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贷风险思考论文
时间:2022-09-10 05:07:00
导语:企业信贷风险思考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联企业是一个与单一企业或独立企业相对应的概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迅速推广,关联企业也渐呈迅猛发展之势,关联企业的发展及关联交易的盛行,给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
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关联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关联企业是指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共同控制另一方,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的关系企业。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集团企业、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家族型企业等都属于关联企业。
关联企业的成因较为复杂,从其运作模式剖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单个企业的经营范围受到限制,为适应多元化经营追求更多利润而成立关联企业;二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扩大市场份额、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成立关联企业;三是部分外资企业为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规避税收而成立关联企业;四是出于本企业多头开户、融资和担保的目的而成立关联企业;五是为便于企业内部资金调拨、财产转移、规避银行和税务监管,达到逃债、逃税目的甚至实施各种欺诈而成立的关联企业。对手关联企业形成的原因应该有充分的了解,从信贷管理的角度来讲,对上述第四和第五种关联企业,应该予以特别关注。
关联企业之间必然发生关联交易。一般而言,关联交易是指构成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这种交易既符合市场交易的形式,又具有企业内部交易的性质,是介于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交易之间的交易范畴,由于关联交易往往不是竞争性的,所以具有很微妙的内容。
集团内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可以避免许多信息搜寻、谈判签约等方面的交易费用,同时将市场交易转变为内部交易,减少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经营风险,最终有利于提高集团整体竞争能力,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关联交易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只要这类交易不损害其他方的利益,就是一种正常的交易行为。但是,有些企业或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其对企业的控制权或重大影响力,不按等价有偿的原则进行关联交易,或逃避税收,或侵害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这就是不正当关联交易。
二、不正当关联交易的表现形式
虽然不正当关联交易往往采取比较隐蔽的方式,但企业的经营活动一般都会在财务上有所表现,只要能够发现相应财务指标异常的规律,就可以判断上市公司存在不正当关联交易的可能性的大小。以下是与不正当关联交易相关的部分财务表现:(1)大股东股权比例高;(2)关联方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比重大;(3)关联方其他应收(应付)款比率高;(4)其他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大;(5)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高;(6)营业外收支净额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大。
一般来说,银行最关心的是借款企业现在或未来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而部分关联企业虽然达不到银行授信标准的要求,但为获取银行授信,则往往会千方百计地通过关联企业交易来隐瞒问题、粉饰报表,以达到银行的客户准入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虚增资本。关联企业通过相互之间的投资和转投资行为等,可以人为地虚增企业资本金。比如某一企业有多项对外投资,但被投资的子公司注册资金均可被抽走再用于注册新的公司,只要借款人合并报表上的企业总资产未能达到理想的规模,这样的把戏就一直可以继续下去。
(二)虚增利润。关联企业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独立核算,但关联企业之间往往在整个集团内又相互配套,甚至互为商业购销客户,这些在理论上为上市公司通过内部交易调节合并数据提供了一个平台。有相当一部分集团公司在经营状况难如人愿时,利用内部关联企业的关系或与控股股东的关联企业关系,寻找各种合乎逻辑的借口,通过采取诸如买卖商品、转移价格、转让其他资产、提供劳务、租赁、提供资金、委托投资、托管经营、资产重组、签署各种协议、合约的方式,在关联企业之间进行关联交易,向与之相关联的公司转移利润。
(三)转移主要资产或生产能力。通过关联交易,多个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可以比较随意地在所控制的企业之间转移主要的资产和生产能力。
(四)关联担保。担保措施是银行防范授信企业偿债风险的有效补救措施,对银行而言非常重要。然而,部分关联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将合并报表上“资产”庞大而并无多少实际资产的“空壳”集团公司沦为担保机器;有些集团公司虽然有一定的实际资产,但由于为多家关联企业提供担保,其或有负债已远远大于其实际资产,一旦借款企业无力还债,集团公司也根本无力承担担保责任。此种形式完备的担保贷款,已实质上异化成一种信用放款。
三、关联企业融资过程中隐含的信贷风险
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管理毕竟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当前大多数的金融机构对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还未能及时制订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也未建立科学、规范的关联企业评价体系和标准。因此,在信贷决策中主观判断的成分偏多,无形之中也就造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具体而言,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联企业过度融资的风险。从形式上看,一般关联企业各成员的贷款量不是很大,但由于其从属企业受控制企业的支配,从属企业以自己名义获取的贷款往往被控制企业挪作它用,控制企业通过从属企业间接获得贷款。如果将关联企业群体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来看待,则控制企业贷款量往往大大超过其应有的授信额度,形成过度融资。一旦其生产经营出现问题或资金链条断裂,银行贷款就有产生损失的可能。典型的如德隆系企业,在危机爆发时,德隆系相关公司已超过120家,帐面资产逾1200亿,涉足包括矿业、旅游、零售、汽车、农业、食品在内的数十个行业。通过下属子公司直接投资参股、借别人的名义间接出资、由下属券商坐庄等方式,德隆至少控制了10多家上市公司及17家金融机构。由于过度融资和实业经营不善,最终导致资金链条断裂,为此,中国数家国有银行估计损失了上百亿元的资金。
(二)担保失控的风险。担保是债权银行转移其贷款风险的安全保障措施之一。但对关联企业贷款来说,担保制度常流于形式。实践中、控制企业要求从属企业为其贷款担保或为其他从属企业贷款担保的问题较突出。从属企业以自己的名义提供保证担保,在法律上是可行的。但实质上,由于从属企业往往没有相应的能独立支配的财产(从属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常常被利用作为追求整体关联企业或控制企业利益的资源和工具。在某些极端的情形下,从属公司的设立往往只是为了增进另一家公司的经营而
已),也就无所谓有代为清偿能力。这种保证,对债权人会失去意义,使贷款实质上处于一种无担保或担保能力不足的状态,提高了其风险程度。
(三)信贷资金被挪用的风险。借款人按用途使用贷款是我国金融法律法规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关联企业中,由于关联方关系复杂,关联交易比较隐秘,信贷资金的真实用途往往难以控制。从属企业以自身名义获取的贷款往往被控制企业挪作它用,不仅为违规经营提供了土壤和手段,也难以真正体现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势必会增加贷款风险。
(四)遭遇金融诈骗的风险。由于关联企业的各成员均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承担股东的有限责任,因此某些关联企业中的控制企业也常常利用这一公司法人制度逃避契约或法律义务,牟取非法利益。如控制公司资本不实而空壳运转,设立数个公司用来转移资金逃避债务;以从属公司的资金(包括信贷资金)收购控制企业或其他关联企业的无效资产,使其经营发生困难甚至破产等。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往往碍手法人人格独立原则,无法向真正接受信贷资产的控制企业或其他关联企业直接追索还款责任,使大量的贷款无法收回而蒙受极大损失。
四、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防范
关联企业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关联交易的隐蔽性给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尤其是信贷资产保全工作带来了风险。总结信贷业务实践中的有关经验教训,并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来防范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视贷前调查工作。鉴于目前关联企业法律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及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信用状况,贷前调查工作对手贷款决策、贷后管理以及可能进行的信贷资产保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表明,不少问题贷款的出现以及问题贷款的保全工作之所以被动或者收效甚微,与贷前调查工作的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贷前调查中,要多渠道收集关联企业的信息,认真审查合并会计报表,做好对候选借款企业的财务分析,尤其要认真识别不正当的关联交易。一要着重了解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否规范(公司人员、资产、财务是否与公司控股股东分开等)、关联企业之间的组织结构模式、业务运营模式、管理运作模式(尤其是财务管理模式)、企业的重大资产状况及其产权归属。二要尽量弄清楚所有关联企业间的关联关系(包括但不限于股权控制关系)、关联企业间的财务关系、关联企业之间的紧密程度以及关联企业之间的往来情况等。三要认真分析中介机构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结论,特别是对合并报表的分析。四要了解借款人真实的资金需求,也就是信贷资金的用途。五要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控制关系对候选借款企业还款能力的影响。
目前银行在积极开拓民营中小企业贷款市场。民营中小型企业具有市场反应灵敏、机制灵活等优势,但也普遍存在控股公司过度控制、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股东法律观念和信用观念淡薄等问题,因此尤其要注重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贷前调查,并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认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贷款风险。
(二)针对关联企业贷款的授信,做到统一授信和个别授信相结合。对关联企业的风险进行防范,首先在于对关联企业集团进行统一授信。统一授信可以使关联企业避免因资本或资产的虚增而导致的信用膨胀,从而可以防止分散授信情况下集团授信总量的高估,同时由手关联交易只是使有关利益在集团内部进行分配,统一考察集团整体授信承受能力可以消除集团内部控制方式造成的人为影响,降低企业集团的整体信用风险。
对控股结构型管理模式的集团企业,要对集团统一授信与成员企业单独授信进行双重风险控制。这是由于这种类型的成员企业比较独立,可以自由地对外融资,虽然母公司对于公司拥有财务和经营的决策权,但子公司毕竟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其目的首先是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首先服从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因此也要对于公司的信用度进行有效地控制。
(三)对关联企业贷款要选择合适的借款主体。由于关联企业背后常存在一个企业集团,而企业集团内部组织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同;集团本部即母公司的性质也不同。银行应根据母公司的不同性质,确定借款主体。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从事核心业务或拥有获利较大的业务的企业作为借款主体。如果母公司对成员企业的控制能力强,且母公司本身拥有核心资产或核心业务,也可采取母公司统一融资方式。在合同安排上,由母公司与贷款行签订总的融资合同,同时要求实际使用借款的子公司或成员公司向贷款行出具承诺,明确同意接受总融资合同的约束,从而使母、子公司成为共同债务承担人。此种方式相对子子公司借款、母公司担保方式而言,其好处是贷款行对集团客户的授信控制更易于操作,同时从法律角度来说,一旦发生违约,贷款行可及时追索母公司,避免中间环节。
母公司对成员公司控制力不强,本身没有核心资产或核心业务的,或本身为投资控股公司,其净资产很少,且对外投资大大超过《公司法》规定的50%的,应由符合借款条件的子公司作为借款主体。
(四)担保方式的选择中要注重物的担保,杜绝担保的形式化。在信贷业务实践中,选择对关联企业融资担保方式时,应以抵押、质押等物权担保方式为主,要杜绝或避免为了形式上的完美或追求对制度形式上的遵守而设定担保,使担保的设定失去实际意义。尤其要避免关联企业之间互相提供保证担保。少数商业银行为了落实信贷担保条件,在发放贷款时,往往偏重考察保证人的担保是否合法,而忽略保证人是否具备真实的代偿能力,某些关联企业中的控制企业往往利用商业银行上述经营过程中的偏差,令其从属企业为其或其他关联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从而既能达到获取贷款的目的,又能有效地将经营风险转嫁给债权银行。
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果控制公司拥有较多从属公司股权且从属公司股权易于变现,银行也可要求控制公司为从属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这样一旦从属公司不按约定及时足额偿还债务,银行即可直接要求控制公司履行担保义务。而控制公司作为控股公司,银行在追索其保证责任才可以通过追索控股股东,进而执行控股股东持有的从属公司股权,从而避开严格的股东有限责任的限制,将控制公司与从属公司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实行统一的风险控制。
(五)强化贷后管理工作。由于关联企业之间关联关系复杂,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常常发生变化,关联交易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对贷后借款人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和信贷资金流向的跟踪就显得更为重要。贷款发放后除了要及时了解借款人生产经营和财务情况的变化,还要了解股权结构和对外投资情况的变化,最为重要的是密切跟踪信贷资金的走向和真正的用途,采取借款人定期提供用款情况报告、对借款人进行帐户监管、与借款人关联企业的开户银行密切联系等一切可能的措施防止信贷资金被挪作他用。
- 上一篇: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业务分析论文
- 下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