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信贷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时间:2022-12-20 09:26:22
导语:农户信贷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从贵州农户经济行为的特征入手,从家庭方面和借款主体方面分别分析影响贵州农户信贷需求的主要因素,提出满足贵州省农户信贷需求的建议,以提高贵州农户信贷需求的满足度。
关键词:农户信贷需;金融中介
贵州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多样。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贵州农村贫困人口依然较多,打赢扶贫攻坚战是贵州重大的民生工程。随着贵州扶贫工作的深入,农户在脱贫过程中亟需资金支持,信贷需求逐渐增加。故而对贵州农户信贷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贵州农户经济行为特征
1.1贵州农户经营生产活动多样化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户的经营活动已不限于传统的农业产业,农民的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户产业活动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如,在贵州旅游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区域,诸多农业从事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和销售、民族文化演艺、农家乐及旅游相关行业的生产经营。再如,在贵州中药、苗药种植区域,诸多农户从事相关的中药及苗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1.2农户收入来源多样化,农户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2015年,贵州省根据本省自然环境,立足本省山地自然资源禀赋,继续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继续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外出务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2015年,贵州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86.87元,增长10.7%。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部分。从农户工资性收入来看,2015年贵州省农民人均工资性净收入为2897.14元,同比增加375.66元,增长14.9%,对增收的贡献率为52.4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39.22%。农民工资性收入主要是指农民的劳务收入。从农户经营性收入来看,2015年,贵州农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878.71元,同比增加235.65元,增长8.92%,对增收的贡献率为32.9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38.97%。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主要是指从事农业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的收入。从数据来看,贵州农户的收入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工资性收入比例已高于经营性收入。从农户财产性收入来看,2015年,贵州农民人均财产性净收入83.7元,同比增加12.7元,增长17.88%,对增收的贡献率为1.7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1.13%。农民财产性收入主要是指农民通过对外投资和财产租赁等途径所获取的收入。从农户转移性收入来看,2015年,贵州农民人均转移性净收入1527.32元,同比增加91.63元,增长6.38%,对增收的贡献率为12.81%;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20.68%。农户转移性收入主要是指国家各种支农政策所发放的财政补贴。
1.3农户信贷需求的特征
从信贷需求程度来看,目前贵州农户的财产性收入仅占可支配收入的1.13%,随着贵州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农户对财产性收入的提高有强烈需求,进而带动农户对资金的需求。银行信贷相对于其它诸如民间融资而言的资金来源,利率相对较低,故而农户对银行资金的需求比较迫切。从信贷需求用途来看,农户的信贷需求主要分为生产性信贷需求和生活性信贷需求。生产性信贷需求主要是为发展农业生产(如扩大农产品种植规模)或非农业性生产(如发展农家乐)而产生的信贷需求。生活性信贷需求主要是为了生活消费性支出而产生的需求,如子女教育、修建房屋、人情往来、医疗费用等。由于目前贵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仅7386.87元,仍然较为贫穷,农民在生产经营发展和生活中需要支出大额资金时,主要采取借贷的方式。从信贷需求规模来看,由于贵州农户信贷需求用途主要为小额生产性需求和生活性需求,故而所需要的资金规模通常较小,为10万以内的小额信贷。随着贵州经济的发展,农户对信贷需求的规模显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从信贷需求期限来看,由于传统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农户生活性需求具有短期性,故而农户信贷需求主要显现短期、中短期的特点。随着贵州扶贫攻坚的深化,农户的生产性信贷需求不断增加,所以中长期信贷需求也不断增加。从信贷需求满足程度来来看,由于贵州农村农户普遍存在农户家庭较贫穷、还款能力不足、信贷抵押物不够或无抵押物,信贷资金需求有短、小、频的特点,所以信贷需求满足程度较低。
2影响贵州农户信贷需求的主要因素
2.1借款主体情况
从农户家庭总资产和家庭年收入来看,农民的家庭家庭总资产越多、家庭年收入越高,农户获得授信的可能性越大。农户的耕地面积越大,说明其还款能力可能越强,农户获得授信的可能性越大。从农民家庭的情况来看,有劳动能力的家庭人口越多,说明该农户的还款能力可能越强,农户获得授信的可能性越大。从借款人自身情况来看。在中年以后,借款人年龄越大,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越小。因为随着借款人年龄的增加,其劳动能力逐渐减弱,偿还能力也就相对降低。贷款机构愿意贷款给年龄在20岁到30岁之间的借款人。借款人文化水平越高,有可能其创造财富的可能性越大、其对信贷业务的认知程度越高、信用意识越高,其还款能力越强,获得授信的可能性越大。借款人是否有过打工的经历,对其能否得带贷款也有影响。一方面,有外出打工的借款人有可能赚取更多的收入,其还款能力相对较强。但是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来看,有打工经历的借款人贷款成功率明显小于没有打工经验的农户,原因是许多农民获取贷款后即外出打工,借款人还款意愿较低,同时贷款机构对有过打工经历的农户是否能够按时还款存在一定的担忧。
2.2金融环境
从金融机构情况来看,如果农户所处地乡镇有正规金融机构网点,那么金融机构就会通过业务推广来宣传信贷业务,则会使农户增强信贷意识。如果农户在就近的正规金融机构较为便利地办理信贷业务,则农户的信贷满足程度会提高。如果在进行农户信用评级的地区,农户被当地农信社纳入信用户,那会提高农户的授信成功率,那么也会增加农户信贷需求。从非金融机构来看,如果农户所在地小额贷款公司、传统的民间融资等较活跃,那农户的信贷需求会提高。
3满足贵州省农户信贷需求的建议
3.1增强农信社扎根农村的信心,充分调动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活力目前农村的主要金融中介机构为农村信用社,农信社在业务拓展中需坚持支农服务,不仅保持现有支农业务、积极开展贷款营销、提高办贷效率,也需要根据多数农户的现实需要,积极创新业务品种,满足农户信贷资金需求,同时提高农信社的盈利能力。不仅如此,政府还可以通过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扩大支农再贷款受益群体、进行“窗口指导”等货币政策来增强农信社扎根农村的信心,促进农信社更好地满足农户信贷资金需求。
3.2推进农村金融中介机构多样化,信贷业务多元化农信社是农村间接融资体系的核心,但是,由于农村贷款期限短、额度小、频率高的特点及农信社审慎监管的要求,需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来更好地满足农户的信贷需求。所以,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互联网金融等机构迅速发展壮大,业务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较好地补充了农信社的业务空缺,但是这些机构在迅速发发展时要注意兼顾规范稳健,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做好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3.3建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构建金融机构与农户的双向服务交流平台前述的农信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都多在镇一级,而贵州乡村一级的金融机构网点极少,这严重影响了贵州农户信贷需求的满足程度。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在乡村一级大量铺设金融中介网点是不现实的,故而可以在乡村一级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构建金融机构与农户的双向服务交流平台。如果金融综合服务站的金融业务开展情况较好,则金融机构可以增加授信、扩大金融服务业务,以更好地满足农户基本的日常金融需求
3.4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为三农建设服务政府大力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为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政策引导,有利于民间资本发展的金融机构能为贵州农户服务,满足农户信贷需求。
3.5构建农户征信体系,加强对农户信贷的金融监管农村金融机构对部分农户惜贷的主要原因在于担心农户出现违约风险,因此需要构建农户征信体系,明确监管机构,并从法律层次上明确农户征信体系的法律职责。在法律的约束下,明确农户借贷的责、权、利,让农户能更便捷地从金融机构获取资金、金融机构也能更好地防范违约风险,从而让借贷双方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王资燕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黄祖辉,刘西川,程恩江等.中国农户的信贷需求:生产性抑或消费性——方法比较与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03).
[2]范香梅,张晓云.社会资本影响农户贷款可得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管理界,2012(04).
- 上一篇: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探讨
- 下一篇:农商银行信贷风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