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行政服务中心运行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4 10:14:39

导语:县级行政服务中心运行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级行政服务中心运行问题与对策研究

1县级行政服务中心运行现状

行政服务中心是由地方政府发起的一项制度创新,最早源自英国的“一站式”政府理论,直至如今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许多行政服务中心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县级政府也着手于对政府服务机构的运行管理模式、服务手段上的摸索与创新。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有利于政府形象的再塑造,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为群众和各部门之间搭建了一条便捷通道,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减少了群众来往各部门进行审批的时间,窗口审批事项的全面也进一步优化了政府部门的形象,同时高效高速的审批效率与政策环境,对外来企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有了这样的政策支持会带来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从而带动县域经济高速发展。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然而,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上仍有纰漏,不容忽视。

2县级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运行中的问题

2.1行政服务中心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法定职权,政府不仅要按照法律与宪政对人民群众和社会进行管理,同时更应该使用政府的权力为人民群众谋求福利。然而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大多数是地方政府自发成立的,在法律层面缺乏有力的支撑。这也就造成了各地行政服务中心性质的“五花八门”,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也不例外,缺少法律的支撑,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法律依据是我国《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和实施。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虽然如此,这些法令法条仅仅只是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基本依据,关于法条中提到的进行统一办理的部门,法律并没有再进一步定义其性质和职能。使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比如,在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性质上,有些地方属于行政编制,有的属于参照公务员管理,有的属于事业编制,甚至有的还是临时编制,缺少了统一标准,使得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的摸索更加困难。

2.2人员管理缺乏有效手段

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工作人员由县政府统一安排,人事关系归属于县行政服务中心,而窗口部门则由其原单位外派,其人事关系属于原单位。这就代表窗口工作人员受原单位和行政服务中心的双重管理。双重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虽然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对窗口单位有管理权利,但缺乏约束力,因为窗口单位的工资关系、人事关系仍然在原单位,所以行政服务中心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不会对其产生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被外派的窗口人员大都能力素质有限,再加上大多数外派的工作人员认为自己被原单位“边缘化”,工作态度消极,给人民群众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带来了难题。行政服务中心给予的惩戒力度有限,仅限表面上的批评与警告,很难对其产生约束力和实质上的惩罚,此外即使行政服务中心有相应的奖励制度,也很难在根源上解决问题。双重管理所带来的问题是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2.3信息技术手段相对滞后

电子政务的普及和无纸化办公已经给人民群众带来了诸多便利,县级行政服务中心数字化进程才刚刚起步,仍要面临诸多挑战。首先,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掌握,而大多数工作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其次,人民群众对电子政务的不熟悉也为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增加了阻力,最后,现在网上行政审批事项不全面是最普遍的问题,许多事项仍需现场办结。不得不说电子政务建设缓慢是县级行政服务中心面临的一大难题。

3县级行政服务中心运行中问题的对策

3.1明确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的法律地位

虽然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其法律定位不明确为其发展带来了不小阻力。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发展趋势的“五花八门”,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编制、工作人员的职能定位等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应把确定行政服务中心的法律地位放在首要位置。第一,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应该依法设立。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集中体现。依法行政要求我们的各个行政部门和行政机关的设置应当严格遵循法律的要求,我国大部分县级行政服务中心都是自发建立的,缺乏法律支持。这就要国家进一步完善与行政服务中心相关的机构设置、人员分配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基础,这也是为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避免了探索过程中的人力和财力浪费。第二,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应有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地方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除了要提高行政服务能力,还要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既要遵守程序法规,也要依照相关实体法律规范,这也有利于协调行政内部的程序,提高了行政效率。

3.2规范人员管理

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双重管理模式暂时不会发生大的改变,但优化双重管理模式势在必行。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重点是窗口单位,而多数窗口单位为行政编制,一般的管理思维并不适用,那就需要我们去摸索新的管理办法来激发窗口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实行工作人员的流动制度。对工作人员采取计分考核,对扣分严重或群众投诉过多的工作人员给予不合格并退至原单位,对表现优异、工作效率高的工作人员可以在原单位评优的同时也在行政服务中心获得嘉奖。由于窗口单位不再是“铁饭碗”,被退回至原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升迁与评优必然会受到影响,工作人员会尽量避免自己受到过多处罚,对其行为规范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同时评优与激励机制也能使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保持工作热情与工作质量。其次,实行严格的监督制度,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管理人员除了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能之外,其原部门的管理人员同时不定期对其外派窗口人员进行监督,实行双重监督。使窗口工作人员保持高质量的工作状态,同时也加强行政服务中心与各部门之间交流,对违规的工作人员采取实质性的惩罚,加强行县级政服务中心管理制度的约束性。最后,加大考核、评优奖励,由于我国行政机关的特殊性,行政编制收入的固定性,使得许多工作人员对考核和评优的参与度都不高,也就很难提高工作的热情与效率。这就需要县级行政服务中心与原部门共同努力,提高评优和考核的奖励,使工作人员得到实质上的激励。

3.3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完善网上服务平台

在信息化大潮之中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已经落后了一步,传统的行政服务体系已经逐步被打破,而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则是新的潮流。高效高速的无纸化办公也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办公方式,电子信息的高速传输也给传统的行政审批带来了新的方法与思路。合理高效地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首先需要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给予高度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培育此类人才,加大此类知识储备,引进更加科学高效的信息处理技术,使县级行政服务中心赶上电子政务发展的大趋势。此外加大各部门的信息整合,加快各部门的信息流动,打破原来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构建虚拟行政服务中心,提高办公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逐步推进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建设。大力宣传电子政务,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电子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减少人民群众所耗费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推进审批事项上网,实现实体大厅与网上审批的无缝对接,推进政务公开与信息政策交流,与人民群众时刻保持密切联系实。人民群众开始越来越重视政府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县级行政服务中心的健康运行不仅能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服务质量,对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也是必要的,同时也有利于公共管理等理论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发展和运用。

作者:刘炜民 单位:湖北大学

参考文献:

[1]孔靓,柳彩莲.新公共管理模式下“政务超市”的兴起与发展[J].兰州学刊,2004(4):47-48.

[2]钱再见.新公共管理对我国地方政府改革的启示———论“政务超市”在中国的兴起[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2(2):2-4.

[3]田剑英.中心城市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框架选择[J].经济问题,2002(11):36-38.

[4]张锐昕,刘红波.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政策选择———以吉林省政务大厅为例[J].东疆学刊,2011(2):78-82,112.

[5]胡冕.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组织行为学分析[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5(1):154-156.

[6]吴爱明,孙垂江.我国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困境与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04(9).

[7]潘迎春.行政服务中心与政府治理创新———以焦作市解放区行政服务中心为例[J].理论月刊,2005(6).

[8]郝界洲.行政服务中心的实践与展望———常德市行政服务中心调查[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