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行战略性信贷业务风险
时间:2022-06-13 06:35:00
导语:商行战略性信贷业务风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引言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了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在为众多企业提供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加大了银行客户筛选的难度,因此必须密切跟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加强行业研究,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建立相对应的信贷政策,才能确保信贷资金有的放矢。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特征
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具有鲜明的“四高”特性,即高技术含量、高投入、高成长和高风险。一方面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投资巨大,高技术含量决定了高投入;另一方面高成长伴随着高风险,新兴产业往往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成长阶段,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市场还未形成规模,存在的潜在风险仍不能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风险。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不确定性,技术风险很高。许多领域的技术不够成熟,一种技术可能很快被另一种技术所代替,而且往往具有颠覆性,一项投资数十亿元的项目可能很快过时。二是投资风险。如光伏发电成本是煤炭发电成本的6倍,是风力发电的3~4倍;国内即使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风电场,总体上网价格也比火电高5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由于世界石油价格下降,清洁能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美国约有40%的清洁能源企业停产,盲目投资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三是市场风险。由于成长周期、技术特点、配套设施、消费习惯等因素,不少新兴产业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市场容量是有限的。虽然国内已有40多家整车公司宣布成功研制纯电动轿车,数量远超过日本和美国,但其商业化之路还很长。国际能源署预测,2007~203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主体仍然是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占到总体能源消费的四分之三强。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从政府层面看,政策支持仍需进一步完善。一是政府扶持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相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巨额投资来说,各地政府提供的扶持资金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二是工作机制及效率有待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登记、安全信息管理等涉及政府相关管理机构较多,各机构之间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三是风险补偿机制尚需完善。目前银行注重抵押物价值、担保公司要求企业提供“反担保”等融资障碍仍然存在,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难度。
2、从银行方面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尚需提高。一是银行产品尚未完全适应企业的信贷需求。银行长期资本供给类贷款品种缺乏、无形资产担保执行困难、贷款期限较短与企业需求期限不匹配。二是信贷机制还需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目前大多数银行仍将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与其他贷款按同样标准考核,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及适应企业特点优化业务流程的主动性。
3、从市场情况看,资本市场的高门槛仍让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直接融资的困境。企业经营年限、业绩、最低资本规模的限制以及过高的上市挂牌费用对于刚刚起步不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显然要求太高。
四、关于商业银行信贷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
1、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为信贷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智力支持一是将具有行业分析专长、信贷管理经验丰富的系统内人员纳入专家库,为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智力支持;二是从外部聘请相关行业专家,通过培训、咨询等方式给予指导;三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难以准确把握风险的项目,通过外部专业机构进行评估,提高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调整信贷结构,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合理配置信贷资源,科学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综合考虑信贷风险、成本补偿机制、政策扶持等因素,对资源丰富或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的地区,拥有技术基础、成本优势、政策扶持的企业,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的企业,以及关键零部件产能扩张及技术升级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3、加大金融产品和信贷管理模式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要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信贷管理模式创新,加快开发多元化、多层次信贷产品,除传统的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票据贴现等业务外,要加大为企业提供投资理财、财务顾问、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的力度,不断丰富和完善信用品种体系,逐步建立信贷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效机制。
4、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要严格按照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规定,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尤其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把好调查、审查关,综合考察企业综合竞争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发展前景和耗能、污染等因素,切实落实各项贷款担保条件,防止盲目投入,形成信贷风险。
5、加强贷后管理,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分析预警机制建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监测分析预警制度,加强对信贷资金使用的监控及流向的跟踪检查,控制集团客户、关联企业贷款风险,防止多头授信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要加强与当地政府、投资、节能主管部门的合作,逐步建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管部门的定期沟通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及时掌握风险变化趋势,定期完善客户信息资料,及时风险预警,切实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五、结语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应在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业务研判,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信贷审批体系,严控各种信贷风险,以实现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上一篇:开发区渔船整治工作方案
- 下一篇:开发区机关建设活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