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高校贷款风险的预防和策略
时间:2022-04-12 05:47:00
导语:漫谈高校贷款风险的预防和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高校扩招开始,高校为加速自我发展的进程,大胆引进银行贷款进行建设。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在利用银行贷款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防范贷款的财务风险已成为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名为《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社会蓝皮书称,为了扩建或吸引人才,部分公办高校向银行大量举债,并热衷于圈地和参与大学城建设,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10亿元至20亿元,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1500亿元至2000亿元之间。本文就高校如何防范银行贷款风险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高校贷款可能引发的风险
(一)高校财务风险
现实中,高校普遍缺乏风险观念。高校贷款普遍有建设规模大、投资期限长,且多用于购置土地、后勤、教学科研用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重点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的特点。但由于还本付息需要极大的开支,给学校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加上贷款结构的过度集中,在还贷高峰到来时,学校往往还处于建设工程收尾阶段,各项工程和师资力量配比尚未进入正常教学和科研阶段,每年还本付息将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银行金融风险
银行一般认为学校是国家的学校,不会倒闭,很多时候在贷款审批过程中未严格按商业贷款条件审查,也不设立担保或财产抵押,这一做法虽极大方便了学校申请和使用贷款,但却造成了学校在贷款上的随意性。因此一旦高校资金链断裂,引发财务危机,势必影响银行贷款的按期收回,将造成大量的呆滞贷款,引发金融风险。
(三)政府财政风险
按照我国目前法律的规定,高校在民事活动中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国家对高校贷款没有实施过多干预。但事实上高校大规模贷款的风险最终还将由政府来承担。当高校正常活动因贷款无法偿还而受到影响时,或者银行给政府施加诉讼或者破产压力时,政府不得已要为高校的贷款“买单”。长此下去,如果这种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政府承担的风险会越来越大,必定会造成财政上的重大损失。高校贷款负债越来越多,引发财务风险的可能也越来越大。高校普遍资产负债率偏高,而收入增长空间有限,偿债能力极其弱小,一旦资金链开裂,将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高校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贷款风险最终将转化为国家财政风险,加大政府监管控制力度迫在眉睫。
二、防范高校贷款风险的对策
(一)高校要完善贷款的风险管理体制
由于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作用,高校在人、财、物的消耗上,不能十分准确地计量,但高校对于财务风险一方面可通过市场调查、理论分析来掌握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及其程度,另一方面可通过一些技术方法来预测和抑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建立高校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
1.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高校应建立贷款风险防范预警机制,要坚决防止脱离实际大搞建设而形成的债务风险,坚决反对一切追求奢华、超标准的浪费行为。贷款高校必须基于自身财力的可能制订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在总体规划之下,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偿还能力,确定贷款项目及贷款额度。高校不可把利用贷款作为融通资金的主要方式,要在切实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动脑筋、想办法,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整合现有资源,合理调度资金,力求通过自有资金的有效运作,减少贷款额度,降低贷款成本。在充分研究国家有关贷款政策和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国家政策和资金市场利率走势以及项目建设进度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通过优化贷款资金结构,降低贷款成本,减少财务风险,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按照贷款本息归还的时间、额度要求,有条件的高校要预提贷款风险准备金,合理安排调度资金,避免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出现延期还款损失。高校还要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对贷款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贷款资金管理领导小组应定期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项目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和纠正。
2.合理确定贷款的额度。高校贷款既要考虑学校建设规模、发展规划对资金的需求,也要考虑学校的偿债能力。从理论上说,高校贷款的最大值=年平均还贷能力/年贷款利率,当此值最大时,学校的多余资金将全部用于支付贷款利息。高校合理的贷款规模不能超过学校的偿债能力,学校年度内支付利息、偿还贷款本金时不能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而无偿还本金的能力,这是不可行的。因此,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历年的结余资金与学校一定时间内将产生的结余资金之和来确定学校贷款的最大值,尽最大的可能来规避风险。
3.加强高校贷款的项目管理。在贷款投资有关项目时,应事先深入进行市场调查和可行性论证,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信息资源与人才资源,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动态的财务信息,做到敢于贷款,更善于贷款。高校贷款资金应优先用于解决制约高校当前和未来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及对高校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为了确保专款专用,要对项目资金流量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加强对贷款资金投向的监控,确保贷款资金百分之百用于既定的建设项目,不得将贷款资金用于对外投资(含对校办产业投资)、科技开发、捐赠、支付罚没款项以及平衡预算抵补日常经费开支的不足等,严禁用贷款资金提高或变相提高人员待遇。学校在贷款资金使用上必须坚持效益原则,既要努力扩大收入,又要严格控制办学成本,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银行要加强防范风险意识
我国高校目前大致可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即“211”工程院校、省级重点高等院校和大专院校,各基本层次的高校在学生生源、分配、财务收支、声誉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高校贷款在不同学校的风险程度及综合回报不尽相同。因此,为控制风险,银行应对各高校区别对待,严格控制高校贷款规模,并将贷款目标重点定位于前两个层次的高校。另一方面,各商业银行要规范自身的行为,有效控制对高校贷款总量,合理调整结构,实行差别政策,综合考虑对高校贷款总量和比例,适度控制高校贷款的规模,在积极优化存量贷款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和用好增量贷款。从银行内部来说,要加强内控管理,规范业务操作,严格高校贷款事前审批,完善贷后管理机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在放贷前对高校贷款规模、利率高低、还款期限、未来可预期收入和偿还能力等进行科学评估,控制总量、防范风险,使高校贷款从资金源头得到控制,减低贷款风险。
(三)政府要强化风险监控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调控职能作用,加强对各高校贷款特别是财政贴息贷款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提高贷款资金使用效益。要确保高校的贷款专款专用,提高投资的使用效率,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一是对高校每年投资的项目、规模进行反复论证,通过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做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二是在贷前对高校用于基本建设的贷款投资项目,进行认真审核贷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确定贷款的额度;三是加强对贷款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监督,使贷款的资金完全用到贷款建设的项目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贷款投资资金的正确使用,避免国家财力的损失浪费,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真正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规范筹资的法律法规都是针对企业的,规范高校筹资行为的法律法规还是空白,导致高校的筹资渠道不很畅通。因此,应通过法律法规明确高校的筹资行为,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提高高校的竞争能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 上一篇:小议如何加强跳远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 下一篇:小议心理护理在骨科病人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