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论文
时间:2022-04-16 05:46:00
导语: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立足于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的风险管理,从风险的特点入手,对目前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继而提出提升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特点因素措施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网点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针对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和分析,一方面可以有效识别产生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管理漏洞和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问题因素分析,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特点
1.因素的不确定性
形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有的是由于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所造成的,有的是由于柜面人员风险意识和能力不足所造成的。因素的不确定性无疑对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防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危害的严重性
由于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涉及的种类多样,风险覆盖面大,是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近年来,因商业银行柜面风险所引发的案件层出不穷,涉案的金额也越来越大,给社会、金融行业、柜员及客户均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或损失。从某商业银行一级分行组织的全行依法合规业务检查中发现,有问题的业务数量达20278笔,涉及柜面业务的问题有14480笔,占总数的71.4%。
3.风险的隐蔽性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涉及种类广、业务量大,因此其风险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账户的开销、现金的存取、支付结算业务的清算,任何的管理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风险的发生。风险的隐蔽性往往在于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哪个环节才被重视,才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弥补漏洞。例如:出现临柜柜员私自授受特殊业务的风险,银行柜面业务管理设置了授权交易;出现因柜员岗位职责不清所造成的风险,银行规定了严格的柜员岗位不相容制度要求。
4.收益的无果性
一般而言,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具有相关性。收益越大,风险也随之加大。然而商业银行柜面风险却违背了此规律,因为它并不能给商业银行或客户创造相应的收益。
5.风险的人为性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通常不是由于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或信用风险所造成,而主要是由商业银行柜面管理体制不严谨、柜面临柜人员的业务操作不当、对相关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度不强等原因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人为风险。
二、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因素分析
1.管理制度的盲目和波动易造成管理指示不明
我国商业银行柜面管理规章制度随着柜面业务的调整和拓展经常做补充和修正。从原则而言,规章制度是轴线,业务围绕制度的要求而开展。管理制度的制定不能是随机或盲目的,而应该立足于时展的背景,前瞻性地关注银行柜面业务的拓展渠道和发展方向,在人员培养、客户需要、业务拓新、风险隐患等问题上做充足的准备。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柜面风险管理的系统化建设明显不足,缺乏前瞻性和统筹性。以办理业务来说,商业银行还不能从大局中较好地把握业务的总体发展趋向,缺乏宏观领域的对应风险管理手段,继而不能很好地在微观层面上做具体而细致的管理制度设计,包括决策、执行、处理及反馈等。商业银行的制度往往是跟着业务后面走,开发一项业务补充一项管理制度,新的柜面风险出现才调整原有的管理条例。再比如,目前商业银行柜面管理制度对一些业务收费标准没有出台统一的规定,致使各家商业银行各自为政,在具体的操作中不能划一;部分管理制度没有充分考虑实施的可行性,以致造成柜面操作人员被动违反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的盲目性和频繁波动极易造成操作者的执行意志不明,对业务规范模棱两可,难以领悟其宗旨。
造成以上管理盲区的主要原因在于:(1)激烈竞争促使银行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业务,但配套的风险管理保障没有跟上;(2)宏观经济管理机构相关的管理制度缺乏。
2.柜面操作人员的鉴别风险意识与抵抗风险能力不足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的主体是银行柜员。银行柜员的鉴别风险意识与抵抗风险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柜面风险的发生概率。总体来说,柜员的鉴别风险意识和抵抗风险能力主要集中在对业务操作过程的整体把握,而或多或少忽略业务自身的要求和特点。打个比方,柜员在办理客户挂失业务时,关注的是客户挂失身份是否真实、挂失条件是否具备等因素,很少考虑挂失原因是否合理或挂失处理结果是否符合常规。殊不知,一些违反常规的业务往往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柜员对柜面业务的风险意识、风险态度、风险能力及所采取的手段都直接影响到业务的最终成效。另外,在一些柜面业务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柜员往往明知相关的制度规定,而实际操作却背道而驰:虚假交易时有发生;对资金长款、短款进行违规处理;空白重要凭证领用及签发简约操作等等。
产生如此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1)银行对员工的柜面业务风险识别和防范的相关教育和学习还很苍白,没有把风险的危害性宣传到位,致使许多员工对柜面风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了;(2)银行关于柜面风险的奖惩管理制度还没有真正落实,造成执行制度与否一个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规避风险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在银行追求效益的利益驱动下,银行柜员每天都处于高压的劳动强度和繁琐的柜面操作流程中,其鉴别风险意识和抵抗风险能力已残留得弱不禁风。
3.风险管理手段与柜面业务需求不吻合
目前商业银行实施的一些柜面风险管理手段与柜面的业务需求、业务操作特点吻合度不高。例如,银行要求网点内部的款项调剂要加盖出入库单,但是柜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款项之间的调剂发生频繁,繁琐的款项调剂手续消耗了柜员许多的精力和时间。又如,商业银行为了加强内控管理,设置临柜柜员和主管柜员等不同岗位,要求临柜柜员一旦遇到特殊业务时,需要经主管柜员的授权才能处理该业务。然而,在实际的柜面业务操作中,经常会出现临柜柜员业务量繁重,授权主管柜员却闲置无事。人员设置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减缓了业务风险而是增大了风险的隐患。
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1)银行柜面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没有切实考虑到一线柜员的具体工作特点和工作需要,使得有些管理制度反而成为办理柜面业务的绊脚石;(2)银行柜面风险管理手段有些还没有抓住风险的实质,繁琐并不代表严谨。如何在效率与效果中寻找平衡点也是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所需要关注的内容。
4.风险管理信息的不对称
要想做好柜面业务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首先要对柜面的业务风险信息有一个全面、准确地把握,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但是目前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以业务为典型,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均承担大量的基金、保险等业务,打破原有的吸储者和放贷者的角色,兼职为各项业务的“代言人”。就银行而言,通过开办业务,收取相关的手续费,扩大知名度,实为一举两得。然而,在获利的同时,商业银行或多或少忽视对被单位相关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风险管理信息的不对称容易造成被单位在利益的驱动下,对银行和客户片面夸大其收益。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易将银行作为业务的风险最终承担者。这无疑会增加银行柜面业务的潜在风险。
引发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1)宏观调控领域还没有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使得不同的金融机构各自为政,造成风险信息阻塞;(2)商业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与被机构就柜面业务的风险状况、风险承担等信息没有做到完全的市场化,透明度不高。
三、探究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以人文本,从源头抓管理
人是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制度的执行者,从源头抓管理,即要做好管理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全方位工作。(1)商业银行柜面风险管理要走出以往制度只约束基层柜员的方式,把评定和审核的范围扩大到单位分管领导、主要负责人层面。一旦一线岗位出现柜面风险,要层层分摊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把制度制定者与执行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从上层领导开始全员注重柜面风险隐患,提高风险防范意识。(2)关注员工的自身利益,尊重员工,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切实站在一线员工的立场上,考虑员工的各方面需求。银行要抛开只讲效益不要质量的做法,注重员工长远人生规划和发展,通过组织各项学习和竞赛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员工识别柜面风险的意识和抵抗柜面风险的能力。(3)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机制。对违规违纪现象既要加大惩处力度,同时也要建立柜员风险补偿制度,平衡激励与约束机制。(4)银行还要加大网上银行与电子银行的安全管理,为柜面客户的分流创造条件和环境,缓解柜面操作人员的业务量和工作强度,便于其集中精力做好柜面风险的控制。
2.加强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1)商业银行要加强柜面风险管理的力度,对柜面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严格要求不相容岗位职责相互分离;柜员的权限卡要按照事权进行划分;对各项业务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按流程规定办理;加强对授权业务的管理与审核;对违规违纪现象及时处理。
(2)按照“机构扁平化、业务垂直化、前后台相分离”的原则,整合并加强事后监督职能部门的功能,努力做到监测动态、发现疑点、及时处理的一条龙管理方式;对二级分行全辖营业网点需要集中处理的资金汇划、票据交换资金清算、跨行业务清算等,都由二级分行会计业务处理中心集中处理,统一管理。
(3)建立健全柜面业务考核考评系统。针对网点、柜员的柜面风险控制管理、风险防范措施和效果等进行及时的跟踪考核,把柜员的业务量、营销业绩与风险管理业绩作为综合考评的依据,并把此依据与柜员的个人奖励与岗位提升挂钩。
3.借助高科技手段,完善管理方法
借助于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商业银行柜面业务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无疑也会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比如,打破以往人工鉴别客户身份的方式,代之以身份鉴别仪、电子验印技术等,极大地提高了鉴别的准确率和时效;又如,柜员的签到由以前的权限卡签到发展为目前的指纹签到,提高了柜员操作的安全性。
(1)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高科技的管理方法,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对柜员的业务操作流程、业务处理方法等进行及时的考核与鉴定。
(2)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的优势,加快业务的受理速度,有效分流柜面客户群体,缓解柜面的业务风险压力。
(3)商业银行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风险监控与预警系统,能够对所收集的柜面业务信息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和业务监测,改进监控的质量。
4.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规避柜面业务风险
行业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有助于银行了解行业间的发展动态和风险因素,了解柜面业务的操作流程和风险隐患,了解客户群体的信息,以及有效规避风险的措施。
(1)打通银行业之间的信息阻碍,建立共享资源库;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资源库掌握柜面业务的开展情况及客户的各项信息。
(2)加强与行业及客户之间的关系维护,建立柜面业务跟踪分析、客户意见定期回访、产品营销反馈等信息资源库;加强银企之间的信息互通,真正建立银企风险联防机制。
参考文献:
[1]蒋曙明:亮剑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J].新理财,2007.4
[2]姜文瑞王冬梅: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研究[J].金融论坛,2007.1
[3]李万龙母秀红: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几点构想[J].西南金融,2002.12
- 上一篇:会计业务流程探究论文
- 下一篇: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