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计状况状与发展
时间:2022-09-04 05:53:29
导语:行政审计状况状与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行政审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但在现实工作中却因为审计管理体制的限制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限制,对行政事业领域的审计仍存在一些工作盲区,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都只是单单为了配合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取证时才做专项审计,或者在领导人事关系变动时才进行离任审计,这些都是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经济管理需要的,所以当前的行政审计还是存在着各种问题。
其一,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实施内部审计的认识依旧存在偏差。在之前,行政事业单位认为不具有生产作用,没有成本计算,财务只是对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的一些收支行为进行记账活动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开展内部审计;而近年,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给这种认识带来了改变,但却产生了另一种新的偏差,认为财政部门实施了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了部门预算、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物资的购买实行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就无需再开展内部审计。
其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到位。有些单位将所属内审机构置于监察室或纪委之下,根本谈不上呢不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事业单位几乎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只是很少数较大的隶属省级以上的行政事业单位才有一个不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内审工作是很难开展的。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置状况是虽然都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但却只是个空壳,并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而是和财务部门混为一期,而有配备审计人员的事业单位却没有相应的独立审计机构。
其三,内部审计的领导层次混乱。目前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层次很混乱,有很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是由单位分管财务的负责人分管的,少数的是由纪检书记分管,甚至有上文所说的很财务部混为一起,由财务部的负责人兼管。由分管财务负责人分管审计,内部审计监督室很难发挥真正作用。而由纪检书记分管,纪检书记一般都不会过问财务、物资财产管理,那么如何正确完善的完成内部审计的任务?而如果是财务部负责人兼管审计工作,那么就没有了独立审计的性质了。
其四,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准确。有些行政事业单位都会制定一些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这对于审计工作的贯彻实行是有帮助的。但是这些事业单位在执行工作的时候,却忽视了内部审计管理和操作中的责、权、利相互统一的原则,没有对审计工作目标进行严谨的分解,甚至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只是处于例行公事的应付局面之中,这样就影响了实现审计目标的进度。
其五,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适应不了内审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从事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的政策法律水平、专业知识、经验、业务技能、审计职业道德等。审计经验是审计人员阴沟的一种重要专业技能,需要实践的积累。以目前看,大部分的内审人员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他们虽然对财会知识有所了解,也有经验和工作阅历,但他们并非都是有一定审计经验的人员,所以并不很符合内审要求。
其六,内审工作内容不全面。因为行政单位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有偏差,导致了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只是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事项,实施审计的时候监督,这样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时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只有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内容才能跟上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步伐。
2.行政事业审计的发展探讨
行政事业审计工作最主要的目标是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因此,行政事业审计必须以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为契机,不断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检查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财政资金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执行审计时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应集中体现在预算执行审计上,要准备掌握财政支出体制的管理模式、运动规律和发展方向。通过审计,以改革财政自身运行机制为突破口,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在审计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和反馈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从制度上,机制上提出建设性建议,以财政支出真实性审计和合法性审计为基础,延伸审计财政资金拨付程序和内部管理制度,推动财政资金的良性运行。只有这样,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审计工作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开创新的工作局面。要开创新的局面,当然要配合创新的管理。
“以资金为主线,横向道边,纵向到底”是国家审计署大力推广的“公安模式”。从这一模式出发,在全面摸清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可以将省本级行政事业省级的对象分门别类地筛选出审计重点项目或课题,制定一个五年规划,一年安排审计和审计调查1至2个项目,以点带面,互动监督,真正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运行的全面监控,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综合预算的服务功能。创新的同时,以制度为基础依旧不能忽视。审计必须从制度入手,监控制度的薄弱环节,促进制度的良性运转,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职责所在,是审计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的有力手段。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有效意义。新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最终理想目标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审计工作肯定要紧紧绕着这个最终目标来执行工作,以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统领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要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实现审计工作的目标,清新的思路,先进的管理模式,有力的技术支持,三者缺一不可。首先,建立健全审计基础资料数据库的审计技术得以创新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实现审计信息资料共享的基础保证。其次,是技术的支持,当前的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电算化比起会计电算化的水平要落后很多,这是制约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行政事业审计工作创新发展将从计算机辅助审计入手。另外,审计的职能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重要的是看审计成果转化质量。
因此,审计成果的深层开发和应用,是行政事业审计不断推陈出新的动态工程。通过综合分析促进审计结果更高层次的运用。行政事业审计项目是分组完成的,每一个审计项目是独立单一的,审计发现的问题也有其特殊性。因此,行政事业审计必须以审计调研和信息提炼为突破口,寻找各个单一审计项目之间内在的联系,尽可能的把已有的审计结果转化为审计成果,促进审计结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有效的运用。行政事业审计的目的是对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对被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检查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要前提和手段,审计中应首先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对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评价,二者不可或缺。
- 上一篇:行政区划调整地方经济圈的展望
- 下一篇:县委安全生产指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