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定标的货币政策
时间:2022-03-29 09:48:00
导语:通货膨胀定标的货币政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框架性定义
框架性定义强调把IT看作是一种货币政策的框架,并从货币政策框架的角度来强调IT的特征,Kuttner(2004)也把它称为“实践性定义”。
IT的支柱就是政府、中央银行或两者联合公开宣告中央银行将努力把通货膨胀控制在(或接近)某个规定数值内。在这一支柱下IT的另外两个特征是“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的公开承诺和中央银行对实现通货膨胀目标的责任制度。”IT并不是有的学者和倡导者所主张的那样代表一种坚不可摧的规则;相反,IT最好被理解成一个框架,其主要优点是增加了政策的透明度和连贯性,相机抉择有所限制,但仍有相当的灵活性,是“有约束的相机抉择(constraineddiscretion)”(Bernanke和Mishkin,1997)。
IT不单纯是一个政府关于短期通货膨胀的公开承诺,也是对未来几年通货膨胀路径的公开宣告,必须同时设定一套程序,使公众能够监督货币当局如何追求通货膨胀目标。
在《通货膨胀定标:国际经验和教训》中导言中,(Bernanke,Laubach和Mishkin等指出:“本书的主要宗旨是阐明,IT实际上是货币政策的一个框架而不是规则。……IT是一个货币政策框架,它的主要特征是官方公开宣告通货膨胀的数值目标(或范围),并公开承诺一个低水平的、稳定的通货膨胀是货币政策的首要长期目标。IT的其它重要特征是货币当局与公众关于政策目标和计划的充分交流,和中央银行实现目标的责任机制(Bernanke,Laubach和Mishkin等,1999)。”
总之,IT的框架性定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公开声明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价格稳定,但不必是唯一的目标;二是有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值,当实际与目标有误时,通常(不全部)也规定一个回到目标时间跨度;三货币政策的高度透明,定期发表关于经济形势和通货膨胀的报告,报告通常有中央银行预测的通货膨胀、产出增长等宏观变量;四是某种形式的责任机制,当没有实现目标时,通常要求中央银行采取相应措施,如发表解释或向政府递交公开信。
二、规则性定义
规则就是行为或行动的规定指南,因此最简单的IT规则性定义是:货币当局明确宣布一个通货膨胀率作为未来一定时期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中央银行对未来的通货膨胀作出预测,如果预测值大于目标值,则提高利率;如果预测值小于目标值,则降低利率;如果预测值与目标值大致相等,货币政策保持不变。
规则性定义主要由Svensson的系列研究所倡导。早在1995年,Leiderman和Svensson(1995)和Haldane(1995)就指出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的IT货币政策实际上与公开的通货膨胀预测相联系。Svensson(1997a)首次明确提出了预测通货膨胀定标(inflationforecasttargeting)的理论:“IT隐含的就是预测通货膨胀定标:中央银行的预测的通货膨胀变成了中间目标。这样有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监督。预测的通货膨胀的确是一个理想的中间目标。从定义上看,这是一个与最终目标有密切联系的现成变量,比最终目标有更强的可控性和可测性。此外,它还有更好的透明度,更容易被公众理解,也更容易与公众进行交流。……虽然准确预测通货膨胀是相当困难的,但在未来通货膨胀一定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操作原则是简单和直观的:如果预测值与目标相一致,说明货币政策是适当的;如果预测值高于(或低于)目标,则说明货币政策应该紧缩(或放松)。”
把IT作为一个规则容易遭到批评。Bernanke和Mishkin(1997)指出如果除通货膨胀外没有其它法定目标,货币政策在公众、学者和银行家中就会缺少支持者;其次如果中央银行只关心通货膨胀而忽视其它变量,情况会变得非常糟糕,正如Friedman和Kuttner(1996)指出美国只关注货币量所导致的结果一样。失去灵活性的IT规则不会得到什么好处。
为了回应以上批评,Svensson明确提出IT是一个目标规则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工具规则。把货币政策工具设定在预测通货膨胀和目标相等的条件下是目标规则的一个例子,是一个内生的反应函数。它与工具规则有明显的区别,工具规则是在反应函数中直接根据当前的信息设定政策工具Svensson(1999)。
三、价格水平定标与通货膨胀定标
Dittmar,Gavin&Kydland(1999)指出:价格水平定标的含义是指中央银行宣布价格水平的目标路径,价格的路径可也可以是以一定的x%比例上升,也可以是水平的(x=0)。从字面意义上说,价格稳定应该是平均价格水平的稳定——价格水平定标(priceleveltargeting),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率。
1931年9月27日,瑞典财政大臣FelixHamrin代表政府宣布免除利克斯银行(Riksbank)的货币兑换黄金的义务,并声明利克斯银行应该“运用一切方法,以确保瑞典克朗(krona)的国内购买车价格水平为目标”。经过近8个月的讨论,1932年5月瑞典国会批准了1932年规划(theprogramof1932),这标志着瑞典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价格水平定标的国家,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也是唯一的PT案例。在许多方面,中央银行工具的独立性、通过交流来提高透明度策略,通过向国会报告并定期对货币政策进行评估以增强中央银行的责任等方面,瑞典的PT与现行的IT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瑞典的PT没有前瞻性预测分析,这主要是由于对货币政策的时滞缺乏认识。因此可以说PT是IT前驱。
价格水平的稳定有明显的修辞上的利益----价格水平有趋势稳定性,较低的波动性。长期不确定性的降低明显能够减少与长期合同有关的不确定性,从而非常有利于长期合同的形成。因此从字面上说PT比IT可能更好些。
四、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选择
中国1994-2005年货币政策的实践表明,在我国资本流动性逐渐增强,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的情况下,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使外部升值压力与内部通胀预期并存,中央银行冲销性干预的成本越来越大,货币政策反周期性调节经济的效率大打折扣。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告声明,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从IMF(1999)的分类看属于“未事先安排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从国际经验看,有两个基本的货币政策框架可供选择:一个是货币量定标,另一个是通货膨胀定标。
理论模型证明:货币量定标制条件下,除货币供应量之外,经济中各主要变量都受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冲击,在我国货币流通速度持续大幅变动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目标作为名义锚有效性会大打折扣。
在开放条件下,通货膨胀定标制和汇率定标制相比较,实际汇率面临着相同的冲击,但当面临相同幅度的冲击时,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经济变量在通货膨胀定标制下的波动小于汇率定标制条件下的波动。同时,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通货膨胀定标制的社会福利损失也小于货币定标和汇率定标制的社会福利损失。因此通货膨胀作为名义锚不但具有汇率定标制减少实际汇率剧烈波动的优势,而且经济运行面临的冲击与汇率定标制也是相似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目前我国开放经济的条件下,通货膨胀目标较之汇率目标和货币供应量目标具有一定优势(王晓天,2005)。
虽然可以用理论模型完美地证明:同样作为名义锚,通货膨胀优于货币供应量,但中国实行IT的主要证明更多地来自10多年货币政策的实践。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看,IT是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一种可行选择。
1、从机构独立来看,中国人民银行自1984年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特别是在1995年3月18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来,中央银行相对于财政、各级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的独立性得到不断提高,行长任期安全也有一定保障。这几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中央银行从1994年停止向财政透支以来,财政融资的债务渠道己经畅通。中央银行己较成功地摆脱了级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中央银行的总体独立性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从经济结构来看,从2002年走出通货紧缩以来,我国一直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水平为我们顺利实行IT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经济条件。这几年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加入WTO后,市场经济地位己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正式承认。外贸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外贸依存度并不是很高,因此宏观经济对原材料价格和汇率不是过度敏感。
3、一个稳健的银行体系正在改革中逐步形成,金融体系的相对稳定为实行IT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态条件。中国金融总体稳定,历史形成的风险已经得到有效处置,并初步形成了市场化风险补偿和市场退出机制。金融市场运行平稳,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金融机构改革成效显著,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开始得到全社会的认知。
4、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大提高。随着我国中央银行间接调控体系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的能力和权力不断提高,微观主体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不断加强,价格型工具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2004年初,通货膨胀压力开始显现,人民银行及时调整再贷款和再贴现的利率。……10月29日人民银行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中央银行灵活使用利率杠杆,发挥了价格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我国依靠市场手段调控宏观经济日趋成熟。
- 上一篇: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思考
- 下一篇:体育卫生督导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