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下小额信贷瞄准精度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01 09:50:42

导语:精准扶贫下小额信贷瞄准精度问题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精准扶贫下小额信贷瞄准精度问题研究

1精准扶贫的提出对小额信贷瞄准精度提高的意义

1.1小额信贷的定义

小额信贷是为贫困人口提供信贷服务的一种特殊的信贷形式。由于贫困人口处在信贷市场的边缘地位,普通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形式难以实现贫困人口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的资金需求,小额信贷应运而生。小额信贷直接面向贫困户,具有信贷额度小、期限短、抵押担保方式灵活等特点。发挥小额贷款积极作用的第一步就是要精准识别出贫困户,小额信贷的目标群体应该为有一定发展能力、因资金短缺所形成的贫困人口,通过持续的信贷支持,实现其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1.2精准扶贫的提出为小额信贷瞄准精度的提高创造条件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小额信贷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比例和规模有较大增长,贷款满足率有明显的提高。1.2.1精准扶贫的提出有助于小额信贷目标群精确到户从201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精准扶贫是一种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及精准考核来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实现扶贫到村到户的机制。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与实施使得扶贫瞄准的对象细化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助于解决小额信贷目标群体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为小额信贷瞄准精度的提高创造条件。1.2.2精准扶贫的提出为小额信贷瞄准精度提高提供政策支持2014年12月,我国出台了《关于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要求深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发展丰富扶贫小额信贷的产品和形式,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要求在普惠政策的基础上,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高扶贫小额信贷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可获得性。这个政策的出台为小额信贷在瞄准对象、瞄准方式、制度和规则、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有利于小额信贷瞄准的精度和效果的提升。

2小额信贷在目标瞄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随着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贫困户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资本原始积累少,缺少发展生产的启动资金。小额信贷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换取发展生产的资金,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虽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为小额信贷的目标瞄准精度提高创造了条件,但是在实践中,小额信贷目标瞄准精度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2.1小额信贷在目标瞄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1小额信贷覆盖率低,瞄准度不高

小额信贷的目标群体瞄准错误率高,小额信贷的受益者往往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或者贫困户中有资金需求的人,而是非贫困户,真正有需求的贫困农户反而被排斥在小额信贷的扶助范围之外。建档立卡贫困户分为一般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和低保贫困户,一般贫困户发展生产的愿望比较强烈,经济基础较好相对容易贷到款,而其余几种类型贫困户则难以享受到小额信贷的福利。可以说,对最贫困人口来说,小额信贷是无效的。以恩施州鹤峰县邬阳乡为例,在对邬阳乡关于小额信贷申请与发放情况的实地调研中,发现小额信贷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此次调研抽取邬阳乡2个2017年计划出列村和2个非贫困村共计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见图1)。在抽查的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只有两户申请并成功获得小额信贷资金;有3户曾经申请过但由于各种申请条件不符合而没有申请成功;有5户有申请小额信贷的意愿,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付之行动(觉得申请不上、过程麻烦等);有13户没有申请小额信贷的意愿;还有7户根本不知道小额贷款政策及其相关内容。除去没有贷款意愿和不知道小额信贷政策的20户贫困户,剩下的10户贫困户只有2户成功申请到了小额信贷,即还有8户有贷款意愿却不能成功申请贷款,比例高达75%。另外,有7户不知道小额信贷政策,但这些贫困户也可能是信贷资金的潜在需求者,只是还不知道政策而已。由此可见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之后,小额信贷在目标瞄准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

2.1.2忽视非贫困地区贫困户的借贷需求

非贫困地区也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但小额信贷的资金集中投向贫困县、贫困村,重点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以及贫困地区贫困户发展生产,忽略了非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资金需求。在整村推进过程中,非贫困村的信贷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2.1.3信贷资金投向与贫困户需求偏离

一方面,出于对现金流、回报率、经营风险等因素的考量,小额信贷主要用于扶持规模化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他行业申请贷款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即使贫困户可以贷到资金,贷款额度也不一定能满足其实际需求。

2.2小额信贷瞄准精度不高的原因

2.2.1贫困户识别过程存在问题,识别不精准

在识别机制上,精准扶贫要求贫困户的识别根据国家贫困线标准确定,识别对象能够精准到户。但是在识别过程中,一些地区的一些基层干部在识别贫困户的过程中,调查不严谨、走过场,或利用权力虚报贫困户,不能识别真正的贫困户。另外,基层干部很难完全清楚了解农户的家庭情况,存在农户为申请贫困户而虚报少报家庭收入、财产的情况。在确定目标群体这一基础工作中出现问题,小额信贷的瞄准精度自然不高。

2.2.2贫困户借贷意愿低,有效需求不足

贫困户信贷需求越少,瞄准精度越低。一直以来,我国金融扶贫的主要措施是资金扶贫,贫困户逐渐形成了“等靠要”的思想,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不高,脱贫的主动性不高,贷款意愿低,很多贫困户即使满足申请小额信贷的条件也不愿意申请。甚至有些人觉得如果家庭情况改善,不是贫困户之后就不能享受国家扶贫政策,因此不愿意申请小额信贷。另外受传统观念影响,贫困户宁愿找亲朋好友借钱也不愿意贷款。

2.2.3小额信贷的申请门槛,把部分贫困户排斥在外

小额信贷的申请门槛越高,贫困户越难借到款。有借贷需求的贫困户并不都符合申请条件,贫困户有资金需求与不符合贷款条件之间的矛盾是很难跨越的鸿沟。小额信贷出于资金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在实施过程中有相应的门槛,如需要一定的财产抵押,这就把许多贫困户拒之门外,而富裕农户则具有很大的优势。

2.2.4小额信贷机构数量不够,覆盖率低

小额信贷的瞄准精度与小额信贷机构的数量密切相关。一方面,提供小额信贷的机构越多、信贷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充分竞争,信贷机构才会在不同的需求主体中开展业务,提高对贫困户的覆盖力度;另一方面,小额信贷机构越多,覆盖面越广,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信贷需求。贫困地区金融市场发展缓慢,提供小额信贷的主体数量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贫困户成功申请小额信贷的几率和贷款额度。

3在精准扶贫框架下提高小额信贷瞄准精度的建议

扶贫开发的第一步首先要精准识别出贫困户,扶贫贴息信贷的目标群体应该为有一定发展能力、因资金短缺所形成的贫困人口。通过对他们进行持续的信图1邬阳乡小额信贷实施情况申请成功申请过但没有申请成功有申请意愿过但没有申请成功没有申请意愿不知道该政策精准扶贫视角下小额信贷瞄准精度问题研究贷支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3.1政府多部门协调,精准识别贫困户

精准识别需要多部门、多人员协调。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做好顶层设计,从机制上保障识别工作顺利进行。在具体实施中,驻村工作队、帮扶联系单位、村两委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精准识别,逐村逐户进行走访调查,互相监督,防止徇私舞弊等不正当行为发生,真正做到“扶真贫”。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动村民参与到贫困识别过程中去,贫困户的确定要经过村民小组和村民大会同意,发挥民主的作用。

3.2金融机构与政府精准对接,信息共享

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扶贫主体,首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扶贫贴息贷款的目标群体应该为有一定发展能力,受资金短缺影响所形成的贫困人口。金融机构与政府各级部门进行精准对接,充分利用扶贫部门建立的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识别档案资料,建立健全金融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共享信息,降低识别成本。金融机构自己也要入村入户,掌握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方案,防止“一刀切”,精准定位扶贫对象。

3.3培育农村金融市场,扩大金融市场规模

加快推进小额信贷瞄准主体多元化,扩大农村金融市场规模,促进金融市场的良性竞争。农行、邮储行、农信社是目前中国农村金融的三大主力,应该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扎根农村,提高资金就地使用率,提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同时,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到贫困地区县一级设立分支机构,网点积极向贫困地区延伸,拓展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另外,各类型银行要精准定位金融扶贫手段,既要考虑小额信贷一些既定的政策,还可以对信贷额度、期限等进行适当调整,完善贫困户对产业资金的需求,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3.4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贫困户传统观念

加大小额信贷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调动贫困户申请小额信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贫困户宣传小额信贷的好处,是带有扶贫性质的非盈利的政策,是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搭建的信贷资金平台,不会成为家庭的负担。

3.5加强动态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鼓励金融机构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的同时,政府扶贫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加强监管,防止小额信贷资金流向非贫困户。由于贫困户人数多、分布散,通过建立贫困户家庭情况和信用电子档案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扶贫效率。电子档案还包括信贷资金的借入使用、扶贫成果等情况,及时更新,实现动态管理和监测,对于不良贷款及时处理,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回收率。

作者:李晓鹏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谢玉梅,徐玮,程恩江,等.精准扶贫与目标群小额信贷: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个案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16(9)

2刘世成.扶贫小额信贷的瞄准机制与绩效评估实证分析———基于四川R县数据[J].农村金融,2016(9)

3陈方.小额信贷“瞄不准”原因分析与瞄准精度测度———从需求主体竞争角度出发[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4)

4姜再勇.对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认识[J].甘肃金融,2016(1)5杨琳,虞斌.普惠金融文献综述[J].海南金融,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