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成本控制事务标准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2-09-29 10:12:39
导语:行政成本控制事务标准化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从行政成本控制的角度进行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可以全面推动机关事务改革,也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本文在对行政成本控制视角事务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行政成本;机关事务;标准化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关键之举。通过标准化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机关工作的运行保障能力,助推机关事务工作改革创新发展。从行政成本控制的角度进行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不仅能够合理规划部门经费预算保障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的实现,还能构建并规范机关工作的成本,从而促成向节约型机关转变。基于此,本文在对行政成本控制视角事务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一、行政成本控制视角事务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标准化的运行成本相对较高
我国很多政府部门尤其是基层政府都对事务标准化管理体系有畏难心理,一个重要理由是目前标准化质量管理认证的费用较高,对于没有进行标准化实施的部门来说,还需要增加高额的成本控制平台搭建费用、配套设施费及相关培训费用。综合来看,建立标准化成本较高,很多政府部门在进行标准化的实施过程中,认为标准化实施增加了相应的运行成本,许多部门或基层政府保运转都较难,更没有相关预算经费来实施事务标准化管理工作。引入标准化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不仅仅是成本费用较高的问题,还需要各部门内部人员之间相互配合,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协调及沟通等基础性工作,这导致额外地增加了行政机关的工作量。
2.标准化体系在行政工作中较难被监督落实
机关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服务型机关,其在进行具体的履职过程中,主要涵盖多元化的综合职能,许多工作都无法量化,例如行政运行、审批管理、项目执行、基建维护、方案规划等等。在进行具体的履职过程中,可能由于有些部门的特殊职能,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和监督机制。比如,许多特定的职能部门业务也都需满足的情况下,就会导致一些具体的标准化程序难以有效地实施。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既有机关事务的特殊性,又可能存在内部管理工作的机制和标准化工作的具体实施并没有有效的融合,导致进行标准化建设实施的环境支持不足,缺乏必要的刚性等。3.行政事业单位观念认识不到位按照节约型机关建设的思路,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控制是必然趋势。针对以往部分工作人员对行政成本控制视角事务标准化建设在具体的观念上认识不足,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抵触情绪。在成本控制的条件下,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增加了约束,必须依照标准规范执行,除了会有心理方面的落差,还会存在机关事务成本标准化较难实现的问题。同时,还有部分工作人员认为在行政服务工作中进行相应的标准化建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难以长期的执行,更难以有效改进机关事务工作。在这种片面的认识情况下,可能导致其参与主动性不强,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提高参与效率,进而使得行政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流于形式,难以达成应有的效果。
二、行政成本控制角度强化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的探讨
1.严格控制机关运行经费,完善机关运行经费管理机制
通过行政成本控制角度来进行事务标准化管理,需要强化各个部门的保障管理能力,以及相应的精细化服务管理能力,通过强化预算编报、测算及执行、预算评价的每一环节实施,从严控制,并合理控制相关事务运行的成本费用。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开支水平严格按需进行经费测算,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并对相应的会议费用标准进行控制。同时,要对机关运行经费的支出情况进行准确核算,例如最基本的运行经费,水、电、暖、燃气、电视、电话、物业等费用,统一进行控制管理。在充分思考,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可参照的事务执行标准,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化流程体系。会同有关部门修订机关运行经费开支标准,建立开支标准动态调整和对应衔接机制。强化各个部门在进行具体的政府服务和货物购买过程中的控制管理内容的实施,并按照总额控制的基本原则性要求,从严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针对各项资产货物和服务开支的具体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和管理,不断提高行政资金的运营效果和运行效率。在进行三公经费的管理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相应的经费预算管理控制,合理地进行预算资金的分配管理,提高预算管理的控制能力,并有效地控制各种费用开支的项目和资金规模水平,合理地进行费用控制和管理。对机关运行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并对机关的经费管理进行全面控制,纳入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中,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统一的核算,将预算管理内容进行相应的功能科目的设置,有效地进行预算的细化管理,细化相应的科目管理内容。要建立健全机关经营运行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定额管理的相应内容,在确保资金有效使用的过程中,细化服务标准和内容,规范服务的标准化内容的实施,不断地提高预算的作用和效果。结合行政单位的开支实际情况,对单位的运行成本以及相应的经费进行及时动态调整,进而满足单位的实际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经费的控制,提高经费的使用效果和效率。并按照信息公开管理的基本要求,及时地对预算的信息进行公开公布,提高社会监督效果。建立机关运行的成本报表的统计信息管理内容的实施,组织对行政单位的具体成本管理活动进行信息的采集和信息的统计工作,并根据实际管理的要求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强化行政单位经费的绩效管理的实施,落实权责发生制,积极配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健全现有的会计核算的内容,按照权责发生制合理配比收入费用,并积极地将新政府会计核算的方法和行政成本运行成本控制进行有机结合,进而能够客观地进行机关运行成本的核算。
2.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创新资产监管方式
在进行具体的资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资产管理的性质和类别需要,进行相应的资产定额配置管理,并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管理,积极地清点相应的资产,并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严格资产的使用和调配以及资产报废的审批管理,集中进行资产的清理和处置,并建立健全资产处置的统一管理,并进行具体的资产分类管理,提高资产的管理细化水平。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强化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行信息的可追溯管理,规范资产信息的查询管理系统。同时,还需要进行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强化资产的配置和领用管理,严格资产的调配和处置管理。将资产的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内容进行相互衔接,提高资产的规范化管理程度。进一步完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办公用房的产权归属问题,并强化资产的分类管理和审批管理,将办公用房的审批管理以及相应的资产监督管理等主要环节的内容,进行统一管理,交给相应的责任主体单位进行管理,并积极地健全资产的检查和业绩评价管理,实现办公用房的统一协调管理的实施,强化资产的标准化管理,合理地进行办公用房的配置管理,在进行办公用房使用标准控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对多余办公用房的合理使用的方法。制定办公区物业管理和服务规范,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物业统一管理,在进行物业统一管理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地减少机关物业管理的人员费用,通过社会化管理方法的实施,不断降低行政成本。
3.要加强行政人员的行政效率意识
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目的是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并在较少的投入下不断地提高行政机关的运行成本,这对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实施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可以有效地降低机关的运行成本,提高关工作运行效率。重点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行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提高了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在打造节约型政府的过程中,不断推动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积极地推动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减少政府对一些非行政事务的过度干预,提高对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和改进,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二是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在进行政府工作设计的实施安排的过程中,要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职能交叉的问题,促进政府行政工作的优化和改善,并积极地推动政府工作效率的提升。在对政府行政成本进行有效监督后,提高对行政主体以及行政负责人问责制度的实施,对于一些因为主观故意或者是重大失误,导致的行政损失和行政成本增加的情况,应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对于行政成本进行追责制度的落实,既是落实行政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行政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责权利落实的重要方法,防止公共财政资金上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的错误思想。因此,根据行政成本问责制的原理和要求,可以通过设立行政成本控制刚性指标,例如,将行政成本占的GDP比重行政成本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机关工作人员的人均运行成本和运行成本增长率写入各级部门的工作计划并落实在具体的工作实际中,建立相应的责任与动态监督机制,规范落实节约机关事务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
1.黄文国.新时期机关事务管理体制转型的发展趋势及特征.办公室事务,2019(13).
2.王永海.社会化:机关事务工作的改革方向.行政管理改革,2017(8).
3.陈奇,费明华,李蓦.机关后勤事务社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经济报,2017(5).
作者:郑涵予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机关事务管理局
- 上一篇:粮棉油信贷业务发展探讨
- 下一篇:农业经济背景乡土体验旅游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