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分析技术在司法行政的应用

时间:2022-12-08 04:21:45

导语:智能分析技术在司法行政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智能分析技术在司法行政的应用

1概述

20世纪90年代,智能分析技术的雏形产品已在相关行业出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智能分析技术已逐渐成熟,也完成了从概念到产品的转变,并随着市场占有率和使用率的提升,智能分析技术已在公安刑侦、金融证券、统计科学、市场营销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司法行政作为同时面向社会公众、法律从业人员和管理对象的政府机构,集服务与监管为一体,其信息化进程对整个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如今,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先进技术为政务信息化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服务社会管理,是政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全国司法行政信息化发展还不太平衡,信息化在司法行政系统的覆盖面、融合深度和应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拓展,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数据分析层面,有些仍然停留于基础的信息统计、关联分析等,工作的智能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大数据分析应用成效还不明显。例如,对于监狱管理工作,大部分监控系统仅可以提供监控图像,是否存在管理漏洞需要人为判断。大多数情况下,人作为监控者,受自身的体能、思维、环境等各种因素制约,实时监控能力还存在很多局限,使视频监控系统存在报警精确度差、误报和漏报现象较多、报警响应时间长、录像数据分析困难等缺陷,整个系统安全性和实用性降低。只能用于事后取证,无法起到预防、预警的作用。而利用智能分析技术中的监控技术,可以通过对整个监狱所在区域的监测,设置违禁区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即自动发出报警信息,并将异常目标的位置标注出来,以此为上述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辅助解决方案[3]。因此,智能分析技术在司法行政一体化智能平台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推动服务型、实战型司法行政机关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智能分析技术引入司法行政业务监管中,并阐述具体用例和利用效果。

2智能分析技术在司法行政领域中的应用

计算机视觉是智能分析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将摄像机场景中的背景和目标分离,利用事先建立的应用模型和多种神经网络算法,分析并判断场景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为用户提供判断依据。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建立不同的场景模型,生成在场景中出现不同状况后联动相应报警事件的规则。通过这种规则来对视频进行分析和判断,自动发出报警,输出联动信号,提示用户做出相应操作或根据报警场景采取相关措施[3]。在大规模监控系统的使用中,智能分析技术可以辅助监控人员开展工作,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防止视觉疲劳带来的监控漏洞。可以使监控系统由事后的追溯变为事前的预警,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当智能设备报警时,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报警联动,如联动视频监控平台、电视墙以及自动转发到上级单位。实行联网监控,改变了传统本地监控的方式,满足集中管理的需求。而且,可以在原有的监控系统上进行改造,有效降低投资成本。由于基于标准的网络技术,系统扩容非常方便,而且没有数量限制[4]。随着智能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进,其应用领域逐步扩大,涉及模式识别、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网络通信以及海量数据管理等技术。通常可以分为几部分:运动目标的识别(运动检测技术)、目标跟踪、行为理解(行为识别技术)等。本章节具体介绍上述几种智能分析技术在司法行政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2.1运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运动检测是把视频中的变化的区域与背景图像精确分离出来,即正确分割出运动目标区域或轮廓,从而自动发现并跟踪出现在目标区域的运动目标,精准地对目标进行分析,并在原图像中验证,得到运动目标和其运动轨迹[5]。应用在司法行政领域中,可以结合监舍内部的监控摄像头,利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自动检测。一些区域为防止外来人员进入,可以设置安全区域,来检测是否有人、物体或车辆进入预定区域,保护某些在一定时间内不允许进入或离开的场所。在监狱中的一些区域,比如操场、劳动场所等,为防止服刑人员或其他外来人员进入,可以设置安全区域,对该区域进行检测。当这些区域在禁止时间出现运动目标时,报警系统会发出报警通知,通知狱警。通过运动检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服刑人员是否存在自残、脱管、打架斗殴、倒地等一系列异常事件,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如图1所示。图1基于运动检测技术的区域性预警示意图监狱等可利用运动检测技术,结合指纹考勤、面部识别、移动视频监控等手段,实现对服刑人员的全方位精准管理,准确采集罪犯从入监到出监的各类基础信息,以及及时汇总服刑改造期间每天产生的服刑动态数据,为每名服刑人员都建立独立的电子档案。通过检测返回的数据,准确掌握与判断服刑人员的改造情况、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有效提升监狱管理和罪犯教育成效。监狱综合管理系统流程图如图2所示:

2.2目标跟踪技术及应用

目标跟踪是通过对摄像头、手机、手环采集到的图像、位置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出目标在每帧图像上的二维位置坐标,并根据不同的特征值,将不同帧中同一运动目标关联起来,得到各个运动目标完整的运动轨迹,也就是在连续的视频序列建立运动目标的对应关系[5]。目标跟踪技术可用于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由于目标人群的流动性强,教育和管理的难度很大,采用目标跟踪技术,结合手环等定位手段,可以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行为以及活动信息的监控。同时,通过对其入住酒店、网吧、进出港等信息的综合分析,确保可以随时监控到问题目标对象。通过目标跟踪技术获取数据,数据分析平台利用重新犯罪、脱管失控模型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脱管失控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堵塞管控漏洞。如通过对目标群体的定位,可以发现个别目标的位置不在其规定的活动区域。当发现目标出现异常情况时,管理人员收到系统自动报警信息,就需要重点关注这些目标,调取目标出现特定地点的视频监控,并及时与之联系和沟通,掌握其行动异常原因,降低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的概率。社区矫正人员行动轨迹追踪界面如图3所示:

2.3I2可视化分析工具及应用

传统的数据分析和调查往往采用人工分析的手段,或是复杂的数据统计报表等。这种人工的分析方法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难以发挥理想的作用和成效。例如分析的数据和信息通常分布在许多不同的数据源,信息量大且缺少关联性,并且人工的分析手段,通常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技能,很难在一个大组织中进行经验的共享和传递,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I2系列产品是一款专门为调查、分析、办案人员设计的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图形,为分析员提供一个直观的实体关系图。同时,该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可视化分析算法和分析工具,帮助分析人员快速找到线索和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识别、预测和阻止犯罪、危害社会安全等行为。I2软件不同于传统数据分析方法之处在于,首先将大量存在于组织内的各类数据以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图形方式描述和展现数据和数据间的关联。进一步运用众多图形分析方法(关联分析、网络分析、路径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空间分析等)来发现和揭示数据中隐含的公共要素和关联。简而言之,通过I2软件,将大量的、未知质量的、低关联性的、低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少量的、易于理解的、高关联性的、高价值的情报,从而为分析调查工作提供帮助。I2的可视化分析技术和解决方案基于一个基本逻辑,即“一幅图表胜过千言万语”。这种可视化的展现和分析方法提高了分析调查工作的效率。在司法行政领域中有多种应用场景和维度,例如作为司法行政系统主要业务之一,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多元调解”体系的基础。在调解工作中,I2可以提供强大的可视化能力和关联分析功能,将数据信息以图表的方式展现。同时,基于已建图表,利用各种图表分析技术进行进一步分析,找出数据中的公共元素和深层关联信息,建立热点分析模型。一方面,在纠纷调解和处理中,通过采集调解双方身份信息,建立关联模型,将数据以可视化的图表展示出来,找到各个关键节点的关键人物或事件,针对这些关键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层次的问题分析,然后与矛盾双方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协商,解决问题、调解矛盾。另一方面,在宏观层面,可利用I2智能分析工具对全省或局部地区的全部矛盾纠纷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全部案件的发生地区、类型等共性维度的关联,直观展示出矛盾纠纷高发的地区和案件类型,从而准确定位矛盾纠纷多发区和热点类型(如图4所示),及时挖掘并化解隐患[6]。图4矛盾纠纷高发地区、高发类型可视化分析图此外,在具体的案件层面,I2工具通过纠纷涉及的当事人职业、当事人经济情况、当事人性别、纠纷类型、发生地区等信息,将案件与案件进行关联,并结合预先设定的规则(如将涉及人数10人以上、涉及金额5万元以上的定性为重大矛盾纠纷;将某地区设定为贫困地区等),智能地将可能存在的重点案件标注出来,给数据分析人员以预警和提示。例如,在同一地区同时有十起以上经济纠纷都关联到了同一纠纷当事人,并且纠纷总额较大,系统提示调解员及时介入、深入了解,避免爆发群体性事件或民转刑案件发生。群体性事件隐患可视化分析图如图5所示:除了应用于人民调解工作外,I2智能分析技术还可对司法行政业务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着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通过使用I2软件,可充分挖掘业务数据价值,为全社会的法律风险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可通过I2工具,对公证业务中的民间借贷公证事项和办件数据等进行分析,建立民间借贷分析研判模型,科学判断民间借贷违约风险,及时将资金链断裂、地下钱庄、非法集资等隐患向党委政府和金融机构预警,为全省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例如,通过民间借贷分析模型,发现南京市某居民,在近5年内向100多人进行过融资,存在非法集资的隐患。对于这种情况,相关单位应及时通报金融部门,加强对其资金账户的监管,避免群众财产损失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3结语

智能分析技术是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为一体的综合数据分析技术,能够过滤掉无用的或干扰信息,抽取与分析关键有用信息,快速准确地找到关联关系,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返回分析结果,并发出警报或触发其他动作。通过在一体化智能平台中增加智能分析模块,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推动实现事前预警、事中处理和事后及时取证的工作目标,有效增强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为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7]。司法行政的发展与智能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而真正有用的分析技术必须是建立在超大量用户使用数据的建模分析基础之上。目前,智能分析技术在司法行政领域的应用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下一步,应继续加强智能分析技术与司法行政的融合,全方位推动司法行政工作信息化水平提升,为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增添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丁晓刚.浅析智能高清视频分析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1(10).

[2]卓伟.论智能分析在平安城市中的应用与设计[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24).

[3]高贝.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行业化开发势在必行[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2(18).

[4]李冬芬.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城市交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0.

[5]尚青青.多场所多路高清视频监控中心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3.

[6]陈红.智能分析技术在司法行业的应用趋势[J].中国安防,2014.

[7]李贵兵,罗洪.大数据下的智能数据分析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3(30).

作者:陈皓 单位:江苏省司法厅省12348协调指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