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科技服务与行政策略
时间:2022-12-17 11:50:26
导语:剖析科技服务与行政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吴静赵丽蓉工作单位:甘肃省防雷中心
防雷减灾科技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防雷管理工作职责不明确。县级防雷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应是制定防雷安全工作的规划,负责信息收集、行政区域内雷电监测、防雷装置设计初审,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组织对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工作,开展防雷技术交流、培训、咨询和防雷安全的科普宣传工作,对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防雷装置进行防雷装置安全检测工作,及施工监督工作,定期向市气象局汇报及工作总结。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存在着避重就轻,职责不明确的问题。由检测中心完成的工作,防雷装置设计初审人员也有参与,甚至出现检测、验收、工程一批人干的情况。职责不明确就会导致责任不明确,雷击灾害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追究相关责任将无踪可循,防雷减灾科技服务的社会形象将大大受损。2没有系统全面的防雷减灾科技服务规划。目前防雷减灾服务多是以“走一步,看一步”的形式开展工作,对所辖行政区域的防雷管理工作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及掌握。每年做到的也只是大的项目、突出的隐患、长期开展的工作,而往往灾害的发生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一些隐藏的、小型的、不能形成大的收益的项目存在着较多隐患。工作存在零散性、盲目性,无法形成体系,主观上使防雷减灾科技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偏低。3防雷减灾科技服务技术能力不够。防雷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要防直接雷击,同时也要防雷电产生的雷电感应和雷电波的侵入,专业性较强。但基层气象台站现有的防雷仪器设备根本达不到实际工作的需求,防雷工程技术含量低,缺乏可信度和竞争力,防雷减灾科技服务存在滞后性。4宣传力度不够,不被社会重视。长期以来防雷避雷不被社会重视,一是防雷意识淡薄。雷电安全常识缺乏,以为雷击是小概率事件,存有侥幸心理;个别人防雷观念陈旧,以为有根避雷针就能避免雷电灾害;二是防雷设施不规范。无防雷设计、不按规范设计、先开工后设计、有设计无施工、不按设计施工等现象,造成建筑物防雷能力先天不足。不少居民住宅区的电线杆缠绕着电源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路等。布局上不符合防雷要求,一旦遭遇雷击就有可能导致区域性、大面积的雷电灾害。而存在以上情况其主要原因还是防雷安全宣传不到位,缺乏防灾意识。5防雷减灾科技服务没有明确的定位,忽视了社会效益。防雷减灾科技服务是气象服务的一部分,而气象服务已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一部分。但在效益考核中,往往是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服务认识不到位。防雷行政许可存在的主要问题1防雷行政许可职能不明确。防雷中心从事具体的技术性工作,是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气象主管机构是组织管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及行政许可等。但在实际开展工作中两者职能不明确,防雷中心实施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行政许可,气象主管机构代收防雷技术服务费用,行政工作性质改变,防雷行政许可不规范。2防雷行政许可程序从简从易,法律意识淡薄。防雷行政许可在实际办理中不能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开展,将行政许可程序从简从易,给工作人员有机可乘从而出现了乱收费等现象。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气象部门不能很好的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能,依法行政能力的薄弱。3气象服务窗口形同摆设。防雷行政许可一般都在政务服务中心设有服务窗口。由于基层编制少,驻守政务服务窗口的也非业务骨干,或是临近退休的人员,或是外聘人员,在窗口只能守班而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基层防雷行政许可项目过少,也使部分单位不能主动到窗口办理行政许可,气象服务窗口形同摆设。4防雷行政许可存底存档不符合规定。气象主管机构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的行政许可档案。从最初的通知发送到审核验收或检测验收,每个环节要做到完全统一,一档一号且便于查询,这也是行政许可的基本要求。有时候报送材料不全面仍然入档,或因简化程序后档案不规范也予以审批。防雷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现代雷电防护工作的技术性要求较高,需要的是具有高级技术应用性的专门人才。如防雷工程的审计、设计、勘探、施工、检测与验收、工程预决算等。基层防雷机构工作人员只能从事简单的施工、检测、验收等,至于工程定额预算、信号系统防雷、建筑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计算机机房防雷等项目就无法完成。再者没有培训经费的支持,专业技术人员缺乏。2气象执法队伍单薄。防雷行政许可其主要内容就是要开展执法工作,执法队伍不过硬,依法行政从何谈起。气象主管机构主要从事气象业务工作,有着较强的气象业务能力,但缺乏法律素养,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具备行政执法人员的能力。执法队伍薄弱另一方面是由于培训工作跟不上,专业素质难以提高。3基层编制不足,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求。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对气象服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多,基层气象局工作任务繁重。而基层气象台站人员编制少,一人兼多职,顾此失彼。开远市为工业城市,化工企业较多,对行政区域内的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加油站、液化气站、危险化学品仓库等易燃易爆场所,每半年安全检测一次,其他场所每年安全检测一次。就此项工作没有4至5名专业人员是无法完成的。
1更新服务理念,加强组织管理。防雷管理工作要改变重经济利益,轻社会效益的观念,将防雷减灾科技服务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把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首位,切实履行部门职责,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气象主管机构切实履行防雷组织管理、监督检查等职能,政企独立,权、责、财明确,充分发挥其社会管理职能。2壮大业务团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气象部门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防雷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作为发展防雷事业的重点内容抓,服务到位,人才先行。人才队伍建设中要注意:一是要加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再培训在学习;二是要多吸纳社会上多年从事此项工作的技术人员,因业务熟练在防雷工程中具有一定的社会竞争力。三是在高校吸收防雷专业的毕业生来充实业务队伍。这类人才有着完善的理论基础,再经实际工作训练,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发挥关键作用。3坚持依法行政,促进防雷事业健康发展。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气象部门行政许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促进防雷事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文书要规范、行政审批程序要规范、许可事项要有法可依、存底存档要规范,行政机构章、行政许可专用章、技术服务用章各司其职,依法依规加盖。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促进防雷事业健康发展。4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部门形象。随着法制观念的渐入人心,社会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气象部门在注重业务能力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加强气象执法队伍的建设。气象执法队伍是防雷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着行政执法部门的形象。一是要內练素质外树形象。执法工作不是随便派人就完成的,要有一支守法、懂法、用法,且具备气象专业知识和较高实现政治觉悟的人员队伍;二是严格把关,无证不上岗。行政执法人员是尽管专业培训并取得一定资格的人员构成,坚决杜绝无执法证人员上岗,不但违背法律法规,而且有损部门形象,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三是建立健全专业培训制度,以培训学习,目标考核,考试评分的形式提升执法队伍的素质,树立执法主体部门形象。
- 上一篇:区域行政体制改革的新思索
- 下一篇:农业行政特征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