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会对教师文化建设的启示
时间:2022-06-12 03:07:57
导语:高校工会对教师文化建设的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积极教师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教师文化建设是社会变迁和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时代知识传播方式的转变,引发了教师角色的转型,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对教师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作为当今快速发展时代的知识分子,在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中,作用也越来越大,其自身的活动在无形中也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形式。教师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教师共同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综合。受社会文化发展和教师自身角色转变的规约,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教师文化可以构成一种“隐性规范”,对教师个体及群体具有内在的约束力。开放、合作的积极教师文化,有利于教师个人和学校整体发展。
(二)教师文化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改革的呼唤。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要求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从“数量扩张型”到“质量优化型”的转变。[2]现在教师素质与质量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提高质量将是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积极教师文化的建设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积极教师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自我规范、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可以使教师个体和群体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和激发教师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重视积极教师文化的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更广泛的机遇条件和更扎实的现实根基,使教师群体得以振奋和升华,形成和谐合作的群体氛围。
(三)教师文化建设是现代高校管理方式转变的诉求。对高校而言,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日常管理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群体的群体意识,即教师的价值观、教育教学观、教师的职业信仰和职业态度。积极的教师文化具有精神导向的作用,确立一个学校和教师个人双赢的目标,能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它是学校文化的灵魂,这种力量直接关系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决定学校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二、高校工会在促进教师文化建设方面的现-40-状和问题
教师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重点,是一种独特的组织文化,积极教师文化的建设可以使高校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作为教职工自愿参加代表其自身利益的群众组织,高校工会必然是教师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大部分高校工会能够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切实履行了工会的基本职责,在师德师风建设,维护教职工合法权利,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教师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广大教职工对高校工会在促进教师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传统高校工会工作方式的影响,广大教职工对高校工会在促进教师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缺乏科学认识。从工会的角度来看,存在着有些高校工会维权不够有力、参政议政不够到位、工作上普遍存在“等、靠、应付了事”的现象。此外,工会给人感觉好像只是开展文体活动、给职工分发福利、假期组织教职工外出参观学习的机构[3]。在一些教职工的观念中,高校工会工作无非就是组织教职工活动、过年过节福利发放等常规工作,工会性质往往被定位为“娱乐工会”“福利工会”,没有充分认识到高校工会在促进教师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也没有认识到高校工会对丰富活跃教职工文化、高校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
(二)高校工会在促进教师文化建设方面的执行力和实效性有待提高。高校工会的核心职责之一就是教师的教育与培养,而教师文化的建设是教师教育与培养应有之义。多年来高校工会通过积极探索,在促进教师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工作经验,但在更深更广层面上为积极教师文化建设提供更贴实际、更有效、更到位的服务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校工会面临着继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实效性的突出问题。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高校工会要切实提升工作执行力和实效性,在实践中探索高校工会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三)高校工会在促进教师文化建设方面创新方式不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职工的价值呈现多元化趋势,对工会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高校工会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但一些高校工会不能针对学校建设和本校教师文化特点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过多的依靠党委、行政而忽视非政府组织经验的借鉴,不能认真研究新情况、新方法,不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改革形势下高校工会在促进教师文化建设方面的新途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高校工会促进积极教师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学校教师文化的确立,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改革和学校建设,也需要学校和教师通过长期的共同努力逐渐达成共识。积极教师文化的建设取决于学校各部门相应的机制和机制的不断优化。高校工会应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使教师文化建设既有制度可以遵循,又有组织可以保证,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平台,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把教师文化建设融入到各项日常工作中,以其来指导和促成积极教师文化建设。
(一)健全高校工会服务机制,为教师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首先,以服务全体教职工教学、生活为核心,构建优良的制度服务体系。对于教师这样一个具有高度自主意识和自我实现的职业群体,民主、开放和谐的氛围是教师文化生成的基本条件。高校工会应充分发挥教代会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一个尊师重教、有利于广大教职工健康成长的氛围和长效机制。教代会可以激发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归属感,鼓励教职工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把教职工个人诉求和建议及时反馈到学校规划和决策中去,更好地将学校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通过教代会的形式听取和审议校长工作报告,参与学校重大决策、计划、方案的制定,讨论决定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从制度上保证了教职工民主权利的落实。[4]其次,以维护全体教职工正当权益为根本,建立心理、经济困难教职工的资助服务体系。高校工会作为学校全体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必须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把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积极教师文化构建中发挥自身优势作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高校工会应建立健全困难教职工帮扶中心,对全校教职工特别是有心理困难、经济困难的教职工进行建档,经常跟踪,定期对困难教职工进行一些帮扶工作,努力创造优良的帮扶秩序和氛围,为和谐教师文化建设服务。
(二)转变和不断创新高校工会工作思路和方法,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文化的特点,积极开展有利于教师文化建设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教师文化形成的良好氛围。文化的作用就是滋养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素质,蕴含先进文化思想的文化活动,是体现在对人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产生的作用,于潜移默化之中鼓励人、激励人塑造人。高校工会可通过建设“教工之家”,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充分利用学校软硬件环境,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感染、鼓舞广大教职工,增强全体教职工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并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把积极教师文化建设的内涵渗透到全体教职工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广大教职工的认同感。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应务求实效,努力为广大教职工创造展示才华、表达心声、赢得关注的机会,吸引广大教师的认同和参与,激励他们更加自尊、自爱和自强,使积极教师文化得到内化养成。
(三)利用自身优势,高校工会要积极宣传和表彰先进教职工,为教师文化建设输送正能量。广大教职工是积极教师文化建设的主体和主要践行者,高校工会作为全体教职工的代言人,有广泛接触和了解教职工群众的基础,有自己比较灵活的宣传手段和阵地,有同社会各方面广泛的联系和影响[5],因此高校工会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师文化建设中所具备的理想、价值、信念等融入日常的工作内容中,努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士气精神的培育、合作空间的发展提供广泛的机遇和条件,广泛开展以构建教师责任感为核心的具有高校工会特色的师德建设活动。教师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先进典型的引领激励,加强正面宣传,用教师身边的先进事迹、优秀成果、共同理想信念凝聚和鼓舞广大教职工,以多种方式为全体教职工创造展示优秀教职工形象、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舞台,使之转化为教职工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进而转化成广大教职工为教育事业不断奉献力量的动力。高校工会还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不断提升全体教职工的幸福感,引导全体教职工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使广大教职工保持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
(四)畅通信息公开渠道,高校工会要提高与广大教职工的沟通能力。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信息公开已逐渐成为高校依法治校的一项基本要求。高校工会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推行政务公开,使教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更具透明度,并经常深入基层广泛收集和听取广大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争当教职工诉求的表达者,把教职工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高校工会工作是否达标的唯一标准。通过加强与广大教职工的沟通交流,将学校系统内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与信念连接在一起,使广大教职工把奉献热情与学校发展紧密相连,提升全体教职工的归属感与使命感,从而增强积极教师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有效性。(五)树立高校工会形象,提升高校工会地位,切中工作重心,充分参与积极教师文化的建设。高校工会应真正树立新形势下的工会新形象,结合高校工作实际,把握方向,明确导向,努力形成高校工会具体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做积极教师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肩负起教师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和倡导者的责任,努力贴近广大教职工工作生活实际,以务实作风和良好形象不断满足广大教师的精神、物质上的合理需求,并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其他部门开展工作,使教职工切实感受到工会是温暖的教工之家。要更好地满足教职工多层次需求,拓宽思路、创新服务手段,注重为教职工提供更多、更高水平的精神性、发展性的服务。提高高校工会的公信力和感召力,为教职工的专业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从而推动积极教师文化的生成与建设。
四、结论与建议
积极教师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教师群体共同价值观和主体精神的引导和培养。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及教师群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在积极教师文化的建设中,高校工会应增强使命感,结合自身的职能和特点,从细节入手,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其密切联系广大教职工的优势,努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突出民主管理,切实发挥宣传教育、组织推进等作用,把积极教师文化建设落实到工会日常服务和活动的方方面面中。努力通过基层工会将教师文化建设辐射到全校范围。同时,要把积极教师文化建设渗透到日常管理服务之中,使工会的各项活动体现出积极教师文化正确导向,让广大教职工可以时刻意识到自己是积极教师文化构建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让积极教师文化建设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推动积极教师文化建设在个体与集体的共同构建中提升作用。
本文作者:帅荣梅工作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 上一篇:平衡计分卡发挥企业工会作用
- 下一篇:工会建设中主要问题与策略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