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路径

时间:2022-03-08 11:37:58

导语: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路径

[摘要]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经过几年的发展,“互联网+”战略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在此背景下,大学生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创造发展机遇,真正实现自身价值。本文从“互联网+”时代背景出发,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实际情况,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大学生

一、引言

在2015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在此战略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通过“互联网+”这个新载体焕发出新的活力。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主宰,也应利用好“互联网+”的平台,为自身的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各高校教师应结合社会氛围和学生实际情况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要性

(一)“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现实需求

对于创新创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人才的参与。因此,“双创”要求充分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全面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在“互联网+”时代,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在“双创”人才教育培养中理应扮演“主力军”的关键角色。同时,为满足“双创”时代的人才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们的支持和鼓励,以促进创新创业的推进。

(二)“双创”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2014年,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重点培养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早已成为高校育人的主要目标。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各行各业都涌现了无数创新创业的机会,大学生们若把握好当今时代所赋予的便利条件,将为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保证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创新”目标在理论、实践层面均取得效果,需要进一步培育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工匠精神引领下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厘清问题、把握根源,从而为实现目标扫清障碍。

(三)促进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成功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在利用互联网提供的良好条件的同时发挥工匠精神,将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多数选择的是和专业相关的或是感兴趣的领域,这样的选择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化,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造的能力。同时,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困难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大学生们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认清自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迎难而上,在遇到坎坷时积极解决问题,这些难得的经历也将成为大学生们未来工作中宝贵的财富。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不高

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各行各业的运行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低迷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使得大学生在就业时考虑的首要条件是稳定。而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率始终停留在1%附近,而这1%的学生中也仅有10%的同学最终创业成功。因此在残酷的数据面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逐渐失去了创业的勇气,变得畏惧不前。另外,对于大学生来说,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才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但不少大学生却存在着被动创业的情况。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前期准备,大学生们创新创业的风险系数加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学生们的积极性。

(二)指导教师能力不足

1.教学内容方面。和其他专业课程不同,创新创业课程具有实践性,指导教师应调整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模式,适当增加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然而,部分教师凭借主观意愿和个人经验传递创业知识,并且课程内容较为单一,理论教学内容多于实践活动。长此以往,学生们将失去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兴趣和热情,课程参与度的下降将无法实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们也没有针对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忽视心理辅导,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2.教育力量方面。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方面要求授课教师应具有创业实践能力,而目前的形势是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兼职教学现象,且相关教师缺乏专业性,教师力量薄弱将直接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三)高校对于双创教育不够重视

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过国家对于大学生培养的首要教学目标。然而在我国,许多高校依然缺乏对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视,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始终是一门课程,无法为大学生提供充分的培养基础。另外,有的高校甚至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必修课程,并且连教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师也多为兼职,从而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形成完善的体系。

(四)政府对于双创政策落实存在偏差

1.国家政策针对性较弱。尽管我国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许多政策,但由于大学生创业涉及面广、种类多,而国家相关政策一般为统一政策、较笼统,不能对学生们创业中的各类内容提供帮助。不够细致的国家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可能导致各机构部门责任、工作混淆不清,无法快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2.“互联网+”时代对创新创业要求更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不仅要求学生们具有创新能力,同时需要学生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因此在创新创业课堂上,应结合市场需求,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对学生们进行指导培训,让学生们学有所长、学有可用。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难的成因

(一)大学生自身认识不足

首先,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还将稳定、体面作为找工作的首要目标。其次,大学生们创新创业往往热情有余、后劲不足,面对困难缺乏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最终导致创业项目失败。最后,大学生们由于缺乏工作经历和社会资源,不擅长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导致创业模式单一、创业进程缓慢。

(二)指导教师缺乏创新创业实际经验

1.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现阶段,由于我国在“互联网+”和“创新创业”方面发展时间较短,因此部分高校在师资力量投入方面存在不足。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着缺乏社会工作经历的问题,对于创新创业的指导工作多数以理论传授为主,没有切实的自身体会和具体化、针对性的意见,无法对于学生们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解答。而高校资深教师,尽管有社会实践经历,但多数为实体传统行业,存在着无法适应时代需求的问题,因此,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也制约着学生们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2.双创教学内容单一。尽管各所高校为响应国家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号召,均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在教学内容上仍然存在着内容单一的问题。很多高校在双创教学的安排上并没有针对具体专业进行精细化部署,而是采取一刀切的形式,尽管学生们掌握了一些理论,但没有与专业对接,一旦进入实践环节,将面对理论不切合实际的问题,很难给学生提供有效地帮助。

(三)高校对双创教育不够重视

尽管教育部门对于创新创业改革工作已部署了一段时间,但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仍不够重视。由于认知层面的偏差,使得高校更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提升,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上脱离社会现实,导致大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无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置系统的、科学地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整、不系统。在校外合作上,高校与企业没有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推进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时,很多企业不允许学生参与重要项目,使得学生们被边缘化。没有丰富的实习平台,将不利于学生们经验和经历的积累。

(四)双创改革工作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尽管各级教育部门纷纷出台诸多政策文件,也明确要求高校把双创理念渗透到教育工作中,但相关政策在实际工作中的推进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由于我国各项配套设施并不完善,因此相关优惠政策落实效果不好。其次,由于双创政策宣传力度较弱,因此很多大学生尽管有创业想法但由于不了解政策导致踟蹰不前。再次,由于政府对于各企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力度较小,使得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密切,无法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最后,新冠疫情下,出于对于个体创业风险的不安全感,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降低。

五、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路径

(一)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参与感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浪潮的重要性,应把握时代脉搏,抓住时代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专业优势,精准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学生也应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在比赛中积累经验,为未来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二)提高教师双创指导能力

首先,高校应积极引进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师专业能力和学历背景,也要考查教师双创实践经验和能力。其次,各高校应加强原教师的岗位培训工作,为教师提供双创教育培训活动。再次,学校应积极与企业推进合作办学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最后,教师自身应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中来,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在双创指导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另外,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双创技能,了解“互联网+”时代双创现状,结合学生自身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实力,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遇。

(三)注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

首先,各高校应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可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双创教学。在线上,建立资源资料共享平台,让学生实时掌握最新创业动态;在线下,加强师生交流与合作,及时解决问题。其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过程,需要深度融合通识知识、专业知识、创业知识以及网络技术。再次,高校也应注重师资力量的投入,并与企业积极联系,搭建学生实践平台。最后,高校应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可通过奖学金等激励机制激发大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热情。

(四)政府部门加强对双创政策的贯彻落实

为了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建立完善的配套机制,让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协调配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同时,加强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范围和宣传力度,让各类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其次,政府应设立专门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再次,政府应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转变社会大众对大学生创业的疑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就业观。最后,政府应积极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通过企业家在高校设讲座、联合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参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帮助大学生完成从学业生涯到职业生涯的过渡。

六、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为了克服创新创业中的困难,大学生、指导教师、各高等院校以及政府和企业层面应共同努力,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相信在各方的配合下,一定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君,熊森.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20(5):26-28.

[2]冯鸿,于敏章,岳云华,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5):30-32.

[3]闫晶,尹立新.基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0(9):30-34.

[4]黄炜迦,余桂花,李俊毅,等.基于数字经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研究[J].数码世界,2018(10):154.

[5]陈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J].商展经济,2021(9):71-73.

作者:刘璐 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