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信贷歧视现象分析

时间:2022-06-26 08:57:00

导语:民营企业信贷歧视现象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营企业信贷歧视现象分析

摘要: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外界压力,譬如信贷歧视。本文着重从司法体系、政府干预、金融体系及民营企业自身条件限制四个方面,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在外部融资时遭遇的信贷歧视问题。

关键词:经济;民营企业;信贷歧视;融资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民营经济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也构成了中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2018年9月国家发改委新闻会,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2700万家,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但中国民营企业却一直面临着政治与社会的双重歧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严重阻碍,特别是难以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根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1DJY052)对2000多家民营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高达53.8%的企业认为,当前对企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是资金不足的问题。银行贷款是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有必要对民营企业遭遇信贷歧视的深层原因作出分析。

一、法律对产权及合同实施的保护有限

法与金融理论(LaPortaetal.,1998)认为法律对金融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法律实施有助于公司获得外部融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公司的绩效和价值。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民营企业很难完全依赖法律体系以寻求对其产权及合同实施的保护(McMillanandWoodruff,2002)。当司法体系在保护民营企业的合同实施等方面的效用有限时,将增大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也会提升银行向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因此银行将对贷款给产权无法得到十足保护的民营企业持审慎态度,进而提高民营企业向银行申请借款的难度。

二、政府官员的权力设租

当出现市场失灵时,为了弥补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往往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市场进行干预,以更好地调控经济。但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阻止这只“手”更好发挥的障碍,例如权利寻租与权力设租。JosephE.Stiglitz认为,寻租是个人或厂商投入金钱和精力获得租金,或从政府获得好处的行为。寻租产生的原因一般与政府官员对经济的不必要的干预相关,并会造成社会整体福利的损失。在转型的经济中,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民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为了更好地争夺资源,部分民营企业难免出现向政府官员寻租的倾向。另一方面,部分掌握经济资源配置权的官员也易滋生腐败思想,主动向民营企业设租,利用职权向民营企业索取贿赂,甚至任意增加不必要的管制手段以干扰民营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对私有企业随意进行掠夺(Johnsonetal.,2000),Shleifer和Vishny(1998)将这种情况下的政府官员形容为“掠夺之手”。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在2008年的调查报告《中国民营企业为什么长不大》中,揭露了我国部分官员干预民营企业的主要方式——缴费和摊派。由于当前我国司法体系的不完善,这类官员的行为难以受到法律法规的有效监管、遏制。当民营企业受到这类“掠夺”时,往往敢怒不敢言,惧怕向上级相关部门当面质询,最终只得选择默默忍受。这一现象无疑会增加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从银行贷款的审慎态度出发,相比国有企业与政府联系紧密的先天优势,显然后者更易获得银行的贷款,而民营企业将再次遭遇信贷歧视。

三、金融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民营企业受到信贷歧视的原因之一。国有银行垄断的低效率造成了银行业严重的信贷歧视,首当其冲的便是民营企业,使其无法顺利进行外部融资(卢峰和姚洋,2004)。由于金融市场欠发达,市场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民营企业很难以直接融资等方式通过市场获取足够的经济资源,因此银行贷款成为了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角色主要由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扮演,虽然银行业一直在进行改革,国有银行在面临信贷决策时开始以经济原则为导向,但信贷资源的主要配置权仍掌握在国有银行的最终所有者——政府手中,因此在信贷资源的配置中,出于政策等原因,天平难免向国有企业倾斜,民营企业受到的银行信贷支持相对较弱。另外,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了公司的资本结构理论,Ross(1977)将信息不对称理论引入资本结构分析,该理论认为管理层可以通过资本结构向投资者传递信息,通常情况下,负债的增加传递的是“好消息”,预示着管理层对公司的发展更有信心,从而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根据这一理论,民营企业无疑陷入了一个“怪圈”——信贷歧视将影响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使其无法通过信息传递效应提高公司价值——这将进一步加深自身遭遇信贷歧视的可能性。

四、自身条件的约束

除了以上来自外界环境的制约,民营企业也受到来自自身条件的限制。国有企业的声誉在市场中具有信号传递的作用,有助于增强银行的信任,从而改善银行对国有企业贷款的风险评估。但民营企业在这一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首先,我国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自身资金有限,因此在借款时难以有足够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担保;其次,由于结构单一,经营范围通常较为局限,对风险的分散能力较弱,因此操作风险较高;最后,区别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缺少类似政府部门等作为强大后盾,当无法履行债务契约的情况发生时,民营企业往往面临巨大困境。出于以上原因考虑,银行在履行其控制风险、提高效益的职能时,常常将民营企业视为高风险借贷对象,民营企业面临信贷歧视的可能性自然相对较高。

五、结语

2019年2月,中办国办发文再次要求银行在贷款审批中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歧视性门槛,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要减少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歧视,除了向银行提出硬性要求,加强司法体系对民营企业产权的保护、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健全的金融市场、减少来自地方官员的阻力等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卢峰,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1).

[2]李广子,刘力.债务融资成本与民营信贷歧视[J].金融研究,2009(12).

[3]周磊.中小企业融资难探讨[J].企业导报,2012(5):52-53.

作者:王若璧 单位:四川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