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对农户福利影响综述
时间:2022-05-27 10:03:00
导语:信贷对农户福利影响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引言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方式,在我国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该信贷方式解决了农户生产生活中筹资难的问题,提高了农户规避家庭财务风险的能力。目前,尽管学术界对小额信贷的政策效果已给予了广泛的关注,认为贷款对低收入家庭资产积累和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已有研究中对于小额信贷的实施效果尚存在一定分歧。此外,小额信贷对农户福利影响的测度主要停留在收入、消费等变量上,未考虑农户的其他福利。国内外研究小额信贷与农户福利的文献大致包括三类:小额信贷对收入增加的影响研究;信贷改善福利和脆弱性的研究;不同区域和项目的小额信贷影响的实证研究(孙若梅,2006、2008)。典型的文献如:桑德菲尔(Sandefur,2010)对参贷群体所获福利的实证研究表明:小额贷款提高了农户收入水平,但收入的增长并未引起食物支出或儿童受教育年限的增加。施鲁德(Schroede,2009)通过测量越南不同信贷机构小额贷款的经济效果,发现贷款额的增加会提高家庭消费支出水平,且影响系数在0.193—0.212之间变动。内尔吉兹(Nargis,2008)将孟加拉国2700个随机样本分为三组(从未参贷、偶然性参贷、经常性参贷),并采用1998—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三组人群的总福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群体的福利水平都呈上升趋势,但经常参与小额信贷的群体增长最慢,从未参贷群体反而增长最快。因此,他认为应将小额贷款用于帮助最贫困人群,使其福利达到社会平均水平,以发挥其最大作用。阿萨德和迈特拉(Islam和Maitra,2008)通过比较参贷农户与未参贷农户在遇到生产生活中的冲击时的反应,发现参贷农户应对冲击能力更强,即小额贷款有利于降低农户面对冲击的脆弱性。从国内来看,孙若梅(2006,2008)对中国扶贫经济合作社的经验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小额贷款对农户收入的贡献程度与使用贷款次数及决定收入的其他因素有关,小额贷款主要通过非农经营投入影响收入水平。李锐、李宁辉(2004)则利用孔达卡尔(Khandker,1995)提出的福利模型分析了农户借贷行为对其福利状况的影响,细化了小额信贷对农户福利影响的途径,即农户受教育年限、土地规模等因素通过影响农户借款数额进而影响其收入和福利水平,发现借款对农户纯收入和福利状况在统计上有显著影响。朱熹(2006)分别建立收入和消费模型对农户借贷的福利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正式借贷和非正式借贷对农户收入和消费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刘燕丽(2008)进行案例分析得出小额信贷通过有效缓和农户脆弱性来防止农户陷入贫困的结论。王春蕊(2010)利用河北省幸福工程小额信贷项目10年评估调查数据,对小额信贷参与农村扶贫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小额信贷额度、项目类型和项目经营状况等指标对小额信贷政策的效果有显著影响。本文以某市为例,对福利指标进行拓展,研究小额信贷对农户福利的影响程度和方式。
二、数据来源及样本情况
调查地市是全国率先推行农户小额信贷的地市之一,小额信贷覆盖面广、实施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分两步进行抽样:第一步,采取典型抽样法,选取该市小额信贷政策推广最好的甲镇和乙镇为主要调查区域;第二步,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选取两镇中的A村、B村、C村、D村、E村5个村庄,共发放问卷220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84份,其中,参与贷款的76份,未参与贷款的108份。具体情况如表1。从农户获得小额信贷的渠道来看,样本农户中82%通过当地农村信用社获得小额贷款,11%通过商业银行,只有极少数农户通过民间信贷机构或其他方式获得小额贷款。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信用社与农户联系较多,手续相对方便简单;另一方面,其他金融机构宣传力度不够大,信息的不对称使农户无法做出新的选择。从农户的理想借贷金额来看,36%的农户选择1万元以下,21%的农户选择2万—4万元之间,34%的农户选择4万—10万元之间,9%为10万元以上。现实中放款额多为1万以内,但很大部分农户期望更高额度的贷款(2万元以上的达64%),当前的放贷金额难以满足农户较高的贷款需求。从农户的理想还款期限来看,39%的农户觉得1—3年较合适,34%的农户认为6个月到1年较合适。我们发现,农户是根据其生产周期和资金流动状况做出选择的。从农户贷款的用途看,67%的农户将全部或绝大部分(占贷款金额的80%以上)的金额用于生产性支出,这与当地的产业特征是密不可分的,当地多数贷款农户从事养殖、种植等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连续的资金投入和周转。
三、变量选取与模型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说明
本文将农户的福利定义为农户通过小额贷款在生产、生活中所获的好处。在国在国内外关于小额信贷与农户福利的研究中,大多以收入或消费近似替代福利,忽略了其他福利因素,如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经营规模、生产经营模式、教育、医疗等因素。为了全面考察小额信贷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本文选取收入、消费、生产经营规模、生产经营模式为因变量,并选取贷款金额、户主受教育程度等为自变量。具体指标及释义见表2。
(二)模型设定及结论分析
1.影响农户福利因素的模型分析。农户收入、消费、经营规模、经营模式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且上述4个变量分别受自变量X的影响,各个自变量Xi之间相互独立。针对福利的4项内容,构建模型如下:其中,X1表示农户贷款额,表示样本农户特征,包括户主受教育程度(X2)、土地规模(X3)、性别结构(X4)、理想还款期限(X5)、贷款资金用途(X6)、男性人口(X7)、劳动力人口(X8)、户主年龄(X9)。、、、分别表示各式的随机干扰项,描述各个自变量以外的因素对模型的影响。根据以上回归模型,通过Eview5.0软件处理,消除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并剔除不符合经济意义的因素后,得出如下分析结果:以上结果表明:贷款金额(X1)、还款期限(X5)、生产性用途(X6-2)对农户收入、消费、经营规模、经营模式均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影响,即贷款金额越多、还款期限越长、生产性投入越大,农户的收入、消费增加越明显,经营规模、经营模式变化越明显,而农户受教育程度(X2)对农户收入、消费、经营规模、经营模式均具有较显著的负影响,说明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收入、消费反而越低,经营规模、经营模式变化越不明显,这与一般经验不符,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经营环境和机遇等因素的差异,使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福利反而不如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户。
2.福利的测算与对比。本文在同一福利指标下建立总福利模型,分别量化参贷与未参贷农户福利,再将同一收入水平的两类农户的福利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得出小额信贷对农户福利的影响程度。模型设定如下:其中,、、、分别为福利因素Y1、Y2、Y3、Y4的权重,并且。为确定4个福利因素所占的比重,本文设计了有关农户福利因素的评分表,该表涉及福利的4个因素,每个福利因素设置0—5分。在调研中,农户对每个因素评分,若所评分为5,则表明该福利因素所占比重最大,为0则最小。将农户评分表中所附分值进行加总平均,得出收入、消费、经营规模、经营模式的权重分别为30.16%、19.05%、25.40%、25.40%。由此得出福利模型:Y=0.3016Y1+0.1905Y2+0.2540Y3+0.2540Y4以上结果表明,当收入、消费、经营规模、经营模式各增加1个单位时,福利分别增加0.3016、0.1905、0.2540、0.2540个单位。由此可见,大多数农户认为与收入或与收入相关的因素能较大改善其福利水平,而消费对福利的影响则较小。将样本各特征值代入模型,加权求和得出所有参贷农户福利变化量的平均值为19037.80,所有未参贷农户福利变化量的平均值为4552.62,参贷农户福利变化量明显高于未参贷农户福利变化量,即小额信贷对农户福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了进一步比较小额信贷对不同收入农户的影响,本文将农户按还款后年平均收入进行分组,分为低收入、较低收入、中等收入、较高收入和高收入5个收入层次,计算出各收入层次的福利变化(见表3)。从上表可得,两类农户的福利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即收入越高,小额信贷对农户福利的改善越明显。这一方面是由于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追求更高收益,往往将政策倾向于较高收入群体,更充分地满足他们的贷款需求。另一方面,小额信贷对农户福利的影响与农户原有的经济基础及农户使用资金的方式有关。即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往往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较强的应对能力,能更有效地使用资金创造效益,因此福利改善也相对明显。鉴于此,小额信贷机构和政府部门应对低收入农户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技能培训,优化其资金使用方式,增强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运用横向对比和多元回归的计量模型分析了小额信贷对农户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消费、生产经营规模等福利因素具有促进作用;而贷款金额、贷款投入到生产活动中的比例及参贷农户的还款期限则是影响农户福利的关键因素。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扩大小额信贷的覆盖面,使其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贷款需求
一方面,加大贷款在生活性或应急性消费上的投入,如教育、医疗、住房等。另一方面,将小额信贷的投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加大对养殖业、种植业等产业的投资力度,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二)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优化小额信贷政策
根据农户不同的生产周期,将其还款期限差异化;研发新的金融产品,推出小额贷款套餐服务,使其满足不同的贷款需求,如对部分从事养殖的专业户实施一定额度的联保。
(三)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兼顾公平和协调发展
一方面,不同农户由于原有经济条件、文化水平等的差异,参贷后获得的福利效果大不相同,这又大大加剧了贫富差距。因此,贷款机构和政府部门应对弱势农户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技能培训,优化其资金使用方式,改善其福利水平。另一方面,由于自然禀赋、政策推广力度及社会风气的不同,不同区域小额信贷的参与率及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这加剧了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对此,政府部门应予以重视并加强交流、互帮互扶,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四)重视技能培训,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研究表明,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并不是提高农户福利的决定因素,这与农户自身的技能和经营环境、机遇等相关。因此,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应注重培养农户的生产技能,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和机遇,提高其实践能力,促进收入和福利的提高。
- 上一篇:农村青春引擎实施方案
- 下一篇:企业信贷风险解析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