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信托生存和发展
时间:2022-11-29 10:22:00
导语:国内信托生存和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我国信托业的现状
2001年《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使中国信托业基本步入了规范运行的轨道。并将信托业定位于具有财产管理功能的中长期金融机构。截止2003年年底,共有59家信托投资公司完成了由“高度银行化的混合经营模式”向“专业化受托理财金融机构”转换为核心的清理整顿和重新注册登记工作,全行业共盈利15.5亿元。盈利企业比例高达92.53%。2004年信托公司的营业总收入45.7亿元。以上这些数据本将预示着信托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但2004年,个别信托公司的违规、陡然而至的德隆事件,使得“由乱而治”的中国信托业再度成为市场置疑的焦点。信托业到底能不能在我国得到持续发展?信托业的定位是否存在偏差?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信托存在的必要性。从国际经验和在我国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来看,信托业作为金融业的四大支柱之一,在金融市场中已显现出了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信托业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入世后,信托业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日趋显露,信托业的展业空间得以巨大拓展。同时,中国连续十几年创造经济增长率7%以上的奇迹,全社会对长期建设资金的需求非常强烈。居民个人的货币拥有量及金融性财产快速增长,社会保障资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住房公积金、各类公益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急待外部财产的管理安排,这些均要求迅速建立一个成熟的信托市场体系。
(二)信托业有区别于其它行业的突出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信托来源和信托投放的领域十分广泛。《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信托公司可以开展10项业务,其中主要业务有:资金信托、财产信托、投资基金、投资银行、信用证和资信调查;经营方式上有对外投资、贷款、出租、出售、同业拆放、融资租赁等;投资范围上可以是证券也可以是实业。投资领域的多元化使其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金融资产运作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第二,信托设计的灵活性为信托资产管理提供了巨大的运作空间。信托公司可以根据客户的喜好和特性,度身定做非标准产品,通过专家理财最大限度地满足委托人的要求。这种投资方式和产品的灵活性是券商和基金公司所缺乏的。第三,信托制度可以发挥“破产隔离”的作用。《信托法》中规定信托行为具有“信托收益权对抗所有权”。这一信托制度特有的法律效力,形成信托制度的债务隔离机制和破产风险隔离机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信托财产的安全,从而保障了受益人的利益。
二、我国信托业发展的瓶颈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自“一法两规”以来,我们对信托业基本思路的定位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信托业不能利用其优势快速发展呢?我认为目前中国信托业发展存在着一些瓶颈性问题:
(一)信托业发展面临外部环境制约
1、政府管制过严。由于信托业本身具有较大的风险,加之我国信托业发展的不成熟,使得政府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捆绑限制有余,支持和服务不足。主要表现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集合资金信托业务200份合同的障碍,信托产品私募性质的约束,信托产品流通机制的滞后等。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堵”甚于“防”的监管手段,甚至一些“秋后算帐”的行为使行业创新与违规难以界定,信托业务的拓展畏首畏尾,难以寻求突破。
2、社会信用不足和信用不良。信托首先是一种信任关系,即“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如果发生了信用危机,信托业就将无立锥之地。近半年来,因部分公司违规经营导致有关信托业的负面报道屡见报端,信托业的市场公信力跌入了低谷。旧的业务难以存续,新的业务无法拓展,形成了恶性循环。
3、分业管理的金融体制。一方面,信托产品的创新空间受到分业经营局限,信托产品的诸多功能难以体现。一方面,五次整顿后,信托机构所经营的非信托业被彻底剥离,将经营的银行业务还给银行,证券经纪业务还给证券公司,而由于信托市场的非专属性,使得本属于信托公司主营业务的基金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其他机构仍可进行,形成了不公平竞争。
(二)信托公司本身存在的问题
1、中国的信托公司存在严重的治理缺陷。我国的信托投资公司在成立之初大多脱胎于大银行和政府机构,国有企业所具有的“激励不够,约束力不力”等问题在信托投资公司身上同样存在,各信托公司实际上成了各部门、地方政府的全功能金融机构。许多省市都设立有自己作为“融资窗口”的信托公司。由此导致了许多信托资金的违规运用、不顾风险的关联交易等现象,使信托公司为了股东的利益而牺牲委托人的利益,积聚了极大的风险,也使信托公司丧失了信誉。
2、缺乏核心盈利模式。事实上,信托公司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投资领域的灵活性使其在面临众多选择的时候常常是无从选择。信托没有像银行、保险、证券那样形成他们专属的核心盈利业务,最终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优势和产业规模。更令人堪忧的是,此时信托公司与管理部门的博弈可能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即监管部门为了控制风险制定了相对严格的监管政策。严格监管下的盈利压力使信托公司出现短期行为和违规经营,引起潜在风险。然后监管部门又加大监管力度,如此反复,最终很可能信托业在这个怪圈中作为一个产业而逐步萎缩。
3、信托业的人才不足。立足于专家理财的信托公司却缺乏专业人才,这是目前信托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信托业是一个智力密集型产业,对人员素质要求很高。另一方面,我认为仍然是各个信托公司对具体从事的领域不明确,未来的业务流程不清晰,于是就根本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人。
三、我国信托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一)从宏观的角度,为信托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1、放松政府管制。要建设完善的监管体系首先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而不能因主观判断过多地进行行政干预。同时,中国入世谈判时,对信托业开放的限制基本上没有涉及,信托业很可能成为未来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分业经营的模式显然使我国信托公司缺乏竞争力。因此,政府有必要逐步放松对分业经营的管制,使信托业“金融百货机构”优势真正得以发挥。
2、加强信托业风险的防范。1制定更为完善细致的《信托业法》。纵观信托业发达的英、美、日等国家,除了一般的信托法外,还有根据不同信托品种制定的信托特别法,因此我国也须加快信托立法,使之对各个业务范围有具体的说明,对违规和创新领域做一个明确的界定,并为信托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设计提供依据。2成立信托业协会。在协调行业内部矛盾,建立标准信托品种的行业标准,树立信托投资公司的对外形象等方面,行业协会的地位是包括政府监管机构在内的各机构都不可取代的。3建立信托业资信评估制度。由处于相对独立地位的资信评估机构对各信托投资公司的风险,收益等进行全面权衡后打分,并将得分情况向社会公布。通过市场的压力迫使信托公司改善经营管理。
3、营造适合信托发展的社会信用环境。既然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信用水平极低的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必然要付出沉重代价,我国信托业的坎坷经历就是这种代价的真实写照。信托要重整旗鼓,必须先回归信誉。当务之急就要在完善信用体制的监管手段、提高监控效率、完备《信托法》相关司法解释、制定和出台行业配套制度及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认真记取教训,从规范抓起,从自身做起。要矫正治理结构,健全风险内控体系,规范从业人员行为,优化业务流程,完备信息披露制度,合力打造信托公信力,增强公众的信托意识。
(二)从微观角度,信托公司须构建持续的盈利模式
1、实现融资向投资的转变。前几年,信托公司大多从事以贷款为主的融资业务。诚然,融资功能也是信托的功能之一,但他能否成为足以支撑信托业生存和发展的经营基础呢?目前信托公司年费收入只在融资额的1%左右,在将本金和收益支付给投资者后,信托公司所剩无几。何况信托与银行相比做不到像银行那样的规模,也没有银行那样的流动性,竞争上处于劣势。所以我认为信托应该把经营范围放在投资管理上,运用组合投资的理念即通过集合性投资与集合性融资的匹配和战略联盟来实现风险的分散。
2、选定特点领域,突出品牌优势。截至2004年底,信托全行业总资产2784亿元。在目前经过重新登记的59家信托公司中,总资产大多为几亿元人民币,多者也仅为一二十亿。如此的资金规模,选择综合的盈利模式是不太现实的。信托投资公司必须采取市场细分的策略,结合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寻求在特定领域的竞争优势,实现项目向产品的转化。项目无法实现稳定经营,只有具有品牌优势的标准化产品才能反复的用,反复的带来收益。从当前看,我认为可以开发以下信托品种:1个人资金信托。目前我国城乡居民金融资产大约15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占比高达75%,如此高的储蓄率,意味着市场上有着强大的资产管理需求待有效释放。同时争得这部分资金也将保证公司信托投资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2产业基金信托。投资于实业经济的产业基金信托业务,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都无法涉足。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产业投资基金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前景,因此产业基金信托应该是我国信托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3公益信托。我国已经或即将建立规模巨大的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基金如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基金、扶贫基金、失业保险基金、教育基金、助残基金等。这些社会公益性基金数量非常可观,且都有保值增值的需求,如果能得到政策上的扶持这些公益基金将成为信托业务一个极大可供开发的“金矿”。
3、开发系列化产品,做大信托业规模。我们可以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系列化信托产品。这样不但可以使产品规模在经营约束的范围内做大,而且前期的项目成本能够在后期得到不断摊销,使得开发此类产品的成本显著降低,通过不断的复制,信托公司可以获得稳定持续的信托收益。
4、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专家型人才。信托业要创造高利润并通过较高的收益回报于客户,必须立足于真正达到专家理财的资产管理水平,从而赢得市场,增强公信力,提升品牌。
- 上一篇:监察分局廉政工作年度汇报
- 下一篇:国内消费需求状况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