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及风险防范对策
时间:2022-08-27 08:56:00
导语:独家原创: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及风险防范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商业银行是风险聚集的焦点,信贷风险更是重要。本文研究了重庆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对信贷的需求和供给状况,分析了中小企业信贷面临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等宏观经济形势,以及银行自身存在的机构人员、方法手段、信贷流程等方面问题,并对加强信贷风险防范、促进信贷业务和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金融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对策
重庆中小企业发展较快,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银行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日渐提高,中小企业群体已经成为各家银行的客户目标,这对数量巨大、资金需求旺盛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对各家银行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机遇,那么,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就成为双方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
一、重庆中小企业发展及信贷现状
近年来,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蓬勃,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重大影响。但资金紧张、融资不畅的现象也时常困扰着中小企业。
与大企业贷款比较,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要大大高出对大企业,原因在于大企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而各家银行出于竞争的压力,对大企业的贷款利率基本上是采取下浮方式。同时,从成本构成来看,虽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需专职人员管理,各项经费支出相对多一些,但仍覆盖在上述贷款利率高出的范围之内。实践证明,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收益水平要明显高于对大企业贷款的收益水平。
尽管如此,中小企业仍然普遍存在贷款难问题,和全国情况一样,重庆的金融机构仍满足不了中小企业高速发展的资金需求。重庆市总商会拥有的68000余名会员中,中小企业占95%以上,它们的融资现状都不乐观。据重庆市委统战部经济处的一份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企业均认为,当前发展的主要困难是资金瓶颈。不少中小企业虽然有技术、有市场,甚至有很好的项目,但往往因为几百万、几千万的资金缺口,被卡在了起跑线上。
二、中小企业信贷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小企业信贷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
1、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造成世界经济的动荡与衰退,对我国实体经济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冲击: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萧条,中小企业产销双降、亏损严重,经营举步维艰,尤其是出口型企业更是提前进入“寒冬”。更重要的是,这场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造成的冲击仍在逐步显现,影响将进一步加深。今年以来,我国信贷增速一直在高位运行,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25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信贷量占了很大一部分,这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信贷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保证银行业持续健康运行,应引起银行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
2、我国银行业信贷投放现状。今年以来,我国信贷增速一直在高位运行,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25万亿元,这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信贷高速增长的同时,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保证银行业持续健康运行,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出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对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加大信贷支持的同时,全面加强信贷结构监测分析和评估,对辖区内信贷资金投放的结构、节奏和进度的动态信息,要及时把握,心中有数。从最新的统计数据看,在贷款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银行业贷款质量继续改善。银监会统计数据表明,第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继续保持了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下降”的态势。3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107.7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了0.38个百分点。同时,贷款拨备覆盖率提高了7.5个百分点,达到123.9%的水平。这一切,都为银行业持续稳健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银行风险管理机制和能力大幅提升。一是贷款准入更严格,对新投放的贷款严格把握条件和坚持内外审批程序,比如必须有土地、环保和国家立项等方面的保证,内部严格实行审贷分离,绝不会用放松贷款条件来扩大规模。二是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注意有保有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按照我国产业政策调整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重点支持那些代表先进生产力、未来有稳定发展方向和稳定现金流的行业龙头企业,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灾后重建、企业并购、企业创新等方面,具体的行业包括铁路、公路、电力、能源等;对于高污染高耗能低水平的项目,一律不贷。三是风险管理更科学,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按照科学严格的标准对减值贷款进行分类认定和计提减值准备,有效保证了减值贷款数据的可靠性和减值准备的充足性。四是监督机制更健全,董事会、独立外部审计师和内设稽核等部门加强风险管理,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这些机制的建立,有助于防范信用风险,实现良性循环。
(二)正视中小企业信贷面临的银行自身问题。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贷应该采取积极而又审慎的态度,特别要注意以下问题:
1、信贷风险管理机构及人员问题。银行信贷部门机构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完善,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是贷款部门的贷款员,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主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时审查,都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加之一些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风险意识薄弱,缺乏自觉维护银行整体利益的观念,违章操作、越权、人情贷款甚至以权谋私等行为皆有发生,远不能满足实际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
2、缺乏完善的贷后治理工作。贷款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就企业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状况及企业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等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和参与,这种只“放”不“问”的做法必然导致逾期、呆滞、呆帐贷款的增多。另外,贷款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不挂钩,缺乏明确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3、信贷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采用定性方法者较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建立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如缺乏对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企业破产失败预警模型等科学定量模型的开发和使用。另外,银行电子化起步较晚,缺乏关于企业详尽完整信息的数据库,缺乏成熟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
三、加强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的对策
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到这场危机对金融机构的冲击的长期性,在积极扩大有效投放的背景下坚持科学发展、稳健经营的方针,在合规经营、风险可控和资产质量稳定前提下加大有效信贷投放。
(一)完善信贷内控制度,防范业务运作风险。
1、加强信贷风险机构建设。银行可根据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审、贷、查”相分离的内部制约机制,成立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款稽核等信贷管理机构,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能和权限,机构之间要相互独立,互相制约,为降低信贷风险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
2、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商业银行也是一种企业,应当具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哲学,使银行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理念和价值判断,以银行的使命目标、伦理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自觉自愿、心悦诚服地为使银行整体效益极大化、金融风险极小化而努力工作。以强化风险意识为核心,全面增强信贷人员的素质和信贷人员风险意识。
3、健全风险预警和评价机制。建立贷款风险预警体系,对企业因财务变动、经营状况变动、重要管理人员变动等所导致的问题贷款的可能出现发出及时的报警信号,使信贷人员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减少或避免损失。实行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价,就企业的管理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生产经营状况等诸多项目进行打分,然后加权平均得出总分值,并确定其风险级别,进而确定其贷款方式和贷款定价等。
(二)科学设计贷款流程,不断优化信贷机构。
1、强化贷前风险防范与控制。在完善银行贷审会制度基础上,要重视下述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强化信贷员的信息搜集分析职责,明确责任,提高信息甄别能力。二是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审查制度。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适当简化贷款审查程序,建立授权授信制度,并借鉴国外银行经验,逐步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标准化技术手段,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三是建立中小企业信息系统,除企业的财务信息、信用记录外,应注重企业主的个人素质、信用、能力、企业技术、产品、市场现状与前景等软信息。四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信用评级指标要注重中小企业的成长性、盈利性等要素,同时充分发挥信用评估、信用担保等中介机构的作用。五是根据企业风险、信用等级实施不同的抵押担保制度。如信用贷款、保证人担保、专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法人代表承担连带责任贷款等方式。
2、加强贷中监控与帮助。一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动态监控。信贷员要定期、不定期对企业进行访问和检查,重点监控企业的贷款投向,项目进展、技术、产品和市场动态,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二是加强对企业的增值服务。利用银行的信息、技术、人才优势,及时为企业的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提供相关信息咨询,并重点对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帮助,以提高企业经营成功率,掌握更充分内部信息。三是建立中小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预警指标,以更好把握企业的发展动态,控制风险。四是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退出机制。通过动态监控,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采取相应处理方法,保全银行资产。
3、重视贷后控制与补救。一是规范贷后治理程序和内容,从信用发生到收回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科学的治理程序,明确各环节治理内容和要求,建立考核制度。二是做好贷款风险分类工作,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克服因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对信贷治理造成的不利影响。三是建立和完善一套具体、具体的贷后检查考核治理办法,把客户检查过程、信息分析过程、预警预告过程、客户退出过程等纳入信贷工作整体考核范畴,切实将贷后治理工作做到制度化、责任化、精细化。
结语:信贷业务是风险业务,中小企业贷款是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要高度关注放贷冲动下的风险隐患积聚,一方面要科学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加大中小企业贷款力度,保持信贷投放对经济支持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又要排查风险,坚持做到信贷投放与风险管理能力、专业人员素养和经验相匹配,与客户资源、项目储备、细分市场相匹配,与客户的有效信贷需求相匹配,与资本充足情况、拨备水平和资本补充前景相匹配,防止不审慎行为,以达到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齐头并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李、赵树宽:《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济纵横》,2009年第3期。
[2]李冠军:《商业银行信贷成本与中小企业融资》,《会计之友》2007年第14期。
[3]董琳娜:《浅议信贷风险防范》,《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一期。
[4]肖绪照:《加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华北金融》,2006年第10期。
- 上一篇:行政法治理论研究论文
- 下一篇:依法行政目标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