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棉油市场化业务发展建议
时间:2022-03-13 11:14:41
导语:粮棉油市场化业务发展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山东分行主动应对粮棉油市场化改革,努力维护和巩固粮油信贷主体地位,为确保全域粮食安全发挥了关键性作用。2018年以来,山东分行累计投放粮棉油贷款143.9亿元,其中夏粮收购贷款67.2亿元,占全省收购量的52.1%。(一)强化调研明确思路。一方面,主动对接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走访省直相关部门,摸清政策及产业情况,掌握客户营销资源。另一方面,深入基层调研制约业务发展的症结所在,出台《关于加大粮棉油产业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支持重点、客户群建设和信贷风险防控的具体要求。(二)积极对接优质客户。一是对中粮集团旗下的2家公司以及鲁粮集团开展高端营销。二是逐一摸排省内排名靠前的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确立十大营销重点客户,指导基层行进行对接。三是与省粮食局开展“粮安”特色支部共建,联合申报认定41家国家级重点支持粮食龙头企业,36家省级重点支持企业。(三)创新推广信贷模式。一是因地制宜推广“政府基金增信模式”,支持当地大型购销企业。二是因企制宜推广“保证保险担保模式”,由中华联合财险山东分公司为农发行贷款提供保险业务,以此投放信用保证保险贷款。三是产销衔接推广“产业融合搭桥模式”,支持优质龙头企业向上衔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组建产销联盟。四是发挥优势推广“地储企业经营贷”,支持具备条件的12家地方储备企业适度开展市场化经营。(四)支持全产业链发展。先后探索并推广中裕公司三产融合小麦循环产业链、西王集团玉米集团化全产业链和渠风公司小麦、玉米双产业链优势互补等信贷支持模式,有效解决支持粮食实体经济的“桥”和“船”问题。(五)全力防控处置风险。一是联合本省“智慧粮库”项目,共同研发库存远程监控、银企对账预警和查库履职监测等系统。二是从产业链、投资链、融资链、担保链和信息网、关系网6个维度,强化风险防范前瞻性管理,逐风险客户制定维护方案。累计收回不良贷款1.2亿元、风险贷款3.84亿元。
二、当前粮棉油市场化业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层发展意愿不强。有的行认为只要不出现“卖粮难”和“打白条”问题,农发行就可以不支持粮食收购业务;有的行认为粮棉油市场化业务风险大、收益小,将业务重心和资源配置倾斜于中长期业务。同时,因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之尽职免责政策配套不到位,造成部分机构人员有怕出风险、怕被追责的“自保”心理,支持市场化购销业务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二)主体业务优势弱化。受多年依靠政策性收储的信贷策略影响,市场性收购优质客户群体严重缺失,业务增长后劲不足。目前全省市场化粮油贷款客户102家,其中购销贸易企业仅18家,较2010年减少51家;产业化龙头企业84家,较2010年减少108家。另一方面,农发行的利率优势逐渐弱化,加上贷款资金使用不灵活、粮棉油条线的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和结构不平衡等原因,客户营销和维护均处于不利地位。(三)体制机制有待优化。一是办贷流程过长影响工作效率。二是信贷审批权限过度集中在省级分行,管理责任多在基层行,权责不对等。三是贷款产品和服务手段不够完善,产品用途划分过细,并且分属不同条线,难以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四)风控压力持续加大。多数粮食购销类企业资产较少,利润空间微薄,可担保资源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经营面临较大的信贷风险。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民营市场收购主体的市场份额继续增长,信贷风险诱发因素同比增多。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干预企业风险,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也更加困难。
三、推进粮棉油市场化业务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明确业务发展的具体路径。1.构建粮棉油全产业链业务格局。一是支持粮食生产能力提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程为重点,积极推广粮食优质品种、绿色生产技术和田间工程建设。二是支持粮食加工能力提升。经测算,山东省近几年的粮棉油加工领域,就有近600亿的资金需求。建议支持一批示范市、县和示范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地方特色粮食食品产业化。三是支持粮食物流能力提升。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粮食物流规划线路节点城市的支持,打造对接北粮南运的主通道,并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强化粮食进口业务。四是支持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设,助力粮食产业集群实现绿色、生态、循环发展,推动粮食企业线上线下的融合,打造专业、市场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2.建立多元化优质客户群体。一是深化与涉粮央企等大型集团的战略合作,以总对总模式明确授信、用信额度,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化发展规划,由分支机构因地制宜抓好落实。二是发挥好骨干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成立粮食产业联盟,培育一批守信用、会管理、善经营的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公司+基地+农户+产业”等经营模式。三是确定客户维护原则,以“进入有效,政策引导,退出有序”的管理理念,允许贷款企业有进有出,分类施策,加强企业风险信号的预判和监测,对存在风险的企业应提前制定预案,择机退出。3.打造政策性特色产品体系。发展粮棉油业务,农发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打造特色产品服务体系,避免与商业银行同质化竞争。应加快整合现有信贷产品,梳理信贷政策,加强研究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支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信贷产品。4.健全粮棉油市场化业务模式。一是传统购销业务模式,支持优质客户适度扩大市场份额。二是订单收购信贷模式,支持企业以订单生产方式,向下游客户支付生产费用资金;支持具备条件的客户直接参与农村土地流转。三是龙头企业原料储备模式,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粮油收购旺季,集中采购原料,降低生产成本。四是购销联营模式,支持购销贸易企业、储备企业与龙头企业达成供需联合,实现“购储加”对接。五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支持龙头企业以“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六是供应链发展模式,通过支持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企业的资金链和物资流,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化为供应链整体的可控风险。(二)持续完善信贷政策体系。一是进一步优化办贷机制。建议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将客户评级、授信、用信以及担保人评级、担保调查合并进行,同时增强办贷各部门的协同能力,树立大局意识,多亮“警示灯”,少当“拦路虎”。二是进一步放开准入和审批关口。建议在准入方面,增强准入把关能力,适当降低准入标准;审批方面,科学核定省、市、县行的信贷审批权限,健全责权利相对等的差别授权机制。三是创新担保方式和风险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增加担保物范围,推进农村承包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等资产抵押试点,依法开展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权等质押贷款;加快推动政府信用保证基金的建立;批准有需求的分行参与地方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的设立,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四是实施差异化的客户管理政策。在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允许省分行根据客户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管理制度。例如,对配合度和综合收益高的优质客户,适度放宽“双结零”的政策要求。(三)健全完善发展保障机制。一是提高粮棉油业务的考核比重,出台风险承担与奖励对等、权责对等、奖罚分明的营销激励机制。二是拓展低成本资金来源渠道。建议总行积极向上申请协调,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农资金交由农发行结算拨付,强化涉农资金监管。三是完善尽职免责机制。对因区域性金融风险、行业市场风险导致的不良贷款,如办贷管贷过程中没有道德风险,建议从轻处理相关责任人,并给予处置政策支持和充足的化解时间;尽快研究出台系统的尽职免责管理办法,明确监管岗位的职责边界,解除员工后顾之忧。四是选优配齐粮棉油信贷队伍,让更多年富力强、有责任心的同志投身粮棉油信贷工作。推动二级分行、县支行设立粮棉油信贷业务部,人员配备按总行信贷人员“三定”要求落实。(四)正确对待和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在鼓励粮棉油业务发展的现实阶段,应实事求是,稳中求进。既要充分调动各级行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挖掘客户资源,同时又要讲究稳扎稳打,防止由于过度追求发展速度,导致工作标准降低,埋下风险隐患。二是业务发展与履职的关系。在粮棉油市场机制运行良好的情况下,农发行不一定非得投放很多贷款,但既不能因为工作原因导致履职不到位,又不能仅满足于不出现履职问题而放松业务发展。只要条件允许,粮棉油业务能做多大做多大,能占多少市场份额就占多少。由于各地情况不一,有的行不具备条件,也不宜设置过高目标。三是统一标准和区域差异的关系。信贷政策既要有标准统一,也需要实现区域的差异化,做到因地制宜。对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应在发展定位、业务重点和信贷政策上都有所区别,同时根据各行管理水平、风险度控制等因素,制定不同的信贷管理政策。
作者:农发行总行专家委员会第五调研组
- 上一篇:住房公积金信贷资产证券化思考
- 下一篇:粮油信贷业务市场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