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逻辑及实践
时间:2022-10-14 08:42:48
导语: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逻辑及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现代社会,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我国高校建设、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等密切相关。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今天,将智慧信息技术与高校相融合,营造开放性、多元性、互动性校园环境,无疑能够塑造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文章在介绍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明确了当前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现存不足,并针对性地给出了智慧信息时代培养人才的逻辑及实践范式。
关键词:智慧信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社会处于迅速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传统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所输出的人才已无法完全适应时展。若是高校始终沿用旧式培养模式,让人才培养笼罩在传统思想的浓雾之下,那么就会使得高校无法培养出理想的创新创业人才。伴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人们迎来了智慧信息时代,这对新时期的创业者人才培养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智慧信息时代,高校应在分析现实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范式[1]。
一、智慧信息时代概述
(一)智慧信息时代的内涵
在信息科技极为发达的数字化时代,高校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并由此衍生出校园智慧信息环境。在高校中,智慧信息环境主要由学习空间、学习资源中心、在线开放学习平台、课程管理系统、辅助学习工具等构成,能够辨别学生个性,提供可知可感的学习环境及便捷易得的学习资源,并且可以对学生学习状态加以记录,对其最终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在智慧信息时代,学习过程更加个性化、情境化,令学生沉浸在虚拟环境之中落实学习活动,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此基础上强化教师的引领,搭建师生交流互动机制。在智慧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积极主动性都有所增强[2]。
(二)智慧信息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在智慧信息时代,人们可以借助信息科技实现不同方面的有机连接,如人类个体之间、不同设备之间、人和设备或场景之间等,而高校则可以借此搭建新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及平台。在智慧信息背景下,高校可借助网络搭建方便各领域沟通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借助即时通信实现各方面的及时沟通,打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壁垒,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率。智慧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令人们有了更加便捷的资源获取渠道。相较于传统高校信息资源来说,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所需资源有其特殊性。例如,它更倾向于对信息资源、创业案例、实践教学等方面资源的获取,而智慧信息时代的来临令上述资源的获取更加便利。高校可借助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校实现课程共享,可以独立创建案例库,不断丰富和更新创新创业相关案例。并且对于创业人才来说,获取当下最前沿商机极具重要性,而智慧信息时代的来临令高校学生更加与商业社会接轨。
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存问题
(一)学生创业意识薄弱
思维决定实践,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之路。但从现状可知,高校学生并不具备鲜明的创业意识,这主要有如下表现:首先,缺乏内在创业动力,不少高校毕业生是迫于就业压力或找工作被拒而选择自主创业,从性质上来说这属于被动型创业,并非受内在的创业满足感所驱动而实施的行为。其次,很多高校学生尽管掌握了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却尚未破除部分“偏见”,很多学生仍旧将简单经营活动和创新创业等同起来,并且未全面、深入掌握相关知识体系。但毫无疑问,创业活动有着突出的复杂性、系统性,并非仅靠热情就可以成功。
(二)创业人才培养形式保守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在于创新,这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不断革新培养方式及内容来实现对创新内涵的彰显。这就要求高校始终保持与时展的同—981—作者简介:顾璟(1986—),女,汉族,浙江嘉兴人。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创新创业教育。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关于证据本性的哲学考察(项目编号:18NDJC211YB)。R人力资源ENLIZIYUAN步性,及时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诸多方面展开现代化调整,让教学活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但当前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固守现状、思想保守,始终维持传统的课程和培养模式,教材也未及时更新,从而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及学习能动性[3]。
(三)师资团队创新不足
师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当前,很多高校教师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较为娴熟,但却在因材施教、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面稍显不足。在此种情况下,教师自然无法高效地引导学生提升创新意识。另外,很多高校教师知识体系单一、心态趋于保守老旧,尤其是部分年长教师没有掌握计算机等现代设备的使用方法,无法充分实现课堂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融合,在思维上无法与时俱进引领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四)培养体制有待健全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制应围绕创新创业展开,实现各相关领域的有机耦合,搭建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而很多高校都未做到这一点,政治层面上,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法律层面上,未提供全面的服务;政策层面上,尽管有所扶持但不深入;资金层面上,审批复杂等。
三、智慧信息时代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逻辑
(一)推动国家及社会发展是其逻辑起点
对于高校来说,满足国家级社会发展需求是一项关键使命,高校应当源源不断地将创新型人才输送给社会,切实注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活动的实施。在智慧化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已然成了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不可缺少的内容,为此在智慧信息时代高校应当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的引导。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充分利用智慧信息时代的有利资源,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让人才素质提升和科技发展、经济进步保持同步性,真正让高校学生融入现代化创业大潮之中。
(二)融合培养理念与实践是其逻辑导向
创业需要奠定理论基础和思维的指引,更需要实践的落实。在智慧信息时代,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面,应联合多方力量促使学生通过创业实践实现自我认知及完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践的正确落实离不开理论的引领,而创新创业活动有着鲜明的实践性,故而存在着认知需要。所以,高校要积极促成理念和实践这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及循环,在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过程中构建和完善创业理论及创业观念,为创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层面的发展方向[4]。
(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逻辑旨归
智慧信息时代高校所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也应当是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他们应当实现多方面共同发展。全面发展即个体的均衡、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智慧信息时代高校要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推动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另外,高校还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做到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高校要将人才培养改革及创业实践结合起来,真正令高校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
四、智慧信息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范式
(一)搭建全方位课程体系
高校切实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实践范式就是搭建全方位课程体系。详细而言,高校要对多方资源加以整合,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为学生建设现代化实训平台,从学校现状出发打造最适宜的课程体系。另外,在智慧信息背景下,高校应积极实现专业课程及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将创业相关理论上传至网络平台;创造化地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对培养方案加以调整和优化;多围绕创业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在智慧信息背景下,高校可借助信息技术打造线上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平台,实现和线下培养的有机耦合,让教师在线上和线下都能够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真正培养出适应智慧信息环境的新型创业人才。
(二)组建高质量师资团队
智慧信息时代高校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就是教师团队,唯有积极对师资开展针对性培训和拓展,才能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高校应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和企业的合作桥梁,打造专兼并融的新型创业师资队伍,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训练,打造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的创新创业教师力量。首先,加强对校内优质教师的激励和培训。在现有教师团队中遴选出理论功底扎实、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优质教师,定期对他们展开实训,并鼓励他们参与行业企业创新创业相关实践等积累行业经验。其次,聘任企业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填充师资队伍力量,优化师资结构。这些兼职教师可以是企业家、学者,也可以是有着成功创新创业经验的人士,将他们聘入高校既能够令教师们通过交流学习获取信息,也可以给学校的学生创业者以实际经验指导。最后,优化教师管理机制。鼓励有创业条件及意愿的教师暂时脱离岗位积极创业,力争为学生提供创业蓝本;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体验活动或直接在企业挂职,锻造自身的创业人才培养能力[5]。
(三)构建现代化培养阵地
智慧信息时代的来临极大地影响着高校各方面的发展。很多高校恰恰是受智慧信息时代的影响,开始全面、深入地变革自身的管理方式、培养方式等。慕课、微课等的出现令学习过程更具现代特征,也给智慧信息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提供了铺垫。智慧信息时代的培养阵地构建需要一种新型复合人才,他们既要对信息技术有娴熟掌握,又要清晰地了解产业流程,为此高校要对培养计划、专业设置等加以适当调整,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更加明确。另外,在培养模式上,积极与智慧信息技术相融合,力争实现“招生—培养—就业—创新创业”的良性发展模式;在教学方式上,应当积极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积极创办创业孵化中心、创业指导中心等,将最前沿资讯及最优的服务提供给高校学生。
(四)争取耦合性校企合作
智慧信息时代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仍旧无法脱离企业这个第二课堂,唯有实现校企之间的有机耦合,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合格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首先,企业可将多元化实践机会提供给学生,促使学生由学习者身份顺利转变为职业者身份。在智慧信息时代,企业也相应地提升了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并且人才需求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相较于社会发展而言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为了追赶时展步伐,高校可与企业搭建耦合合作桥梁,有计划地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认识、实践能力等展开培养,通过搭建创业平台、设置相关基金等方式培养现代化创业人才。其次,高校应积极推动企业进校园,邀请企业家到校开展讲座、组织实践活动,或者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令企业更全面地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优化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让高校学生了解当前企业行情,为后续的创业活动打下根基。
(五)营造开放化创业环境
在智慧信息背景下,高校应从智慧培养视角出发改善创业人才培养方式,要借助信息科技及网络技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发展,完善相关奖励激励制度,真正为校内学生打造开放化、现代化的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多样化创业活动的落实,真正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内在主动性[6]。首先,给予优秀创新创业成果商业化支持。对于学生提出的具有可行性的创新创业方案,高校可给予相应的资金投入和相关资源扶持,让学生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创业过程中来,开发更具现实性的人才培育途径。其次,注重校园内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要积极将优秀企业文化、国外相关创业精神引入校园,实现和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通过文化氛围的塑造潜在地影响学生的思维和情操,让他们从更深层次上认同和支持创新创业行动。再次,鼓励学生组建创业社团,团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项目的落实与进展,令项目更适应市场发展,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获取创业新思路。最后,高校可定期召开创新创业比赛,通过规范化、专业化评鉴为学生指引正确创业方向及思路,矫正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有效完善学生各方面创新创业素质。
五、结语
智慧信息时代的来临打破了原本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活动的边界,赋予高校人才培养新思路、新观念,并为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素养提供了新方式。在智慧信息时代,高校唯有认清自身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现存的不足,并积极顺应信息科技和社会企业行业的发展趋势,真正做到搭建全方位课程体系、组建高质量师资团队、构建现代化培养阵地、争取耦合性校企合作、营造开放化创业环境,就能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占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输出的制高点,真正为社会发展提供现代化创新型人才,推动中国行业企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江涛涛,王文华.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商科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21(3):98-102.
[2]张晓芬,史宪睿.“内外协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8(3):47-51.
[3]吴立全,姚玉昌,杨俊静.多元协同培养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1):171-174.
[4]张金山,徐广平.创业文化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成长因素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5):43-45.
[5]吴洁,牛彦飞.创新驱动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9(23):63-67.
[6]凌诚.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素质提升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4):82.
[7]张婧,陈建甫.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析[J].黑龙江科学,2021,12(13):100-101.
作者:顾璟 单位: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 上一篇:两岸合作对中医药专业创新创业的影响
- 下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法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