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信贷问题及应对措施探索
时间:2022-04-07 11:16:00
导语:个人消费信贷问题及应对措施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个人消费信贷,是指金融或商业机构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费者调剂资金余缺的信贷行为和信用关系。它已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时间短、速度快,这一特点使其存在很大的风险和隐患。
1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至今其业务范围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扩大,主要包括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个人存单质押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助学贷款、个人旅游贷款等业务。有的金融机构还开展了个人小额信用贷款、个人综合授信额度贷款等业务。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迅速,从1999年的726.3亿元,截止到2009年6月末,我国居民用户的消费性贷款余额已经增加到了43891.64亿元。虽然如此,但是由于我国各种配套的体制及相关法律还不是很健全,决定了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总体规模仍然偏低、消费信贷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发达国家、消费信贷中个人住房贷款占绝对比例的现象还很严重。随着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逐年发展,制约其发展的风险问题逐步暴露和突出。
2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消费者方面
2.1.1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
我国人民有“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先储蓄后消费而不愿超前消费。虽然中国居民对消费信贷的认知度呈上升趋势,发展空间巨大,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的消费者还不是很明了消费信贷的根本意义及其用途,严重影响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进程。
2.1.2消费者收入支出预期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家庭的收入预期受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下降、下岗人数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而下降,支出预期受教育、养老、医疗等改革的影响而上升,从而使得消费者负债消费的意愿大大减弱。
2.1.3个人信用风险
首先,我国的居民收入还不能完全货币化,透明度不高,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与名义上的收入有一定的差距,进而给银行增大了放贷的风险。其次,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存在。我国个人信用体制的不健全以及社会部门间信息沟通共享渠道的不畅,则无从判断借款人的资信程度,在消费信贷过程中,借款人的多头贷款、故意不还款或是恶意透支时有发生。这些因素都会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
2.2商业银行方面
2.2.1银行体系管理不完善
就银行内部来看,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个人消费贷款这类零售性质信贷业务的管理经验和人员的培训准备,存在着信贷人员贷前调查不深入、贷中审查不严格、贷后管理不力的松懈行为。更有为了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造成新一轮的风险积聚,严重影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进程。2.2.2资金融通渠道存在的风险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主要消费贷款期限都是比较长的,而银行存款期限相对较短,出现了“短进长出”的格局。同时银行无法通过市场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建立融通长期资金的渠道,这就使银行资金紧张,增加其经营的流动性风险,不利于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
2.2.3抵押物风险
银行在对个人发放消费贷款时往往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物。但抵押物可能会因各种自然、人为灾害或周围经济、交通环境的变化而造成价格下降或价值灭失。处置抵押物时,操作环节多,交易成本高、造成商业银行人力、财力、物力的耗费。这些因素都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2.3法律制度配套设施不完善
一方面,尚未出台一部完整的《消费信贷法》,目前银行主要是依据《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以及《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等对消费信贷进行管理,其针对性不强。另一方面,个人信用制度、个人破产制度等与消费信贷配套的制度政策尚未建立或有待完善,特别是在个人贷款的担保方面缺乏法律规范,也缺乏对失信者的惩罚机制。由于存在种种风险问题,大大延缓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进程。我国应尽快出台防范措施,促进消费信贷稳健快速的发展。
3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
3.1消费者方面
3.1.1转变消费观念
必须要引导消费者改变陈旧观念,提升消费者适度超前消费的经济理念,导出合理科学的消费模式。培养科学合理的理财观念,正确处理储蓄和消费的关系。从总体上提升国民的素质,使其更易于接受一些超前的消费观念进而促进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
3.1.2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的关注力度,加大对民生的关注力度,政府可以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来弥补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差,从根本上改善国民的收入,增加消费的信心。
3.1.3提高个人信用意识
应该从消费者自身抓起,让消费者认识到违约后果对他自己的严重性及危害性,进而使消费者明白违约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守约的成本;增加消费者的相关信用知识、责任感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消费者个人信用意识的提高。
3.2商业银行方面
3.2.1完善现有产品种类及拓展新业务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注重信贷产品的创新。有针对性地对产品功能、价格策略及服务手段进行科学组合和优化,如对农户和务工人员可积极开展农机具贷款、住房装修贷款、小额生活贷款、打工消费贷款等消费贷款业务。尝试性发展新型消费信贷业务,如住房二次抵押贷款、综合循环贷款、信用卡等等。。
3.2.2完善金融机构的信贷操作体系。严格按照相关条件发放贷款,严禁银行业务人员的暗箱操作,要增强忧患意识,严格审批贷款的各个环节,切实防范信贷风险,逐步建立相对简便的评估程序和贷款手续,减少不必要的交易程序,降低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
3.2.3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
加快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整合协调,设立专门性的全国个人信用管理机构提供服务。逐步形成拥有全国基础信用信息资源的大型的、综合性的征信机构和各具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性征信机构,形成能适应不同征信需求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征信机构体系来防范信用风险。
3.3法律制度方面
加大对失信的法律惩罚力度,通过这种机制的设立,加大个人失信的成本,迫使其行为趋于守信。将消费信贷列入国家整个法律体系,制定专门的法律制度和具体的实施细则,促进和规范消费信贷的发展。同时建立政府、其他商业机构与银行共同参与的消费信贷市场,三者通力合作。各机构应大力培育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大消费信贷的宣传力度,引导合理的信贷消费。总的来说,让居民有参加消费信贷的积极性和还贷的约束性,让银行有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的动力和责任感,从而分散和共担个人信用风险。综上所述,相信通过对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规避,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会更加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 上一篇: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方案
- 下一篇:国内消费信贷现况与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