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变信贷结构调节措施
时间:2022-09-01 04:20:50
导语:经济转变信贷结构调节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引言
在保增长的政策背景下,银行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规模经营来追求盈利的改善。这种经营策略在信贷环境宽松时相对有效,但当全球经济面临复苏、各国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或将要退出时,银行业不仅要面临信贷风险的防范问题,也要面临经营方向的调整问题。“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转型对金融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决定一家银行盈利能力的不再是信贷规模,而是信贷结构与信贷风险的管理能力。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在把握当前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合理调整信贷投放的规模和方向,创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信贷支持。
二、银行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
经济结构调整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旋律,产业结构调整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工作。在银行间接融资占主导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又与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密不可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由此引起的信贷结构调整,既是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律,了解产业结构与信贷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商业银行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公司金融业务战略。
首先,银行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宏观经济中的产业结构与信贷结构系互动关系。产业结构决定信贷结构,同时,信贷资金在不同产业间的分布,也会引致产业结构的变动。
其次,经济发展史上,信贷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的例子屡见不鲜。日本的产业政策久负盛名,二战后40多年中日本银行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安排信贷投向,有力地推动产业升级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德国制造业的发达,也与德国银行业持续地提供中长期信贷密不可分。一个反例是英国,其银行业长期偏爱贸易融资、忽视产业融资,不愿意发放中长期贷款,使英国错失了产业转型的机遇。
再者,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信贷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家电业的繁荣,90年代加工出口产业的发达,都受益于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支持。2003年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后,基于盈利和避险目的,商业银行提前布局有潜力的产业,并不断从夕阳产业退出,加速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对1991—2005年我国产业结构与信贷结构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信贷比例增长率每增加1%,该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增长率会增加0.14%。例如,“煤电油运”是我国的瓶颈产业,2005—2009年间大量银行信贷超前投向“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与我国经济的城镇化发展相适应,银行对安居工程、商品房等房地产业的贷款也大量增加。这些行业的信贷占比均远高于其产值的GDP占比,信贷支持力度超前,大大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
三、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驱动因素分析
(一)调整信贷结构是参与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需要
目前,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升级周期缩短、企业竞争明显加剧,这些市场经济的动态特征使得银行业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对信贷结构的调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调整期间出现的新兴产业给信贷结构调整提供了机会和实现价值的“舞台”;另一方面,作为结构调整微观主体的企业在调整中也向商业银行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商业银行要想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就应当顺应竞争态势,积极主动利用其特有的金融调节功能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作用,引导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变化,以信贷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进而实现自身的最大效益。
(二)信贷结构调整是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客观需要
有效的信贷结构调整不仅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实现信贷结构优化和资产结构最优化,同时也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环节。结合宏观经济形势顺应企业、行业生命周期,通过主动退出潜在风险的信贷市场,进入优质信贷市场可促进推动信贷结构的调整,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这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从外延式增长到内涵式增长的内在需要[1]。从贷款质量结构上分析,虽然部分商业银行完成了不良资产的剥离,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和支付能力仍然隐含着潜在的问题。有效的信贷结构调整是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的重要手段,可提高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拓宽信贷资金使用渠道,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促进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
(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意味着银行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十二五”规划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提高国内消费水平,目标由追求“国富”转为“民富”,为商业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提供了拓展空间。其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伴随着企业的重新洗牌。商业银行通过控制信贷流向来进行产业筛选,重点扶持国家发展的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第三,区域的协调发展也是“十二五”的重要目标,由此带来的跨区域转移也相应成为银行业关注的重点。第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将为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意味着竞争的加剧。
四、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策略
信贷结构的调整,不是暂时性和局部性的调整,而是长期性、全方位的调整。这是一个渐进、长期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立足自身优势,实施有计划、有重点、差别化的发展战略。
(一)加强分析研究,做好信贷结构调整的基础工作
商业银行要夯实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增强对外部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敏感性,对各类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抓住重要风险点和趋势动向,对信贷结构调整政策进行重新评估,包括行业政策、客户准入标准等,积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调控,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从行业入手,立足于客户,落实到产品,体现区域特色,细化工作信贷政策,着力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从战略高度确立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
(二)建立行业预警机制
任何行业都有其生命周期,这一规律和周期会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只有认真分析行业发展阶段,控制行业的信贷总量,才能从总体上控制贷款风险。目前国内银行仍缺乏既有定性又有定量化的信贷分层次预警机制,造成对个体风险的敏感性判断不足。银行可通过建立总行———省级分行———市级分行的分层次预警机制,总行通过重点加强宏观的产业分析,提出宏观信贷政策;省级分行应结合本地区实际重点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跟踪分析预测,具体指导基层行的实际操作;市级分行要重点监测企业的现金流量等第一还款来源。同时,加强对第二还款来源的跟踪。在当前形势下,要加快建设风险预警机制,密切监测贷款资金走向和各行业、企业的效益走势,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同时,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为信贷经营提供决策支持。
(三)制定有效的信贷准入措施
1.加大对重点项目和重点客户的支持力度。《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这同样是商业银行竞争发展的战略业务领域。目前,对国家紧急启动的建设项目,特别是已核准审批的投资项目,商业银行要及时跟进,主动做好与财政和企业资金衔接配套,加快信贷进入进度,紧紧围绕抓住国家重大投资机会带来的业务机会,拓展优质信贷市场,通过积极主动信贷进入,确保取得较大的优质市场份额。
2.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十二五”国家经济增长战略已经由追求速度转向偏重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将进一步加强。广大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遇来临,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市场也伴随着新的机遇。因此,商业银行应在全面深入分析区域经济结构、主导行业、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等特征基础上,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积极支持有市场、有技术、有效益、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发展,关注新兴产业小企业。因势利导更多地采用贸易融资、票据业务等适合小企业特点的产品来满足其合理融资需要,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营效益,合理优化信贷资金运用期限。
3.关注新兴行业和新兴企业,不断地挖掘和积累储备优质客户。银行应积极主动地发展新的优质客户,深入研究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对成长性较好的新兴行业和新型企业,特别是新能源企业和低碳经济概念企业,从一开始就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制定适合其产业特点的信贷政策,针对不同发展阶段采取差异化信贷策略,提高对产业的分析能力,量身定做金融产品,进一步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成本。
4.加大对产业转移的融资支持。商业银行应在当前资金规模有限和投放节奏受控的情况下,灵活运用票据贴现、押汇贷款、对外担保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出口拳头产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加大对中型优质客户的支持,做好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确保将重大市场机遇转变为真正的市场份额。
(四)合理优化信贷期限结构
近年来,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长期、稳定的收益,大部分银行不断调整短期资产,增加长期信贷资产,甚至有些银行不惜牺牲流动性而增加长期贷款。此类贷款又有两种主要模式:一类是政府主导型、非营利公益性项目贷款;二类是商业型、由企业还款的经营性项目贷款,此类贷款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虽然中长期贷款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在资本项目开放后,中长期贷款由于期限长,风险隐忧受信贷体系紧缩效应的影响将加深。贷款投向持续向中长期贷款集中,容易导致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剧,加大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因此,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在优选行业和客户的前提下,适时、适当扩大流动资金贷款和中小企业利率的上浮幅度,提高流动资金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的投放比重,加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五)调整信贷区域结构,合理分配信贷资金
由于地区的经济基础、资源优势和发展建设不同,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量也不同。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不同区域间的梯度发展和区域转移,由依靠“单极增长”转向依靠各区域“多轮驱动”来弱化外部冲击。新一轮区域振兴规划密集出台,银行要密切关注国家区域政策,制定好区域经济支持政策,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合理分配信贷资金投量,尽量使信贷资金的供给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定位相一致,同时利用区域结构分散信贷资金的风险。
(六)以产品创新为手段,加大信贷结构调整的力度
信贷业务创新包括信贷产品创新和信贷管理方法创新等。在信贷产品创新上要充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开发出与商业银行自身相适应、与客户实际需要相符合的服务品种[2]。在信贷管理方法创新上,简化贷款审批环节,推行贷款时间承诺和贷款额度承诺制度。同时在商业银行传统的消费金融领域,创新消费金融产品,简化贷款流程,提高服务水平,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
- 上一篇:农发行信贷结构情况及完善建议
- 下一篇: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的约束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