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12 08:37:03

导语:高校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章阐述了高校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高校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要注重综合素质提高,注重服务方式创新,注重聚合功能提升,注重发挥民主管理作用,注重为中心工作服务。

【关键词】高校工会;基层组织;工会职能;问题;对策

在我国工会组织的工作体制中,高校工会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当前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备受关注的情况下,高校工会工作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新形势下,当前高校工会工作重点是如何在教育事业改革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高校工会只有在工作中精确自身定位,转变自身工作模式,提升职能效用,才能真正为教育事业改革做出突出性的贡献。

一、高校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在高校部门工作机构中,在组织工作上接受校党委和上级工会组织指导下的高校工会,根本属性是由院校教职工自发性组成的群众性组织,在高校内发挥着连接学校党委和教职工群众的纽带作用。[1]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而言,高校工会有责任和义务向上级部门传达教职工利益需求以及维护教职工合法利益;作为教职工代表依法行使表决权,介入学校教育管理事业,促进院校民主化建设;积极引导和推动教职工不断提升自身科学素养,增强教师工作能力,不断激发高校教职工在教育改革事业中的主人翁作用,不断增强教职工在教育改革事业中的贡献度。[2]在捍卫教职工自身合法权益、推动教职工参与院校事业改革、不断提升院校教育实力等工作领域内,高校工会有其独到的推动作用。高校工会不仅作为党政组织和行政教职工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其自身也代表着院校教职工的核心利益,为教职工合法利益提供应有的保护,在促进构建和谐校园氛围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在高校教育事业以及科研工作中对于凝聚各部系教师力量有着独到的作用,在推动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工作中,高校工会俨然成为一股重要的作用力。[3]

二、高校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高校工会职能认识不清。对高校工会职能认识不清,导致高校工会工作边缘化。在部门院校工作体制中,高校工会只是一个名义部门,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工作,充其量承担部分有关文体、教职工福利统计等低层面的文案工作;工会就是干虚事,和院校内部的教育事业、科研工作等高层面工作没有联系,对于高校工会能推动教职工积极参与院校事业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针对学校中心工作,没有相关的工作办法、举措,导致高校工会长期处在院校工作体系中的边缘地带。2、高校工会职能作用发挥单一。近年来,高校工会在院校工作体系中的作用被长期错认为“福利”或是“文体”部门。工会主要承担组织教职工活动,向教职工发放福利等职责。高校工会对于教职工缺乏号召力,对于高校工会开展的工作无法获得教职工积极的参与。一方面,缺乏成熟的制度体系对工会工作提供保障,教职工在实现自身民主参与权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民主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另一方面,有些高校工会将自己作为管理部门,存在职能被虚化与形式化的现象,就院校工作提出的建议和提案得到采用的比值总体偏低,从而无法对院校教职工的合法利益提供切实有效的保护。3、工会工作改革创新不够。现阶段各高校工会在工作内容上趋于同质化,对自身工作缺乏调研,在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上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工作缺乏必要的创新转变。部分院校管理职员和基层教职工的工作思想趋于保守,缺乏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一旦上级组织下达工作任务就按照本本主义开展工作,完全不顾实际情况;部分教职人员缺少应有的工作主动性,通常不顾实际差异,无法有效地抓住工作重点;部分教职人员缺乏自我认知能力,不重视自身工作,往往采用消极的态度面对工作,通常只糊弄一些皮毛工作以应付上级部门的巡视。工会工作制度形同虚设。院校工作公示缺乏严格的执行力,在“校务布告栏”中公布的信息要么是过期无效信息,要么就是残缺的信息,起不到民主监督作用。

三、高校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

1、注重综合素质提高。在高校工会中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形并不罕见。不论是专职还是兼职,工会管理人员应当充分提升有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专业知识,为高校工会转变工作方式,创新理论制度提供必要的动力,应当紧跟时代脚步积极研究高校教育改革事业中出现的难题,为工会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机制、提升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动力。充分学习《工会法》、《工会章程》等工作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有效提升工会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重点是工会主席应当做到快人一步,针对专业知识应当进行提前学习。综合利用各种有效力量不断拓展高校工会的工作领域,从而为院校教育改革事业提供相关的动力。在增强工会干部学习能力的同时,高校工会可以积极组织各类有关知识、教学、专业技能的竞赛,从而为院校良好学风建设工作添砖加瓦。比如,高校工会可利用教职人员专业技能竞赛,年轻教师授课比拼,师德讲演竞赛,讲义、课件评比,评定“优秀”教师进行通报表扬;积极组织管理人员开展针对“爱岗、敬业、奉献”等内容进行专题演讲从而不断为教育事业改革和提升专业技能提供必要的前进动力。采用综合性途径不断培养高素质工作人才,积极构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校事业发展做贡献。2、注重服务方式创新。高校教职工普遍具有对精神层面、个性发展方面要求较高的特点。所以,为高校提供相应服务时要注意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注重提供促进教职工成长成才,提高生活品质的服务。创新服务方式,在延续现有可行的工作机制上,从广度、深度和亮度上打造形式多样、品位高尚的活动。通过提供各种服务、组织各类活动,在锻炼教职工身心、多样化教职工业余生活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工会基层管理人员应当放眼全局,以微小为工作切入口,改进服务方法,提升服务水平,把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做出成效。一是注意方法的灵活性。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勿“一刀切”。二是注意方法的创新性。把握时代特征,探索项目化、平台化、菜单化等运行模式。三是注意方法的人文性。注意沟通方法,以工会组织的温暖、工会干部的真诚感染、教育、凝聚教职工。3、注重聚合功能提升。凝聚力是院校内部人员之间的一种向心力,其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共同的价值取向为基础,对于院校而言,凝聚力作为其重要的发展动力。高校工会应当贴合实际、联系教职工,充分利用各类具有创新性的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例如,今年湘潭教育学院开展的教职工“三八节赏梨花”、“夏送清凉”等活动,反响就很好。工会应把过去以“送温暖、送健康、送文化”为主要内容与素质提升、服务帮扶、文化凝聚等活动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彰显工会职能,也能凸显以人为本的工作观念,从以前“我办活动你参加”向“我送服务给会员”的模式转变;从“会员围着工会转”向“工会围着会员转”转变。工会应围绕师德建设做文章。对教职工提供应有的指导,工会组织应当是教职工之家。至于如何突出工会“家庭式”的作用,则是每一位工会干部需要仔细考虑的重点工作。日常性的工作,比如国际妇女节、国家劳动节、教师节、传统重阳节等相关节日策划,对困难教职工进行慰问,譬如针对教职工的专业培训、价值人员的身心和谐、为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应有的保护等等,工会组织应当帮助教职工解决困难,充分关注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不断显现高校工会对教职工的关注。对于开展的活动,工会组织应当发挥带头作用,工会干部应当各司其职,积极发挥带头作用。4、注重发挥民主管理作用。积极改进工会工作方式,重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工人、青年、妇孺等相关群众组织应当紧紧围绕党这一中心。高校工会作为院校组管参与者,应当高度重视自身的参政权利,根据民主建设基础,积极发挥自身对于教职工的直联效用,积极推进公平公正公开的院校建设事业。完善工作制度。充分落实教代会职权,在改革事业中充分落实相关职能,比如由教代会审议牵涉教职工利益的提案。用真情的工会工作,为教职工在参与院校事务中的知情权、参与权提供必要的保护。高校工会应当执行教代会的基础职能。在党政的指导下进行校务公开。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民主监督,其监督职能最好的体现就是对各项工作进行公开。工会组织因其工作特性必然需要对校务进行公开,以校务公开作为参与院校工作事务的重要方式,充分彰显其独到优势。5、注重为中心工作服务。工会作为接受党领导的群众组织,工作目标和党建工作存在一致性,都要服务于学校工作,积极发挥连接党政机关和行政教职工的纽带作用。工会作为团体组织,其工作需要获得群众和党政机关的支持,工会组织只有捋顺党和群众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效用。基于高校工会自身的工作属性,其职能作为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作为院校工作体制的组成部分,虽然工会和行政在角色上有差异,但在根本利益上没有差异。高校工会应当以党政工作为中心开展工作,放眼整体,充分提升责任意识,基于总体环境掌握工会工作,积极探索工会工作在整体事业中合适的切入点,最大限度发挥工会对于院校教职工的联系作用,增强教职工的内部人员意识,提高工会向心力。湘潭教育学院正处在转型发展时期,首先,要从思想工作入手,积极结合当前实际工作情况和教职工思想现状,就工作中的难点、重点开展针对性工作。其次,工会组织应当以教职工培训为中心,不断转变工作作风,破解思想工作和实际情况无法匹配的难题,在培训过程中充分贯入思想意识培训,正确平衡继承传统和创新转变两者的关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鸽,汤超.浅析新时期高校工会干部素质的提升途径[J].新西部(理论版),2016(02)92+70.

[2]葛萍.以法治思维方式探析新形势下基层工会组织建设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会论坛,2016(05)1-6.

[3]曹弋.高校工会如何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06)5-8.

作者:刘文军 单位:湘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