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压力下工会主动作为路径
时间:2022-06-26 08:31:08
导语:经济下行压力下工会主动作为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当前,在经济下行、工会工作改革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的背景下,工会主动作为是实现工会改革攻坚克难的重要路径。工会工作面临经济下行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大、非公企业营商环境差、新业态劳动争议多和职工群众民生问题增多的四大困境。在贸易争端不确定的情况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了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僵尸企业”下岗职工等特殊群体的就业难度,劳动力市场的振荡加剧,劳动关系趋紧,可能进一步加大产业工人队伍改革的风险。工会可以通过促改革、惠民生、强参与、抓关键、能创新、树品牌、防风险和走出去等八大路径主动作为,积极发挥经济下行期“减压阀”“稳压器”作用。
[关键词]经济下行期;工会主动作为;特殊群体;工会对策
2019年3月5日,总理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8年我国发展面临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1]。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经济下行带来的四大困境,工会需通过促改革、惠民生、强参与、抓关键、能创新、树品牌、防风险和走出去等八大路径主动作为,积极发挥经济下行期“减压阀”“稳压器”作用。
一、工会工作面临经济下行带来的四大困境
(一)劳动力市场压力传导效应显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成为常态,政府就业部门的工作重点由促进就业转向兼顾推动劳动力市场正规化[2]。如图1所示,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会伴随经济下行压力通过劳动力市场传导到企业,加剧劳动力市场动荡,导致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双增加,会进一步加大产业工人队伍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受到冲击,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给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市场预期带来不利影响。我们面对的是经济转型阵痛凸显的严峻挑战。新老矛盾交织,周期性、结构性问题叠加,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1]。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2019年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仍继续存在,加之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以及“僵尸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压力,在经济下行压力作用下将通过劳动力市场传导效应进一步加大产业工人队伍改革难度。2018年4月2日,李玉赋同志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化发展———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随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已全面启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3]。(二)非公企业营商环境改善难度加大。营商环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非公企业营商环境出现了“融资难融资贵”典型问题,势必会加大工会在非公企业的工作难度。营商环境虽然侧重于“商”字,但不仅仅是“商”的环境,文化、教育、医疗都是营商环境的体现,优化营商环境也是民生工程[4]。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有效投资增长乏力。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缓解,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差距[1]。3月5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5]。这无疑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三)新业态劳动争议问题凸显。新业态是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形态[6]。新业态从业人员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企业、产品+服务创新、服务+延伸”三种路径形成新的就业群众,因法律规则缺失,常常产生新型劳动争议。事实上,传统劳动争议的调解就存在权威性低、处理问题专业性弱的劣势,新业态劳动争议成为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新因素,加大了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难度。2019年3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表示,中国是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市场主体据不完全统计达1.1亿户,其中有企业3470多万户,这就说明中国有庞大的生产资料消费市场,也有非常庞大的生活资料消费市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是一个增长非常快的市场。2015年到2017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年均增幅达到28%,“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5.7%[7]。然而,网约工劳动争议问题突出,在平台企业和网约工相关劳动关系法律法规还未建立的前提下,工会参与协调网约工劳动关系的难度在加大。(四)职工群众民生问题增多。改善民生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还有利于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8]。民生问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特别是涉及职工群众的民生问题更是各级工会组织关注的重中之重,究其根本是要着力改善和解决职工的就业、收入等民生问题。2019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2018年还发生了多起公共安全事件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教训极其深刻[1]。要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抓紧制定专门行政法规,确保付出辛劳和汗水的农民工按时拿到应有的报酬。诸如此类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十分突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工会维权服务难度加大。
二、经济下行压力下工会主动作为的八大路径
面对2019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预期,结合工会十七大和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要求,工会可以通过促改革、惠民生、强参与、抓关键、能创新、树品牌、防风险和走出去等八个路径主动作为,进一步发挥社会风险“减压阀”“稳压器”作用。(一)促改革:持续推动工会工作改革。2015年2月3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2015年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提出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9],全面深化工会改革成为各级工会组织的行动指南。工会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创新是时展的最强音,也是工运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工会要聚焦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优化工会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坚定信心,将工会改革进行到底[3]。在经济下行期,工会工作改革,特别是产业工人队伍改革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要推进实施《全国工会网上工作纲要(2017—2020年)》,积极建设智慧工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手段新技术平台推进工会工作改革,促进上下级工会组织间互联互通,逐步形成全总主导、地方跟进、产业参与、协同互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工会工作新体系[3]。(二)惠民生:着力普惠特殊职工群体。精准帮扶困难职工是工会工作的一大法宝,着力普惠特殊职工群体,成为工会服务职工的一项长期工作。全总十六届四次执委会议提出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作为工会工作的一个重大专项工作,融入国家脱贫攻坚大局[10],精准帮扶困难职工要做到对象精准。在着力服务广大职工群众的实践中,各基层工会帮扶救助工作存在外延扩大化、内涵不清晰、措施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等问题[11]。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1]。困难职工、农民工、“僵尸企业”的下岗职工等特殊群体成为2019年职工再就业的重点群体,工会应着力提高维权服务质量,在普惠职工群体的同时,要切实提升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强参与:持续坚持工会源头参与。企业工会源头参与模式是指企业多部门共同参与决策机制下工会作为当然成员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12]。工会源头参与历来受到各级工会组织的高度重视,主要从参与决策权、参与评价权、参与监督权三个层面发挥作用,其中联席会议成为工会源头参与的有效形式[13]。工会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源头参与,代表职工主动参与涉及职工利益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修改。完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机制,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工作。切实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推动建立适应新业态的用工和社保制度,建立健全互联网平台用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标准体系[3]。(四)抓关键:着力职代会向非公拓展。职代会制度是处理和协调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是职工主人翁地位制度化的彰显[14]。基层工会在推动职代会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对职代会制度认识不全面、落实不到位、公开公示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职代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也会成为劳资矛盾爆发的导火索。职代会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渠道,是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等重大决策生效施行的法定程序,也是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15]。因此,对于非公企业而言,首要是问题是要建立职代会制度。工会十七大报告指出,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产业新业态、开发区(工业园区)为重点领域,以农民工、货车司机等群体为重点对象,开展“强基层、补短板、增活力”工作和入会集中行动[3]。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工会必须强化职代会向非公拓展,积极落实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制度,强调联席会议,做实省市县三级地方及产业的三方机制,要求职代会向非公拓展。(五)能创新: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工会有能力更有义务参与社会治理,成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中的重要力量[16]。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群众组织,中国工会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发挥着特殊的积极作用[17]。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党的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标志着“社会治理”已取代“社会管理”成为执政党处理社会问题的新理念、新方式,为工会参与社会治理、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18]。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会十七大报告也指出,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发挥工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加强对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通过项目合作、购买服务等社会化、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专业化服务[3]。(六)树品牌:积极打造劳动教育品牌。崇尚劳动是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19]。劳动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也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要求的严肃的政治问题。新时代劳动教育和党的提到的工匠精神教育应是一脉相承、有机结合的。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1]。工会十七大报告也指出,坚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是引领教育广大职工的重要抓手。各级工会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3],不仅是团结广大职工群众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教育的国家战略,更是各级工会组织破解经济下行压力的强大精神动力。工会要坚决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培育职工文化,创新职工劳动教育。(七)防风险:排查化解劳动关系风险。劳动关系作为社会经济关系中最基础最敏感的部分,不仅影响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政治格局和社会稳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工会一直是国家的社会支柱,承载着不同于国外工会的特殊使命,既在微观层面扮演着职工群众基本权益的维护者,又是宏观层面参与国家治理的依靠力量。中国工会成为在劳动关系协调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实施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国家能力提升的制度安排[20]。工会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会一方面要加强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建设,建立四方联动机制,构建工会劳动关系发展态势检测和分析研判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劳动关系领域风险排查化解、应急处置,防范敌对势力破坏[3],实现科学排查和化解劳动关系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八)走出去:助力“一带一路”海外企业。随着中资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展开和项目进入经营阶段,企业劳动关系和劳工问题浮出水面,劳动关系治理和风险防范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走下去、走得好的重要保证[21]。“一带一路”国家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调整主要表现为以企业调整为主、社会调整为主、国家调整为主三种方式,中国企业“走出去”中集体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普遍风险,源于我国集体协商与东道国集体谈判的不同[22]。2019年3月6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截至目前,已经有123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171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在“五通”上成效显著[23]。工会十七大报告指出,组织产业工人参与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履行工会牵头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督促检查,压紧压实改革责任,推进政策衔接和落地[3]。中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劳动关系引发的一系列风险,工会要加强走出去企业、“一带一路”建设中海外企业工会工作,助力“一带一路”发展。
三、结论与认识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加剧了工会工作适应国内外复杂环境的难度。在经济压力下工会如何主动作为成为焦点问题和热议话题。1.工会工作面临经济下行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大、非公企业营商环境差、新业态劳动争议多和职工群众民生问题增多的四大困境。2.在贸易争端不确定的情况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了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僵尸企业”下岗职工等特殊群体的就业难度,劳动力市场的振荡加剧,劳动关系趋紧,可能进一步加大产业工人队伍改革的风险。3.工会可以通过促改革、惠民生、强参与、抓关键、能创新、树品牌、防风险和走出去等八大路径主动作为,积极发挥经济下行期“减压阀”“稳压器”作用。
作者:任国友 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院
- 上一篇:智慧工会内涵战略意义及建设思路
- 下一篇:工会社会工作发展问题及对策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