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关系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17 02:13:00

导语: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关系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关系研究论文

摘要: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是公共财政,市场经济下的信贷是商业信贷。同时两者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分析了信贷财政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但由于目前的经济环境,必不能分清两者之间的界限。

关键词:信贷财政化;交叉运行;小额信贷

1财政分配信贷分配的关系

信贷是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项目。信贷有偿,而财政无偿。但现阶段,信贷资金财政化的倾向却日趋明显。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对政府的财政亏空不可能熟视无睹,一般都要设法解决。财政赤字是世界上每个政府都不可避免的,当赤字出现时,政府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向央行借款、发行国债、向国外借款等。这些积极的措施不但可以弥补赤字,还有利于树立政府良好的信誉形象,从而引导一国的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但我国的财政在法律规定不能向央行透支的条件下,仍将“央行垫支,财政能还就还,不能还就算了”作为其常用的途径,这与日本法律允许但财政从未向日本银行透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颇具我国特色的“点贷”就充分反映了信贷分配财政化的趋势。“财政点,银行贷”,虽然一方面促进了一些大规模建设项目的完成,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样的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的存在妨碍着央行的货币发行,对市场经济的运作有着不小的危害。财政在这样的“特权”保护下让银行为自己的过失买单。这样的纵容必定形成不了财政和信贷分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进入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恶性循环。

用有周期性、有偿性的信贷分配补充甚至代替没有周期性、无偿的财政分配,破坏了财政和信贷分配之间本应保持的“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财政的占用,使得银行贷款凝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信贷应有的活力不断减弱。原本盈利的资金用于非生产领域补充财政的资金不足,背负起较高的机会成本,原本周转的资金陷在不良贷款或是财政的长期投资中,成为信贷活动正常进行的隐患。信贷的被迫“越轨”加大了银行的运作困难,延缓了银行企业化的进程。财政与信贷分配纠缠不清,不能提高央行的独立性,根据市场原则发行货币、制定货币政策,服务于市场;不能让商业银行真正企业化,卸掉一身包袱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中国不能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

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中央调控监督的制度不完善,地方政府“瘦中央肥地方”等因素都是财政和信贷分配形成良好关系的绊脚石,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划清界限是一个长久努力方向。

2在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中寻求效率

在我国经济转型这个特殊时期,财政和信贷分配必然是不能完全划清界限了,怎样在财政和信贷交叉运行的条件下实现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就拿与财政分配和信贷分配都有密切关系的小额信贷问题来说,小额信贷在孟加拉取得的成功激励着世界各国大力推行小额信贷。我国的小额信贷目前存在着以下问题:(1)利率市场化难以推进。一方面,小额信贷面向低收入人群,贷款的额度不大,且没有抵押。因此需要较高的利率以弥补成本;另一方面,较高的利率又是低收入贷款者所难以承受的。(2)资金来源的持续性无法得到保证。利率由于没有市场化,明显低于国际上正常的小额信贷利率,使得小额信贷大多收不回贷款或盈利不足以抵消成本。银行、农信社等盈利性机构介于此,也都不愿意办理小额信贷业务。财政便成为小额信贷的主要来源,政府划拨经费给扶贫基金。但这种做法首先不是经济手段,其次无偿划拨的扶贫基金浪费、贪污和挪用的现象也非常严重。

在这样的情形下,笔者认为财政可以适当地将“明补”改为“暗补”以提高信贷分配的效率,帮助我国小额信贷走出困境。中央制定出评价小额信贷业务开展业绩的标准,定期评定各银行和信贷机构的业绩,并根据评定结果对各金融机构分层次奖惩,以弥补小额信贷本身可能带来的亏本,提高金融机构对小额信贷的热情。

在这种“暗补”制度下,财政不仅避免了资金层层下拨的困难,也帮助了小额信贷利率逐步市场化,加快了小额信贷由扶贫拨款向金融产品转变的进程,同时还提高了信贷分配的效率,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嵩.和谐社会直面财政分配职能弱化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2]张顺来.论财政分配的经济效益[J].湖北财税,2006.

[3]马雪彬,樊莉.商业性小额信贷发展前景与现实障碍[J].金融视界,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