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意在行政伦理建设中的重要角色
时间:2022-09-04 05:17:32
导语:网络民意在行政伦理建设中的重要角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意,简言之,民众的意愿。《庄子•说剑》中曰“: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汉书•杜周传》曰:“年岁比不登,流民未尽还,宜修孝文时政,示以俭约宽和,顺天心,说民意,年岁宜应。”宋代苏轼《徐州贺河平表》中道“:虽官守有限,不获趋外庭以称觞,而民意所同,亦能抒下情而作颂。”明朝高启《尹明府所藏徐熙嘉蔬图》诗曰:“君多恤民意,毋忽岁馑忧。”从古至今,无不体现了“民意”在国家争执中的重要作用。似乎都蕴育了战国著名思想家荀况在《荀子•王制》中那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者载舟,水者覆舟。”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制度的进步以及时代的延伸,民意一直以来都是执政者关注的重要一幕,人民通过参政议政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多渠道的沟通过程中,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普及,通过网络各抒己见的方式已越来越普遍,成为人民参政议政的一种方式。那么,通过网络这一途径这一方式所表达与参与议政的意见,成为今天我们所说的网络民意。
网络民意,顾名思义,是通过网络这一平台表达出来的社会公众思想。简言之,网络民意就是现实生活中民众对某一事件、某一事物或者某一问题的看法意见。有学者指出,网络民意是指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基础,以网络为平台,通过互联网上的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场域自由发表评论和意见,聚合某种愿望或诉求,而形成的一种新兴民意[1]。网络民意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与传统的民意表达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现实中直接意见的输出,而是依靠网络这一虚拟环境,以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方式、更加平等和迅捷的方式来表达民众的意见。网络民意的表达在当今社会对行政决策的影响也日益明晰,行政决策不仅仅是决策,更要遵从法律与道德的和谐统一,那么行政决策依从于行政伦理,何为行政伦理,我们作一解析。伦理,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天地君亲师”为五天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五人伦。“忠、孝、悌、忍、信”为处理人伦的规则。从学术范围来看,人们常把把伦理看作是对道德的探求[2]。简言之,伦理,是对道德维度的哲学思考。那么,行政伦理也当属道德范畴,一般称之为行政道德,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是针对行政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3]。在新时期,行政伦理的发展对公共管理的开展,对政府职能的转型,对公民与政府在“权、责、利”的和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行政伦理主要在于分析行政人员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应有的价值、行为规范、义务及其完成的方法。主要涉及公务员负责任、守纪律、忠职务等伦理条件的遵守。其范畴包括公务员的个人品德、行政职业道德、行政组织伦理、公共政策伦理等主要方面。在现今社会,公共管理关系处于改革发展的新局面,行政伦理的实施更与民众的意愿密不可分。自古以来,君臣关系、君民关系被喻为舟与水。行政决策群体与民众群体之间的关系也是行政决策中的重要一环,新时代中新型民意的表达方式必然在某一层面或多或少的影响着行政决策的制定与执行力度。网民、网络民意这一特定群体所反映出的思想与意见对行政决策中行政伦理的权衡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我们势必要十分重视。
二、网络民意的表达是行政聆听的桥梁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月16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人,增幅6.1%。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可见,互联网的发展,网民数量的与日俱增,网络这一广阔的平台成为民众发表见解的舞台。近几年的“两会”中,新华网与人民网开设的“我有问题问总理”的民意直通车吸引了广大网民。总书记曾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2009年2月,国务院总理接受了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专访,并与网友在线交流。总理说道:“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同时,人民日报增开的人民网专门设置了网友留言板,50位省委书记、省长公开回应网友留言的栏目,成为了为广大网民解答问题的网络回音壁。
同样,很多事件的聚焦我们都能看到网民的呼声。2009年杭州飙车“70”码事件,2010年“我爸是李刚”事件,2011年“达芬奇”天价洋品牌家具造假事件等等,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民众对公民道德底线的思考,瞬时间网络论坛、微博等对这些话题的关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破了各大论坛和网站的点击率,网民回复、意见、看法也数不胜数。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民意作用于社会大众问题上的几率与作用也越来越多,同时收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大多数社会事件被大众以及网民所关注,主要源于其事件的影响和由此引发的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层思考。在这些议题被转帖、评论到一定的数量一定的程度时,便形成了网络舆论,在网络舆论达到鼎沸的时期,媒体、大众渗透其中,形成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和交相呼应,在一系列作用的连锁反应下,行政机关、大众、媒体等对此愈加重视,通过这一系列看似独立而又繁复的链条下,网络民意产生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曾说过:“网络媒介是传统媒介的掘墓人”。网络无声无息的延伸投射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超越了时间与空间对信息进行传播,广大网民集合了自己的智慧对其加以整合,新型的表达方式应运而生。
这种新型的表达方式是广大人民群众发表心声的场所,并能直接迅速的建立起与政府沟通的桥梁,而政府也能在一个广阔的场域倾听来自民众来自百姓心底的声音。在网络这样的公共空间,网络论坛的跟帖、从博客时代到微博时代,网民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形成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意见领袖,他们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对问题的分析客观深入、并有自己独到的见地,他们的言论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其他网民对于事态的看法,充分发挥了其作为意见领袖的网络效应。与此同时,公众广泛的参与性,也使民意的社区更加贴切,民众对于国家事务的关注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也着实体现了他们对国家的热爱。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网络舆论、网络民意这样虚拟环境但真实表达的氛围下,作为新型民意与无形机制的网络民意力量,使得行政决策至于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行政决策的制定执行,以及对行政伦理的引导作用。
三、网络民意的有效性促进行政伦理的发展
网络民意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一股力量,不断地影响着政府的决策。中国网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以不同的行进方式影响着政府的公共决策。2011年的“两会”中,很多百姓都有这样的感受:“两会”一开始,代表、委员们便风尘仆仆地来到了网络演播室与网友在线交流沟通,拉近了代表、委员与百姓的距离,其实“两会”是一扇窗口,是民意集中表达的时期。刚刚闭幕的2012年“两会”,代表们也通过各种渠道汇集网民心声。如西部网与新浪微博合作推出“寄语陕西两会”的微博意见征集活动,并把网友们的微博寄语带进会场,架起一座网友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的桥梁;北方网将以“惠民生”为主题,创新形式,发挥特色,充分利用图文、视频、微博、论坛等多媒体手段对天津“两会”进行全方位报道,等等,诸如此类。互联网作为民意表达的新兴渠道,作为政府决策依托的新型途径,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其传播效率之快,影响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作为一种真实而严肃的舆论导向,网络民意的效应影响着行政决策中的道德因素。
从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来看,只有当某一局部的社会问题转化为关系整个社会公众利益的社会问题时,才能将这一社会问题确认为公共社会问题。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网络媒介因其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成为政策问题得以确认的最有力的传播媒介。其次,拓宽了政策方案制定实施的选择空间,有利于促进政策及时调整与改变[4]。在行政决策中,其最终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托群众心声,在法律法规的范围下,制定出最合适的执行政策。从行政伦理的角度权衡行政决策也是行政制度中科学化人性化的体现与进步,不断与时俱进是每项政策制定实施的必经方向。再次,行政政策的做出必要有一定的监督过程,而网络民意这一推手发挥其有效监制作用时,成为无形中确保政策规范运行的有力保障。在信息时代,民众广泛参与的特性,使得事件从始至终都基本处于明朗化的境况之中,加强了行政运行中伦理规范的有效运用。
总之,网络平台烘托的民意效应在推动促进行政决策中是真切的,是清晰的,是不可抗拒的。此乃顺天心,说民意,民意不可违。因此,在传统媒体影响行政决策的同时,网络媒体正无声无息却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行政决策的方向力度和行政伦理的推行,引导人们对事件真实准确的评估,引导政府公正客观的评断。在公共政策制定领域,行政伦理实行领域,网络民意推波助澜的作用还任重道远,只有机制的不断健全,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网络民意的效力。
- 上一篇:实现行政监督信息化发展
- 下一篇:税务行政效率评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