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裁判文书质量提高论文
时间:2022-04-11 05:19:00
导语:法院裁判文书质量提高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因为工作的关系,有机会接触过两级人民法院的许多裁判文书。总的感到,随着法院队伍建设的加强,审判人员素质的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但是,就目前的现状看,仍有相当数量的裁判文书制作的要求不严、成文的质量不高,与其应有的严谨性、准确性、规范性、权威性显得极不相称,与全社会大力推进法治化进程的新形势、新要求也显得格格不入。裁判文书质量(不涉及裁判的结论是否正确这个问题)不高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表述不完整。有的遗漏适用法律条款。如刑事判决书中判决理由部分认定被告人是累犯,却不引用《刑法》第65条第一款;离婚案件缺席判决,但判决书中却未适用《民事诉讼法》第130条。有的判决内容丢三拉四。如有的当事人有多项诉讼请求,但判决时却漏判其中一项或数项请求;有的判决理由部分表述对原告的某项诉讼请求不予支持,但判决主文部分却未驳回原告的该项诉讼请求;有的判决主文有给付内容,却不判决给付期限;有的判决书不交待诉讼费由谁承担,有的不交待上诉的权利、期间和上诉法院名称,以及缴纳诉讼费的银行等。
逻辑关系不严密。事实、证据、理由和处理结果之间,不是一环套一环的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而是互不联系的三张皮。有的诉审不一。如原告要求被告返还被其借去用作抵押的房产证,房产抵押不是房产证抵押,在办理过抵押登记后,房产证应当归该房产原所有人所有。本案审理应当围绕被告借房产证用以抵押的事实是否存在来进行,但法官在查明事实部分所查的却是抵押关系及其责任,最后判决原告对抵押负有责任,驳回其诉讼请求。有的前后矛盾。查明事实、本院认为部分及判决主文内容前后不相呼应。如对原告的某赔偿请求,查明事实部分只字未提,本院认为部分虽然提及,但无具体计算依据和方法,在判决部分就直接判决被告赔偿原告损失,且判决数额与原告诉请也不一致。
详略失当畸短长。有的裁判文书动辄万言,却说不出个所以然,让人看后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有的裁判文书一味求短,省去了不能省略的内容,或者重要的内容表述得十分简单,使人看过后弄不清讼争的前因后果和法官查明的事实和判决的依据等,使裁判文书失去了应有的告知、宣传教育作用。如合同纠纷双方当事人对所欠租赁费给付时间约定不明的,经双方当事人补充协议仍未达成一致意见的,依照法律规定:租赁期间不满一年的,如双方对给付时间约定不明,应在租赁期限届满时支付。承办人在判决书本院认为部分称应依照法律规定确定租金给付时间,但却未交待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当事人看了判决书后,还是弄不请法官是如何按照法律确定给付期限的。
文意晦涩难理解。有的裁判文书内容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存在明显的歧意,漏洞百出,让人感到“横看成岭侧成峰”,怎么推敲怎么象。有的内容表述不够到位。该涉及的问题看是涉及到了,但总是让人感到尚有一层窗户纸未能捅破。如一借贷纠纷案件,判决书中称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但却未交待该案的借贷关系是否合法。有的裁判文书用词搭配不当,词不达意;有的语法错误,病句不断;有的渲染铺陈或夸大与缩小,尤其是归纳概括走调,以致情节事实不符,改变了性质;有的语句有多意理解;有的语言不够庄重、严肃,褒贬不当;还有的结构混乱,思路不清。
字面差错频出现。字面差错在裁判文书中是最普遍、频率最高的质量问题。一是“多”,就是在裁判文书中出现一些与内容毫不相干的文字,最常见的是电脑中的联想词组跟在某一个字的后面,如“要求被告赔偿我的经济损失”写成“要被告赔偿我的确良经济损失”;再比如讼争标的中的阿拉伯数字多出一位甚至几位数字;二是“少”,缺词漏字,使一些词句改变了成份,失去了原意;三是“颠倒”。如原告诉称变成原告辩称,有的甚至将原被告诉辩内容意思写反,字与字前后颠倒更是屡见不鲜;四是“错”,有的将当事人姓名弄错,同一份判决书中就同一个当事人竟然出现几个不同的名字;有的将讼争标的额或案件受理费数额弄错,五是别字,如“抵押”写成“抵压”等。
格式要素不合规。有的字号类别不统一,同类案件有几种不同的表述;有的在调解书尾部遗漏固定格式用语,使人不知调解书何时生效;有的庭审开始时未交待组成合议庭,但落款处署名却是审判长、审判员和书记员,而有的交待了由几人组成合议庭,落款处却是独任审判员和书记员的署名;有的存卷裁判文书甚至没有法院印章。
文书种类乱“戴帽”。裁判文书的种类的适用必须绝对准确,绝不能互相替代。但有的裁判文书“张冠李戴”,文种与内容严重不符。例如,有的应该使用判决书的,却戴的“裁定书”或“决定”的帽子。
如此等等,裁判文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主观原因看,有的同志工作责任心差,制作裁判文书时草草了事,不认真推敲,不仔细校对;有的法律业务水平低,对法律原理理解不透、似懂非懂,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也无法以通俗的语言把别人讲懂;有的知识面比较窄,加之又不够谦虚,对审判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说不清道不白,只能含糊其辞,依样画葫芦;有的文字功底薄,对于制作裁判文书过程中如何对结构进行谋篇布局,如何从逻辑关系上讲究前后照应、上下呼应,遣词造句上如何讲究语言的精炼恰当等,都心中无数,只能将就着把一些内容机械地捏合在一起。从客观原因看,基层许多审判人员工作太忙、负荷太重,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裁判文书的质量。因而,裁判文书出现结构混乱、条理不清,丢三拉四、前后矛盾,病句不断、错别字频频等各种质量问题也就在情理之中。由此可见,要提高裁判文书制作和成文的质量,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必须着重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要抓住认识环节。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充分认识提高裁判文书质量的意义,才能主动重视裁判文书的制作质量,才能在起草、校对等各个环节,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丝不苟,细心再细心,认真再认真。充分认识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的意义,起码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要从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认识提高裁判文书质量的必要性。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审判机关,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法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作高质量的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审判人员而言,一年办几百件案件,其中几份裁判文书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其所占比例只有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而对于案件当事人来说,终身也许只打一次官司,而这一次官司的裁判文书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其所占比例就是百分之百。对这样的裁判文书,人民群众绝对不会满意。因此,审判人员必须把高度重视裁判文书的质量,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措施抓紧抓实。二是要从裁判文书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充分认识提高裁判文书质量的重要性。法院的裁判文书既是保证人民法院合法、适时、正确地进行审判活动,处理诉讼案件的必要工具。
第二,要抓住素质环节。审判人员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制作高质量的裁判文书的必要条件。因此,要解决裁判文书质量不高的问题,在提高审判人员思想认识的同时,还必须努力提高审判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相关技能。一是要不断提高审判人员的法律业务水平。法律知识之于审判人员,犹如手术刀之于医生、武器之于士兵。不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水平,就不能承担定争止纷、裁判是非的审判重任,也不能把法律的原理体现在裁判文书之中;二是要努力夯实审判人员的文字功底。裁判文书是审判机关向社会公布裁判结果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形式。人民法院的裁判结果再怎么正确、公正,但是,如果审判人员不能通过裁判文书以通俗易懂、精练恰当的语言对讼争事项进行入木三分的分析,对判决理由进行明确科学的阐述,案件当事人就很难口服心服。三是要努力拓宽审判人员的知识面。审判机关审理的案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因此,审判人员仅仅具有良好的法律知识素养和较好的文字功底还不够,还必须对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知识有一个大致了解,以免在遇到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时出尽洋相而贻笑大方。要提高审判人员上述各方面的素质,关键是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抓好应用型培训。
第三,要抓住奖惩环节。适当的激励措施往往能够调整人的兴奋点。要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还要通过一定措施对审判人员进行一些激励,把大家的兴奋点引导到如何防止裁判文书出现质量问题,从而提高裁判文书的制作质量上来。一方面,要用“典型引路”的方法进行正面激励。近几年来,不少地方都采取与新闻媒体联办、系统内上下级法院之间联办等办法,开展裁判文书评比活动,对获等级奖、优秀奖的裁判文书作者进行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奖励,调动了广大审判人员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做法值得提倡和推广。另一方面,要通过“亮丑罚劣”的办法进行反向激励。要加强对裁判文书检查考核的力度,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裁判文书,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点评曝光,还要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通过反向激励,促使审判人员进一步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当然正反面激励的措施很多,只要方法得当,轻重适度,就一定能够激发审判人员提高裁判文书制作质量的自觉性,就一定能营造出人人讲究和重视裁判文书质量的浓厚氛围,也就一定能把裁决文书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上一篇:司法鉴定制度问题完善论文
- 下一篇:法官定额制度问题浅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