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粮食收购信贷管理研究
时间:2022-04-03 10:54:40
导语:市场化粮食收购信贷管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前,随着粮食产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农发行粮食信贷主体业务正由政策性收购为主导向政策性、市场化收购双向并举发展阶段转型。而市场化粮食收购是以收购企业为主体、以市场购销为导向、以“购贷销还”为特征的粮食企业与基层农发行自主经营行为,具有地域差异、季节差异、品种差异、行情差异的本质属性,因而在实际操作上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复杂性、差异性的特点,更加需要基层农发行信贷管理人员进一步深入企业、掌握实情、适时监管、主动服务、灵活经营。
一、贷前检条件,看落实
市场化粮食收购,是粮食购销企业自主收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项目,基层农发行对此项贷款的贷前调查主要从用途合理、经营可行、风险可控三个方面加以审查。具体为:(一)查粮源,看收购借贷的合理性。要总体调查本区域年度粮食播种面积和长势情况,预测总体产量和品质,据此认定企业申请贷款总额和收购总量的可行性。(二)查企业,看收购借贷合规性。要进一步调查借贷企业和粮食销售下游企业的粮食经营资质和实力,包括有无“粮食收购(加工)许可证”、企业自有资金实力、近年来经营能力(包括仓储能力和生产加工能力、年销售量等)、企业征信调查、企业法人和主要高管个人素质情况等,据此判断企业申请贷款收购粮食的实际性和可行性。以上项目的调查结果均应通过借贷企业的年度评级授信报告的形式,于收购借贷之前予以确认并上报到上级贷款审批行。(三)查合同,看收购借贷真实性。要本着市场化收购“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原则进一步审核粮食收购企业(借贷企业)与粮食销售企业(下游客户)之间签订的《粮食购销合同》。必须明确:一是粮食收购及借贷总量(总额)、收购价格区间、收购品种、收购(借贷)期限、粮食存放仓库地点及仓号等具体要素;二是明确收购保管运作方式,规定由收购企业自主开展粮食收购、享有粮食产权、承担收购保管责任、履行还贷付息义务;三是规定粮食销售价格和双方费用分摊标准、规定由销售企业(下游客户)于贷前缴纳合同保证金的额度、明确双方分批提货销售及还贷期限、利息分摊比例、保本销售及亏损托底方式等要素,提前锁定粮食销售风险,确保借贷企业拟借贷收购的粮食经营项目达到“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目的。(四)查仓库,看收购借贷安全性。根据收购借贷企业提供的拟收购粮食存放仓库,客户经理贷前必须现场进行空仓验收,以防止危仓存粮、转仓粮骗贷现象。(五)查代付,看资金兑付的有效性。基层农发行、粮食收购(借贷)企业要于收购开秤前与收购资金乡镇代兑付银行(农商行、邮储银行等他行的乡镇网点)签订《粮食收购资金代兑付三方协议》,明确其三方执行政策、代兑共管粮食收购资金的责任、义务和服务方式、业务流程,以切实保障售粮农民“粮出手、钱到手”,共同服务好粮食收购资金兑付的“最后一步”。
二、贷时检流程,看兑付
收购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应当坚持“钱随粮行,封闭运行”原则,重点实施以下检查:(一)查进度。根据企业实际收购入库粮食的收购进度和农户售粮结算码单逐笔、及时增加贷款资金的下划,并要做到:一是核打码单,市场化收购一般采用手工填写的收购码单,重点应当核查其数量、金额、价格、品种,其中:收购价格要在合理的价格范围,防止虚开码单、瞒报收购;二是据实增资,在首笔投放收购铺底资金基础上、在核定的贷款额度范围内根据实际收购入库进度增加贷款投放,逐笔下划收购资金,以保证钱随粮行。(二)查账款。看企业的银行账户,查企业收购资金收支明细,与信贷资金下划、兑付使用项目核对,看企业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挪用或截留款项现象;查代兑付银行账,主要是看贷款企业在乡镇代兑付银行(如农商行、邮储银行的乡镇网点)开设的“收购资金收付往来临时账户”的流水记录,看收支明细与企业的粮食收购结算码单是否在农户姓名、银行卡号、兑付金额、兑付日期上保持一致,检查企业或代兑付银行网点是否存在集中兑付、不按实、按时兑付到售粮农户的现象,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个别农户在售粮后因急于农忙没有及时到银行兑付而延误几天的现象属于正常,但大规模、整体性出现代兑付、积压兑付、延迟兑付的现象,就要详细调查收购企业是否存在违反政策不按时兑付或先收购、后兑付,防止收购“阶段性打白条”,倒逼农发行信贷资金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检查与监管。(三)查库存。一是检查企业库存实物账,看企业实际收购入库与贷款使用、收购进度是否相符;二是核查库存实物,收购季节,客户经理一定要经常性到仓核查粮食收购与保管的库存现场,逐仓检查核对粮食库存,根据收购进度和大致的仓容量,通过目测其仓库内堆放粮食体积的占地面积和高度、坡度,大致核查仓库的实际存粮量,检查与收购进度及当期库存量是否相符,如相差悬殊,则要详细询问产生的原因:如实际库存量小于收购进度,则存在虚开码单套取资金嫌疑;如实际库存量大于进度,则存在企业筹资自营收购与申报借贷收购粮食混仓收购、混仓存放现象,都应当详细调查,及时监管纠正出现的具体差额和产生原因,并督促纠正。(四)查兑付。采取随机走访、跟访的形式,现场检查售粮农户从验粮、过磅、入库、划单、兑付全程,看收购企业及代兑付银行网点是否执行《粮食收购资金代兑付三方协议》,确保售粮农户随到随兑、足额、及时兑付,防止延期兑付、压款少兑等违规现象。
三、贷后检查防风险,促回笼
企业当季粮食收购结束后,客户经理应当按照“保库存、促销售、防风险”的原则实施以下流程操作:一是收购结余资金上划收贷。收购结束后,收购企业应当将未使用结余货币资金全部上划农发行收贷,同时,客户经理应当根据企业上报累计粮食收购总量、累计收购贷款总额,详细核对农发行与收购企业之间的收购贷款总额、粮食库存总量、分仓明细粮食库存量及库存值,使企业实际占用贷款总额与企业实际粮食收购库存值总额达到数量相等、价值相符,企业粮食实际库存量及库存保管账、实物台账与农发行库存台账、CM2006库存管理系统库存总量、分仓分品种一一核对相符,以此达到银企一致,规范贷后管理。二是购销双方粮食认定。督促粮食收购企业与粮食销售企业(下游客户)共同逐仓验粮并签订《库存粮食质价量确认书》,以此达到双方共同确认所收购粮食标准,以确保后期粮食销售。三是粮权公示。客户经理按粮权属性、品种、数量金额和仓号逐仓签发并逐仓张贴《粮权公示》。《粮权公示》项目为:粮食存放的地点、仓号、品种、数量、收购金额;粮食属权,必须标明“本仓库粮食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某某县支行粮食收购贷款形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不得抵押担保或对外清偿债务,不得查封保全”字样,督促企业及时张贴,依法主张粮权,保全信贷资产。四是督促企业按实际收购入库进度和实际库存量、品种、价值逐仓制订粮食库存“仓囤卡”,并及时在仓库张贴,以此明确粮食保管责任。五是动产质押。根据借贷企业实际借贷收购的粮食库存量和价值额,客户经理应当及时到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申报办理企业粮食库存“动产质押”文本资料并提交县行行长、企业法人双方签字、单位盖章后,交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粮食收购贷款的“动产质押”登记,以此保障收购贷款的对应物权,防范风险。六是日常查库。收购结束后,客户经理应当经常性查库看“粮面”,企业一般都要在仓库做“平粮面”工作,即将仓内收购时散乱堆放的粮食全部摊平,形成仓内平整美观的“粮面”,“粮面”高度就是全部库存粮食的体积高度,是收购结束时实际存粮量的衡量标志。因此,客户经理平时查库,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定要爬上粮仓顶端查看“粮面”,并与收购结束时、上次检查时的“粮面”高度作比较,以判断企业是否有擅自动库行为。七是销售还贷。根据企业贷前签订的粮食销售合同和销售期限,实地查看企业销售进程,对已经履约销售的粮食,要先查货款归行、再现场检查出库数量及仓号,核对归行货款与实际出库粮食占用贷款价值、数量的相符,最后全额收贷;对未能按期履约销售的,要提前督促收购企业和下游客户及时履约销售,企业按《粮食购销合同》归还本合同涵盖的最后一笔收购贷款时,贷款行应退还企业借贷时由下游客户企业所缴存的全部“合同定金”,并抵充货款归还贷款,以按期实现粮食库存和收购贷款季节性“双结零”。
总之,随着粮食产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农发行粮食主体信贷业务将呈现出复杂多样、个性差异的特点,信贷监管必须深入企业、掌握实情、主动监管、灵活经营,唯有如此,才能在市场化经营的条件下掌握农发行信贷管理主动权,加大信贷支农有效性,切实防范信贷风险。
作者:张国华 单位:农发行江苏省金湖县支行
- 上一篇:中长期信贷业务转型研究
- 下一篇:粮食信贷业务发展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