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干部培训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

时间:2022-07-12 08:38:46

导语:工会干部培训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会干部培训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

摘要:新时代工会干部必须全面提升素质,迅速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为此,对工会干部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工会干部培训;创新与实践

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是做好新时代工会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指出,“群团干部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时刻都要牢记自己是党的干部,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努力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工会干部要加强学习、增强本领,努力走在时代前列、走在职工群众前列,在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在企业生产一线、在职工群众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努力把自己锤炼成听党话、跟党走、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总记关于建设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的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加强群团干部队伍建设规律性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鲜明的导向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就要在全面理解把握对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中,通过强化和创新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能力素质和敬业精神,为开创新时代工会工作新局面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而提高工会干部素质,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在于推动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的创新。目前,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创新急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训理念的创新问题

理念,作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成龙配套的思想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创新工会干部培训工作,首要的是创新培训理念。首先,要保持指导思想上的清晰和坚定,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的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行动指南。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的创新,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工运的时代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新思想、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贯穿于工会干部的教育培训之中,切实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创造性和实效性,不断开创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境界。其次,要牢牢把握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把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置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大格局中来谋划和定位。历史充分证明,我国工人运动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始终把实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确立的目标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是工会组织光荣而艰巨的时代重任。各级工会组织必须审时度势,把握大局,坚持不懈地用中国梦凝聚人心、激发斗志、鼓舞干劲,不断夯实我国工人阶级的共同思想基础,使工人运动时代主题更加鲜明、更加响亮,感召力、影响力持续增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扣这个时代主题,把自身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大格局中来思考和定位,把握历史方位,坚定政治方向,找准工作位置,教育引导广大工会干部牢记党的重托,不辜负职工群众期望,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建功新时代、共筑中国梦。再次,要克服消极惯性思维,树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工会干部培训新观念。一是要克服工会干部培训不重要、难作为的消极惯性思维,牢固树立工会干部培训工作育人才、出成果、有作为的新观念。有人认为,工会就是“吹拉弹唱,打球照相,党政开会,布置会场”,没有那么重要;工会干部培训也就是“室内坐坐,室外转转,说说笑笑,唱唱跳跳”,难以有所作为。这种消极惯性思维对培训工作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理应坚决克服。必须明确,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是工会工作的一项“底座工程”,即“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事关工会干部素质的全面提升,事关新时代工会工作的全局,抓好这项“底座工程”,对于建设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底座”意识和育人才、出成果、有作为的新观念,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为实现工会工作新跨越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二是要克服“培训是为了完成任务”的消极惯性思维,牢固树立建设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的“使命观”。强化责任担当,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上下功夫、使实劲,推动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三是要克服参加不参加培训“都一样”或“无所谓”的消极惯性思维,切实树立参加不参加培训“就是不一样”和“我要参加”的观念。有的工会干部认为,工会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容易,当工会干部用不着学那么多知识,参加不参加培训“都一样”或“无所谓”。其实,这种想法和思维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必须认识到,工会工作说起来虽然并不十分复杂,但做起来特别是要做好并不容易,他事关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牵涉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它要求工会干部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熟悉国家、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善于与职工交流与沟通,讲究工作方法和艺术,特别是要“知群众、懂群众、爱群众”,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和经验。而要具备这些素质,工会干部除了应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成长外,还必须参加相应的学习培训,以此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拓宽思路,提高水平,强化能力,全面提升素质。因此,工会干部要切实更新观念,在思想认识上努力实现由参加不参加培训“都一样”向“不一样”转变,由“要我参加”向“我要参加”转变,把参加培训的过程,变为加强修养、增长本领、提高素质、完善自我的过程。

二、培训内容的创新问题

培训内容的创新,要紧跟时展、紧随形势任务、紧贴工作需要,按照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来确定。目前总体上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着眼于提高政治素质,引导工会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要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以提高工会干部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肩负起组织和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要引导工会干部?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切实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立场坚定;要引导工会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劳动领域政治安全问题保持高度警惕,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增强斗争精神,强化政治担当,敢于亮剑、善于斗争,不断提高政治素质。2、着眼于增强工作能力,引导工会干部加强业务知识和技能学习以解决“本领恐慌”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工会干部的专业能力,使工会干部会说工会话,能做工会事,具有工会情怀。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群体不断增多,社会流动更加频繁,劳动领域利益诉求多元化、复杂化,职工队伍的内部结构、经济地位、思想观念乃至权益保障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从职工队伍构成上看,民营企业职工大幅上升。以杭州为例,截至2017年底,杭州共有小微企业44万家,同比新增8万家,从业人员361万;从经济地位看,许多职工从无产者变成有产者,有的正在向中产阶级迈进;从思想观念看,相当数量的职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更具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和权益意识。由此,工会工作对象不断增加,工作范围不断拓宽,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对广大工会干部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挑战。创新培训内容,提升工会干部的专业能力,要重点围绕团结动员职工建功新时代、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加大维权服务力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化工会改革创新等,组织引导工会干部进行务实管用的专业学习培训,进一步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本领、锤炼专业作风、培育专业精神,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培训,增强工会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为民情怀。群众性是工会组织的根本特点,提高做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对工会干部的基本要求。提升做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加强职工情怀教育,重点在于引导工会干部以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为己任,牢固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善于运用群众工作方法,懂得群众的语言和习惯,熟悉群众的愿望和心声。适应互联网条件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新手段新方式开展职工群众工作,不断增强工会干部团结引领、组织动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素质。为解决基层工会干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学以致用能力较弱、实务操作把握不准等问题和短板,杭州市总工会加强培训教材、教学课件和工作实务操作的编写,提高基层工会干部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近年来,杭州市总工会编印了《基层工会工作规范》《职工代表大会操作细则》《基层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及选举工作规范》《工会保障工作实务手册》《杭州市基层工会财务工作手册》等一系列工会业务培训实用教材,提升了培训工作实效。3、着眼于强化使命担当,引导工会干部做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表率。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对劳动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及劳动者的尊严给予应有的肯定和褒扬,是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继承和延伸,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架起党同人民群众桥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重要抓手。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就是敬业实干,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争创佳绩。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应大力弘扬和倡导的奋斗精神。新时代工会干部的重要使命,就是团结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奋斗,充分发挥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要完成这项使命,“打铁必先自身硬”,工会干部自己首先应以身作则,转变作风,拼搏敬业,苦干巧干,争创一流业绩,做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表率。由此,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既是工会组织的使命担当,也是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培训方式的创新

1、推动选课方式以线下为主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转变,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体系化建设。建立线下分级分层分类组班培训与互联网+线上学习培训相融合的教育培训体系。一方面,利用工会网站、智慧工会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提供培训课程内容和菜单式培训服务;另一方面,发挥公务员学习新干线、学习强国等线上学习平台,丰富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资源。2、推动授课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转变,加强培训阵地体系化建设。比如,杭州市建立了以市总工会干部学校为依托、党校院校为辅助、培训实践基地作补充的教育培训阵地资源体系。在加强市总干部学校建设的同时,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浙江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清华、北大、复旦等知名大学建立培训合作关系;命名了“五四宪法”纪念馆、淳安县下姜村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打造了传化集团、胜达集团、九阳小家电等一批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针对工会工作理论性、法规性、实操性强的特点,采取课堂授课、案例分析、示范观摩、现场教学、座谈讨论、经验交流等相融合的培训方式,加大走出来、请进来的力度,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培训学员的吸引力、获得感。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职工之家建设观摩、基层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及选举工作、职工代表大会及工资集体协商等实操课程,已成为培训的精品课程,深受基层工会干部的欢迎。3、推动授课人员以专业教师为主向专业教师与一线优秀工会干部相结合转变,加强培训师资体系化建设。建立以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干部、工会干部学校教师为主体,各类院校专家、教授、学者为主力,基层优秀工会干部为主角,涵盖理论研究、业务建设、专业培训、实务操作、观摩见学等于一体的师资力量和课程体系。目前,杭州市工会干部培训师资库已有150余人,能基本满足全市各级各类工会干部教育培训需要。4、推动考评机制由年终综合考评向综合考评与一事一考评相结合转变,完善评估机制。通过向参训学员发放意见征求及评议表,对每一期培训班次组织情况和老师授课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教学方式。要想解决新时代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创新中的上述几个问题,推进新时代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并使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用心、用情、用智、用力。最要的是用心、用情。首先是用心。用心,即推进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有热心、信心、恒心。热心,就是要以一种炽热的爱、火热的心,积极主动抓培训,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心谋划,行动上主动自觉,把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做到多思考、多调研、多谋划,有目标、有方案、有步骤、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把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推向前进。其次,要有信心。信心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有信心就会有决心,就能以舍我其谁勇气和坚定不拔的毅力,将培训工作大踏步向前推进。现在,有些人对搞好工会干部培训工作信心不足,或认为培训工作不重要,不必搞,以至应付了事;或认为领导不重视,不好搞,以至遇难而退;或认为经费不足,没法搞,以至灰心丧气。如此种种,都是不可取的。只要坚定信心,鼓舞斗志,沉着应对,就能克服各种困难,坚定地奔向目标。再次,要有恒心。古人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个“细活”,也是一个渐进、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虎头蛇尾。只有坚持不懈,稳步推进,才能取得应有成效,达到预期目的其次是用情。强调,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带着感情做事,那是一种温暖,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感情体现的是立场,蕴含的是方法和力量,催生的是责任和担当。对待工作有没有感情、感情深不深,工作成效大不一样。对待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感情,就会有热情,就会热爱它、喜欢它,做事情的境界就会高,工作也就会实。热情犹如一束美丽的火花,能让人感受到绚烂与温暖。热情,彰显的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体现的是一份温馨的人文关怀。工会培训机构的领导者工作有激情,就会殚精竭虑,多思多谋,精心部署,抓好培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并提供周到、热情和高质量的服务;教员有激情,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精心准备和上好每一堂课,把教研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学员有激情,就会积极主动参训,聚精会神听讲,孜孜不倦钻研,实实在在受益。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奋斗者是要有激情的,工会干部培训机构应当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团队。

作者:余利平 单位: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