、最关切群众利益的层面上与广大群众打交道,它是法制形象的重要方面。执法的严格、公正、文明关系到“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的顺利实施。
执法必须严格、公正、文明才能更好为人民服务履行自己职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加强和提高,懂得运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利,而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正体现这一点,特别是执法人员要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要,它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了充分的保障,能够通过法定的民主程序当家作主,进行重大决策,管理国家大事,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坚持严格、公正、文明的执法才能使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法律范围内得到充分体现。
3、寓服务于执法之中的原则
作为政府的执法部门公务的对象是广大的百姓,接触的是普通的平民,那么对待百姓的求助要做到笑脸相迎、竭诚办事,寓服务于执法之中,建立一套有效的投诉和联系制度,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如在中高考期间,我们要坚决查处工地夜间违章施工的现象,为居民提供一个安静的夜晚。而对餐饮业油烟的整治过程正体现了当前人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服务要求。在挖掘城市道路案件中我们更要注重服务原则若当事人是为了群众利益而违章,可以根据有关法规免于处罚或从轻处罚。贯彻服务原则,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4、兼顾效率和保护的原则
在执法过程中我们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程序保证行政机关迅速有力地打击行政违法现象;二是在此过程中不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既要效率,又要保护,二者不可偏废。行政处罚程序既不能成为行政机关单纯的工作程序,也不能片面只强调保护公民权益,这才有可能通过行政处罚达到维持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目标。在违章案件中当事人既是违章行为者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对此我们既要效率,也要保护。如在道路遗撒案件中,我们既要及时迅速有力的查处,又不能在处理中‘推、拖、卡’等,要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5、惩戒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与惩戒相结合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时,应当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
在对违章行为人的处罚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惩戒和教育相结合,处罚仅仅是一种管理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使当事人认识到其违法的行为,通过惩戒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其知法、懂法、守法。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只有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有效的改善,多管齐下,让社会重视,让人民关注,才能保证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现行政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实践“三个代表”,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把21世纪的中国建设成为更加繁荣富强、文明民主的伟大国家。
五、如何规范行政执法
1、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
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继续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市、县两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
2、要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行政机关作出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不利的行政决定之前,应当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并给予其陈述和申辩的机会;作出行政决定后,应当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对重大事项,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依法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应当在行政决定中说明理由。要切实解决行政机关违法行使权力侵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3、健全案卷评查制度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的案卷。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应当立卷归档。
4、建立执法主体资格制度
行政执法由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的合法委托,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要清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告行政执法主体;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没有取得执法资格的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程燎原.从法制到法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王人博等.法治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4]程燎原等.法治与政治权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郝铁川.当代中国与法制现代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6]孙国华.法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徐显明等.法治之治与法治之制[J].法学,1998,(10).
[8]刘佳.中国法治化的现实基础[J].中外法学,1999,(1).
[9]阿计。走向“良法之治”[J]。民主与法制时报,2002,(18-21)。
[10]任建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知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 上一篇:税务行政赔偿研究论文
- 下一篇:行政原告的主体资格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