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建设研究论文5篇
时间:2022-06-17 02:53:14
导语:工会建设研究论文5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工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其内容十分丰富并不断变化,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而高校工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档案管理工作为对象和依托,以档案管理学理论为指导,根据信息社会和档案管理工会的基本要求,开展高校工会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开发和利用的系统过程。1、管理思想信息化。它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灵魂。所谓管理思想信息化,就是要更新观念,提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要转变档案管理信息化可搞可不搞的思想,必须认识到管理是科学,管理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率。在认识上,要大力宣传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争取得到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2、管理方法信息化。它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体现,主要是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管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具体到档案工作也是如此。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方法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管理手段信息化。它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志。它包括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化设备和手段对档案进行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设备和保护措施,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尽快实现档案管理手段现代信息化。
二、工会档案管理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高校工会档案员素质的核心,对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是应当首先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档案工作人员要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要热爱档案事业,敬业爱岗,认真学习档案法规,维护档案的原始记录,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思想素质。思想素质主要包括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风,是高校工会档案员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开拓创新,具有唯物辨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对思想素质的基本要求。“打铁先得自身硬”,如果没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就无法承担自己的责任。3、业务能力。面对信息知识经济的挑战,作为一名称职的档案人员,既要学习本专业知识,又要学习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档案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才能成为业务精通的行家。4、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具备“四心”,即安心、热心、耐心、信心,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安心”就是安心档案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热心”就是满腔热忱,诚心诚意地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耐心”就是摆正位置,耐住寂寞。“信心”就是树立在档案这块天地里干一番事业的信心和决心。要积极主动,善于发现档案收集的线索,不厌其烦地进行收集,使档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优良并富有本校特色,有足够的资本发挥档案部门信息中心、社会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功能。只有这样,档案工作才能真正为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5、安全和保密意识。经常进行档案安全宣传教育,加强有针对性的安全技能培训和演练,增强保护档案安全的意识和本领。加强对涉密档案的管理,强化防泄密技术建设,确保核心档案在保密上做到万无一失。
三、实现高校工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1、树立现代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理念。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信息化的灵魂。档案管理现代化,首先要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学习科学的管理理论,继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组织行为、管理方法和手段,以达到预期目的。面对我国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信息化,发展档案事业的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要更新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规模和方法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尤其要更新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观念。注意不断强化档案人员的意识,使他们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档案意识,切实转变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对档案重管理轻利用、等客上门、封闭保守等传统思想观念,把档案服务方式从传统的被动式服务改变为主动服务,将封闭式服务转化为开放式服务,使档案工作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加强工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严格执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相关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以确保档案资源的格式统一、数据规范、长期可续、便于共享。工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项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就是对档案管理业务、技术活动中的重要事物和概念制定科学统一的规则和技术规范,作为档案管理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具体工作中,要以案卷组织及其著录、标引规则为核心,重点加强和完善包括分类规则、著录和标引规则、文献编纂规则、保密和降解密规则、缩微规则及其他技术、设备方面的一系列标准,使各部门同类业务、技术在基础特征、功能甚至形式上具有统一性、规范性、互换性,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条件。3、强化工会档案业务基础工作。档案业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一是加大对工会档案硬件设施的投入,是工会档案信息化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力的物质保障,要及时配备档案现代化所必有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利用缩微技术、光盘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加速实用、通用软件的研制,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二是加强对工会档案人员档案业务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档案人员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档案的专业知识,更要认真学习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档案管理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因此,要求工会部门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备现代化技术知识、档案业务管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才能切实担当起实现档案管理现代信息化的重任,以适应信息化管理的需要。4、完善工会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健全服务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工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要使工会档案更好地为学校工作服务,就必须把工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来抓,使工会档案在高等教育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真正做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网上查阅档案变为现实,使档案的利用者范围不断扩大。未来的档案是一种以电子计算机和通讯网络联系起来的集合,它将使档案走出自我封闭,从有限开放到全面开放,为社会各界提供最快、最新、最准确的档案信息服务。
总之,工会档案也是一种知识,是一种信息,是一种文化产物和文化承载与传播形式,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满时代气息档案信息化、电子文件等新领域中,加快要拓宽利用途径,加快开发档案资源,早日实现高校工会档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积极主动地为档案的利用者服务,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服务,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本文作者:朱丽亚工作单位:西安航空学院
第二篇
一、高校工会经费审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会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财务核算不规范
工会经费要管好用好,加强和完善工会内部控制制度是前提。近年来,虽然高校工会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工会经费支出的内部控制也在一定程度得到提升。但是,由于某些高校领导对工会财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高校仍然没有建立完善的工会经费管理机构,经费支出的内控制度缺失。主要表现在不按规定设立工会会计机构,工会会计、出纳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由于行政财务经费支出管理手段日益完善,许多费用从行政上无法支出,工会经费成为某些领导干部的“小金库”任意列支。多头开设银行账户,会计账目混乱,隐瞒、截留转移工会经费,甚至出现部分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损公肥私,谋取个人私利等情况。同时,工会支出的原始凭证也有待规范,以白条、三联单抵库现象非常严重。部分高校工会会计档案也没有按会计档案管理的规定进行管理。
(二)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堪忧
通过审计发现,高校工会很少建立完整规范的固定资产账册。即使偶尔添置一些健身设施,也只是在“资本性支出”科目中反映而已,与《工会会计制度》的规定相背离。同时,通过审计还发现,某高校工会虽然设立了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建立并完善了工会资产管理相关办法,但在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漏记或少记固定资产、未按规定建立固定资产账册或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导致固定资产无法进行账实核对、长期未进行盘点清理以及报废资产存在先处置后审批等问题。资产管理制度和机构形同虚设,严重影响到了工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三)工会经费内审机构(经费审查委员会)自身存在的问题
1.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缺乏独立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相关规定,各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由本级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其职务任免应事先征求同级经审会主任的意见,经审干部不得从事经审监督范围内的经济管理工作,经审会及其办公室所需经费纳入本级工会年度预算,保证经审专用经费的使用。可见,经审委员会无论从机构、人员还是经费上来说,都无法独立于同级工会,而且在各高校工会机构中,由于工会工作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经审委员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其独立性可想而知。2.经审工作法律依据不健全影响经审效果(1)虽然从制度层面赋予了高校经审委员会审查高校工会组织的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情况,监督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和工会经费的使用,并向高校工会代表大会或工会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的职能和地位。但事实上经审委员会对工会经费收支的审查仅停留于形式、流程,根本谈不上实质性监督,其日常工作也仅停留在为工会服务层面。对发现的违规问题由于自身独立性限制而无法反映,如审计发现工会存在超标准超范围发放工作人员补贴情况,这明显违反相关规定,由于自身也是其中的受益者,这样的监督可想而知。(2)经审的地位限制了其审计工作开展的有效性。经审的内审性质决定了其工作只能“避重就轻”。对审计发现的明显违规行为,但是又可以从核算层面来反映的问题,经审人员往往将其归结账务处理问题。(3)经审工作的实效性取决于经审结果的落实,这跟学校领导对经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否则再好的建议、规划,也只能是一纸空文。3.经审审计方式的单一性随着一些新兴工会组织的建立,经审委员会对工会经费审查单纯依靠一种组织方式和自身力量已无法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只有通过内外审计资源整合,注重调整和优化审计组织方式,不断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充分发挥外部审计力量,采用多元化审计方式,才能促进工会经费审查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二、工会经费审查中应把握的几个主要环节
(一)加强工会经费收缴、工会经费支出、工会固定资产等方面的审查
1.审查工会经费是否依法足额收缴(1)行政拨付工会经费的审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目前,高校当年工会经费拨付金额在编制当年行政预算时即已确定。编制的基数往往依据上年度本单位实际发放教职工工资总额数及预算当年可能开展的一些大型活动。审查中重点关注行政拨付工会经费是否按期足额到位。(2)教职工个人工会会费交纳的审查。重点审查个人会费计算的基数是否真实;审查个人会费交纳比率是否正确;审查收取会员会费开具票据是否规范。2.审查工会经费使用是否合规合理(1)原始凭证及相关手续的审查。重点审查工会经费收支业务中以白条、三联单入账问题,此外,审查中还要关注原始凭证真实性、有效性、相关手续的完整性,会计科目运用的准确性。(2)工会经费支出结构的审查。在工会经费审查过程中,重点审查各项支出占工会经费总支出比例的合理性。一般而言,用于工会自身建设和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以及维权、培训的支出应占工会经费总支出的70%以上为宜;通过对工会开展工作的综合评价,重点审查工会经费使用的效益性。通过对工会经费支出流向的跟踪审查,重点审查以转账方式划拨至商场、酒店,转移、套取工会经费的行为。3.审查工会固定资产管理情况(1)固定资产建账情况的审查。工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工会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这就给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审计中要以工会“资本性支出”为线索,以是否建立固定资产账册,是否制定了工会固定资产使用与管理的相关规定为审计重点。(2)账实是否相符的审查。许多高校工会缺少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甚至连兼职管理人员也没有。而且往往随着上届工会主席换届或离任,其资产也随之消失了。审查中,在关注工会固定资产账实是否相符的同时,要重点审查历年固定资产增减情况;工会主席移交清册;以及损毁报废的固定资产相关证明。
(二)提升经审委员会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成效性,充分发挥
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监督职能高校经审委员会作为高校工会的法定审查部门,承担了工会经费和资产的常规审查监督职能,工作内容具体包括高校工会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以及专项资金使用的审查工作。1.合理配备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各高校重点抓好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应将财会、审计的专业人员充实经审队伍,加强工会经费收支实质性审查力度,尽量避免走形式。目前,各高校工会经审队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审计任务繁重,专业人员严重紧缺、知识结构单一,年龄结构偏老的问题,强化工会经审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针对这一现实,各高校在经审干部的选用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经审干部的选用上,不断提高专业人员比例;借用社会审计力量,发挥其帮带作用,以解决经审组织力量不足的矛盾;加强经审干部的专业培训;强化经审干部的廉政教育,不断提高经审干部廉洁从审的意识和能力,树立工会经审干部在工会内外的良好形象。2.高校工会主管领导要充分重视经审工作,为经审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方面的保障,配备专业的审计力量,突出其监管地位,为经审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3.强化审计结果的切实运用,将经审依法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和合理化建议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经审工作的实效性。
(三)完善经审工作的法律依据
目前,经审委员会对工会经费的审计监督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经费的使用应当依法接受经审委员会监督”的规定,但是实施具体开展,在工会法、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均没有明确规定。因此,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是我们相关职能机构目前面临的问题。
(四)推进经审审计方式的多元化
通过经审组织与审计部门、税务部门、工会财务部门的密切配合,既弥补工会内部审计自身力量和业务知识的双重不足,又能增强审计结果的可信度,提高工会干部依法审查审计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经审审计方式的多元化的展开,有利于提高工会经审干部专业素质。力争通过几年的工会经审工作开展,建成以经审组织为主体,以经审干部为主力,以特邀审计员和社会审计力量为补充的经审工作新格局。同时联合审计机关、税务机关、工会经审干部开展业务大练兵,切实提高了经审干部的实战能力。通过经审审计方式的多元化的展开,彰显出工会经费审查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广泛性和权威性。切实加强教职员工对《工会法》、《中国工会审计条例》等法律法规了解,切实加强经审工作的宣传力度。
本文作者:黄卫工作单位:南通市总工会
第三篇
1、新时期下高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
1.1服务对象的更新换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了大批高科技人才。目前各高校教职工年龄层次跨度较大,从50多岁经验丰富的老将到30岁左右积极向上的热血青年不一而足,可谓人才济济。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在全校1387名教职工中,50、60年代的老教职工分别为107、389名,70年代中青年教职工人数达到524名,新生代80后教职工有367名,可以看出中青年教职工毫无疑问是目前高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而80后新生代教职工也占有极重要的一席之地;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就是高校的非编人员,在浙江财经大学就有将近491名的非编人员活跃在各个岗位上,他们是在高校日常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工资、福利等方面却往往没有享受到同等待遇,如何帮助这一“弱势群体”争取更多利益、帮他们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也是工会群众工作的一大考验。高校教职工组成人员的多样化,也就意味着高校工会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复杂,群众工作的展开需要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需求,需要工会把群众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具体,这些因素都给工会群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1.2利益诉求的多元化。高校工会服务对象的多元化,每个年龄层次的教职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需求层次都不同,对自身发展和对学校要求也都不同。他们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学校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需要,也希望学校能尽可能多地为他们考虑,提供各方面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新时期下,教职工的利益诉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既有物质诉求,又有精神诉求、民主权利诉求等。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高校教职工,工资待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物价上涨这个现实,往往工资增长很难跑赢CPI指数的涨幅。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学校地处浙江省会城市杭州,消费水平较高。房价动辄20000元/平米以上,居大不易,80后新生代教职工靠自身工资想要在杭城买房非常难以实现,大多数人住在学生宿舍,或者在学校附近租房,工资收入在解决了自己的吃穿住行以后,所剩无几,典型“月光”。住房难和工资涨幅偏低两个问题,不仅将影响人才引进、人才稳定和人才创新积极性,更会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同时,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尤其是作为社会精英的高校教职工,他们在关心自身物质需求的同时,将更多视线投入到了如福利待遇、社会保障、利益分配等层面,可以说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对个体权益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以浙江财经大学工会为例,积极听取广大教职工会员的意见反馈,根据教职工健身健心的需求,致力于广泛开展群体性文体活动,定期举办体适能测评、校园健身走、运动会、各类球赛、游艺等活动,选拔优秀教职工参加浙江省体育大会,在全省高校这个大舞台上展现财经人的飒爽英姿。在全校性大型活动之余,支持和鼓励协会、俱乐部经常性开展独具特色的活动,极大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为增强教职工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工会依托传统节日精心策划,每年组织“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教师节”等节日活动,营造喜悦祥和的校园氛围。另外,随着我国法治建设逐步完善,公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都显著增强,对学校公共事务的关注度日渐提高,通过各种渠道开始主动地关心和参与。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每年都会举办全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从开始筹备、会议召开到执行决议的各个阶段,都接受教职工的广泛参与和严格监督。学校还先后成立了教职工校内申诉处理委员会、校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为教职工维权提供了保障。同时在学校岗位设置与聘用、绩效工资实施、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等重大工作中做好源头参与,积极为教职工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切实关注教职工利益,推进维权制度和机制建设。面对全体教职工不同的利益诉求,只有做好沟通交流,采取对应的方式,推陈出新,才能凝心聚力为建设高水平的大学而齐心协力奋斗。
1.3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QQ、MSN、微信、微博等一系列新新媒介如雨后初笋般展露出来,并迅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新新媒介是指互联网技术成熟之后出现的新一代媒介,主要区别于报纸、电视等旧媒介以及电子邮件、门户网站等新媒介,最大特征就是基本上不存在后台控制,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参与个体均为平等,可以自由发表言论或者依照自身兴趣进行信息选择,极大地增强了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另外,新新媒介具有无可比拟的传播速度,彻底打破了地域的局限。①新新媒介的兴起使得信息与传播更加迅速、便捷、公开、透明,如浙江财经大学工会相关信息的均通过校园信息门户及QQ等媒介第一时间周知全校教职工会员。但相应的,新新媒介传播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良信息,凭借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匿名性等特点,极容易产生恶劣影响,引发矛盾和不安。因此,浙江财经大学工会正在逐步探索建立工会公众微信平台,除定期向教职工推送生活小贴士等信息外,也可以作为校情的一个重要平台,及时公布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2、高校工会的新使命
2.1创新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的宗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为新时期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广大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按照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切实推进教代会职权落实,加强代表与学校职能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充分发挥代表在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等方面的作用。教代会闭会期间,密切关注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政策的落实,源头参与学校各项改革制度的制定,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准确反映教职工的利益诉求,促进涉及教职工权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协助党政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另外,也要切实维护非事业编制职工的权益。以为群众服务为根本出发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长期进行办实事解难事行动,竭诚为教职工服务。积极争取学校行政及社会资源等各方面对工会工作的支持,努力提高教职工会员福利待遇。全面深化送温暖工程,加大困难教职工互助互济帮扶力度,拓宽帮扶范围,让教职工会员充分感受到工会大家庭的温暖。
2.2强化制度建设,将依制度办事与带着感情做工作相结合。新形势下做好高校群众工作,应当建立起有效的群众监督、参与机制,进一步完善问计于教职工、问需于教职工,倾听教职工呼声、真实反映教职工愿望的群众工作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现行制度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如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职工对学校各项事务的监督、参与等还缺乏制度性保障。因此,我们可以以此类着力点为抓手,加强群众工作的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强化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首先,学校在制定有关重大决策或者作出对教职工切身利益有明显影响的决定时,都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接受教职工的监督与参与,在反映民意、发扬民主、依法行政的过程中作决策;其次,要严格执行教职工民意表达、利益表达的制度,由工会架起桥梁,确保高校领导与教职工双向交流沟通能畅通无阻;再次,鉴于新形势下高校群众工作的复杂性,各部门须重视做好师生思想动态与矛盾排查解决工作,逐渐完善并督查落实各项制度,保质保量完成群众工作各项具体任务。
2.3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将努力提升工作能力与真诚服务教职工相结合。工会自身建设首先要打造出一支思想坚定、素质过硬、能力出色的工会干部队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工作:(1)抓好思想政治建设。通过组织校院两级工会干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系列讲话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内涵,树立坚定的思想政治理念;(2)强化业务知识培训。坚持每学期以培训会、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工会干部专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其次,工会自身建设要抓好工会理论研究工作,以理论研究会为平台,推动工会理论研究创新,并将之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是服务教职工主要体现之一,只有真正用心关爱教职工,做到将群众意愿工会工作作为“第一信号”,将群众难题作为工会工作“第一抓手”,才能最大限度激发教职工工作激情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才能得到广大教职工更大程度的认同,使工会真正起到民主管理助推器、和谐校园润滑剂以及教职工贴心人的作用,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作者:邓文慧工作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第四篇
一、我校女教职工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校有教职工2850人,其中女教职工101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5.47%;教师1660人,其中女教师58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36%。随着女教职工的比例不断增大,女性工作者逐渐增强了自身在工作职责中的重要性,同时也继续担负着历史和人性本能所赋予的家庭职责。这使得女教职工从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工作职能的分布,到养育老人、哺育后代等家庭职能的分布,以及随着新时代背景应运而生的心理都在逐渐发生变化。
(二)基于调查问卷分析高校女教职工特点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00位女教职工为目标人群,分析了收回的100份有效问卷。1.高校女教职工在教学、科研、管理三重压力下,面临来自家庭职能和责任的挑战参与调查的100人中70%的女教职工年龄在45岁以下,其中35岁以下的女教职工比重达到30%,这一阶段的女性担负着生养、哺育子女的重任。而问卷结果显示,63%的女教职工表示她们经常加班,对家庭的照顾有一定影响。另有30%的女教职工对工时过长的情况表示不满意。而在87位已婚女教职工中,有81位已生育1个孩子,其中50%表示在生育和哺乳期仍然坚持上班,基本没有中断工作。接受先进教育文化的同时,女性在家庭职能中所承担的比重虽然较封建社会有较大改变的趋势,但此次调查中有37%的的女教职工表示如果与配偶同时面临事业发展,家庭现状又难以保证两人共同发展的时候,自己可以推迟或放弃自身的事业,而选择多承担家庭责任,全力支持对方发展进步。2.高校女教职工整体在高水平教育基础下,对于发挥自身工作能力有较高要求。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摇篮,高校的这一使命决定了高校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汇聚的地方。我校参与调查的100位女教职工中最终学历为博士研究生的占到50%,硕士研究生为36%,本科生为7%,20%拥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且有17%的女教职工专业技术职称达到正高,副高和中级则各占40%。在调查中60%的女教职工表示比较喜欢目前所从事的工作,还有20%的女教职工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随着知识层面的提升,相对于工作性质的改变,相应工作压力也在增大,在调查中有53%的女教职工觉得工作压力较大,有时会感觉疲惫。在与同龄异性教职工的能力水平相比方面,有23%的女教职工认为自己相比大部分同龄异性教职工专业技能更高。3.高校女教职工在学术气息浓厚、人际交往压力小的情况下,形成相比闭塞的社交圈。基于女性较易安于现状的性格特征及高校学院专业性质不同、独立教学、行政部门分工不同的特点,使得高校女教职工容易在各学院、各部门形成相对独立的小群体,社交范围过于局限。在调查中显示,53%的女教职工从不参加各类文艺演出或文艺社团活动。
二、高校女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一)如何在传统宣传教育形势下,实施重内容的实质性改革
宣传教育是高校女教职工工作最基本的内容,也成为从事女工工作者了解接近广大女教职工最简便有效的渠道。然而,传统的宣传教育往往重形式而内容空泛乏味,且对于宣传内容重点的把握存在偏差。传统强调的“自强自立”宣传,对于普遍接受先进高等教育的高校女教职工已经不该是重点,而怎样在教学、科研、管理、家庭的多重压力下,克服消极心理,平衡应对才是问题关键。此次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女教职工相对于成功女性事迹,更希望从工会网页上看到关于健康知识、营养与烹饪知识等内容。
(二)如何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真正落实维权工作
高校女教职工同样无法避免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问题,在依法治国的方针下,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有目的的学习领会相关法律法规,就可在问题来临时有所准备。新形势下,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水平均在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女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女代表和全国政协女委员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2.9%、2.07%和0.18%,这代表女性在参政议政中所占的比重正在稳步上升,这也对高校女工工作如何维护女教职工的政治权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如何有效利用组织机制,创新文化活动
缺乏创新的文化活动无疑降低了了受教育群体的兴趣,从而容易令受众群体忽视对重要问题的关注和对女工工作体系的信任,可谓因小失大。针对高校女教职工缺乏社交活动的现状,设立新颖有趣的文化活动是新时期切实提升女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如何从实际出发,解决高校女教职工的迫切需求
高校女教职工工作应着眼于实际,紧密结合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了解女教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高校女教职工在平衡个人与家庭、工作与生活、思想与情感、现状与发展等方面的摸底调查、探讨分析,开展针对性强的工作,解决实际困难。(五)如何优化工会女教职工领导体系,建设专业化的服务团队高校现有的工会女教职工体系对专业的要求和体现还较为薄弱,缺失具备一定法学、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才,也缺乏相关培训的渠道,难以真正做到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女工工作也只能停留在对女教职工群体的表层“服务”和“反映”,而无法做好实质上的“维护”和“帮扶”。
三、做好高校女教职工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以学校女工委员会为主,辐射各学院的女工工作小组
高校应充分利用高校分学院管理的特色,建立以学院为单位的女工工作小组。同一学院的女教职工不仅在生理心理特性上相同,在相同学术领域里也有更多共同语言和更密切的交流,在这个基础上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彼此信任的社交关系。而其中年龄层次较小的一方往往可吸取前辈在生活中的经验与教训,更好的平衡自己在工作与家庭中的关系。
(二)创新主题活动,激发女教职工参与兴趣
高校女工工作可面向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诸多方面,选取女教职工普遍感兴趣的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寓教于乐。尽可能开展以家庭为单位参加的活动,在扩大社交圈的同时,增进与家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在不断拓展和深化活动内容的同时,充分体现高校女教职工的意愿,不仅要建立完善的考评、表彰体制,还应针对女教职工的家庭职能、工作职能,开展“完美妈妈”、“最美女教师”等评选活动。
(三)增强高校女教职工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
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保持在46%左右,妇女创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方式日益多样,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女教职工不但具备高水平的教育背景、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其中不乏政治上成熟、业务上优秀,同时又具备出色管理能力的人才,在行政管理中不应缺少这样一支高能力储备的的“娘子军”,女教职工应充分发挥创新创造活力,积极主动的参与高校建设和管理。
(四)提高高校女工组织专业化水平
高校应加大对女工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吸纳具备法律专业基础及心理辅导专长的工作人员,从专业层面对女教职工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专业的咨询解答,积极主动、创新性的开展女工工作,使高校工会成为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坚强后盾。
本文作者:卢琳张希颖曲江月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第五篇
一、依法治校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工会
(一)依法治校的内涵
依法治校,说到底就是在落实民办高校自主办学的基础上,依法理顺学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从法律关系上讲,依法治校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组成,其主体是指民办高校依法治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其客体是被管理对象,包括教职工和学生,内容则是依法治校活动中协调主客体之间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如工会。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民办高校如何迎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办高校管理方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略,也取决于协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机制的建立。
(二)依法治校与民办高校工会的关系
在依法治校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工会应改变依赖上级指示的工作方式,要根据学校实际,深入教职工群众,及时向投资方反馈社情民意,把维权工作贯穿于劳动关系全过程,积极开展困难教职工互助互济活动,规范学校用工行为。2001年修正的《工会法》明确规定了工会的基本职能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其中经济权益是首要的权益,是实现其他权益的基础。民办高校工会应以此为法律依据,切实担负起协调好劳动关系和维权的基本职能。
二、广东省民办高校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现状分析
民办高校由社会力量举办,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要求重大决策首先要充分考虑投资方利益,这给承担维护职工权益工作的民办高校工会提出了挑战,但面对投资方和教职工目标价值矛盾时,作为均衡劳资双方工会组织面临协调失灵的困境,主要表现在:
(一)民办高校工会独立性不足,未能有效协调劳动关系
据广东省民政厅民办高校专题调研组统计,截至2009年9月底,我省现有民办普通高校45所,已有21所民办高校成立了工会组织,组建率约为46.7%,[1]民办高校工会组织已初步形成,但在现体制内,由于民办高校工会独立性不足,未能有效协调劳资关系,具体表现在:1.民办高校工会经济上不独立。根据《工会法》的规定:“工会的主要经费来源于企业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的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这一规定虽然在一定意义上保障了工会的经费来源,但这种方式易使民办高校工会丧失独立性。由于民办高校是个人投资办学,出于成本节约的原因,缺乏稳定的专职工会工作人员,大部分工会工作人员由教职工兼任,其工资和经济利益的实现要依赖于投资方,以致未能有效地协调劳动关系。2.民办高校工会主席人事上不独立。由于目前民办高校工会主多数是由投资方提名,其特殊身份使工会主席在维权时必须考虑投资方的需求和利益,即便有为职工维权的心,有时也会显得“孤军作战”。而当有勇气的工会主席站出来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时,校方会有失偏颇地认为工会是站在教职工一方与他们“对着干”,使民办高校工会主席在维权过程中处于尴尬地位,削弱了工会主席履职的能力。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民办高校工会维权缺乏具体的法律保障
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工会权利义务的规定只做出原则性规定,如2001年修正的《工会法》规定“工会主席、副主席任期未满时,不得随意调动其工作”。2008年《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这些原则性规定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有效保障民办高校工会维权需要。如果工会主席被随意调动或用人单位未将解除劳动合同理由通知工会的话,除了恢复原工作、赔偿损失外,还有没有更具体的保障机制?这方面的内容在实践中亟待解决。以唐晓东事件为例,在替职工维权而被北京三环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在历经一审、二审判决后,虽判决胜诉,但他自己的工作至今没有恢复,仍在为自己的权利奔走呼喊。[2]
(三)民办高校工资协调机制未能有效发挥
由于民办高校没有相应的财政支持,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来自学费收入,在设计工资待遇方面缺乏合理、全面的激励机制,导致大多数教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工资待遇偏低,造成师资队伍不稳定,据调查,广东民办高校每年教师流失率为10%—20%,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严重制约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省社会生活水平虽取得大幅度提升,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教师待遇的差距却日益扩大,据调查,同样工龄、教龄和职称的教师,在民办学校退休后的待遇仅相当于公办教师的1/2—1/3。[3]《劳动合同法》的出台虽为劳动者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工资协调机制并未及时建立,当教职工切身利益得不到明显改善,且又没有任何有效的救济渠道时,部分骨干教师在获得中高级职称或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后,用跳槽的方式发出权益改善的呐喊,成为教职工唯一而又无奈的选择。
三、民办高校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具体路径分析
(一)明确定位,转变民办高校工会维权职能
在民办高校工会里,由于工会主席相当一部分往往是学校高层兼任,易出现“民办高校工会老板化”现象。因此,民办高校工会的角色定位很重要,但无论民办高校工会在实际工作中是站在投资方一边,还是代表教职工一方,都应为教职工争取最大权益,谋求学校发展和教职工权益保护的互利双赢。随着广大教职工维护合法权益的要求日趋凸现,民办高校工会工作的方式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实现从“被动维权”向“主动维权”的模式转变,有助于全面履行工会职责,改善民办高校工会的组织形象,转变民办高校工会的维权职能。
(二)增强独立性,是民办高校工会改革的方向
长期以来,由于民办高校工会的各项经济来源及工会主席的工资都是由所在投资方负担,导致民办高校工会和投资方之间形成的依附关系一直难以切断,因此很多民办高校工会主席难以独立履行职责,于是也就出现了“民办高校工会老板化”的尴尬状态。要确保工会成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忠实代表,避免工会主席维权时遭遇“身份尴尬”,须改变工会的“经济命脉”由投资方负担的局面,有些地方已对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的产生作了新的规定,如北京有望诞生“身份独立”的基层工会主席,工资由上级工会负担,有利于提升基层工会独立履行职责的能力。[4]通过多渠道的工会经费来源,为经济独立的工会主席提供物质保障,把民办高校工会的工作真正置身于全体教职工的监督之下,提升民办高校工会主席独立履行职责的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民办高校工会维权的保障机制
1.须完善民办高校工会维权的法律制度
我国民办高校工会协调劳资关系的机制有必要借鉴较为成熟国家的做法,如德国工会协调劳资关系的主要途径是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除民法典对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作了原则性规定外,德国还制订了70多部全国性法律、法规来规范劳资双方的劳动关系,为协调劳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5]同时法律还应规定具体的法律责任和惩罚方式,通过这种约束性促使民办高校工会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工会工作,切实发挥维权职能。
2.建立健全工资协调机制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多样化和用工形式多元化,投资方和教职双方既是矛盾统一体又是利益共同体,在这种形势下,进一步强化民办高校工会的工资协调职能,也愈发显得重要和紧迫。民办高校工会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必须始终遵循“促进学校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须充分整合现有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社会资源,主动参与学校教职工工资协调工作,促进学校的各项改革和谐、持续的发展。通过完善工会工资协调机制,使投资方和教职工之间无明显待遇矛盾,实现民办高校教职工工资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同增长,稳定师资队伍,为广大教职工营造一个“安教、乐教、善教”的社会氛围,解决广大教职工后顾之忧。在依法治国及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必须切实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待遇和地位,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要实现这一目标,更需要民办高校工会突出代表和维护广大教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规范民办高校办学行为,团结、组织广大教职工为实现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振兴而奋斗。
本文作者:胡佳媛陈宏寿工作单位: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高校工会建设论文5篇
- 下一篇:体育教学理论思索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