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信贷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1-27 02:50:18

导语:涉农信贷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涉农信贷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涉农信贷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差,农民诚信意识淡薄,形成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出现扯皮、赖债不还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业贷款的发放、使用与回收,大量不良贷款长期占用了信贷资金,降低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效益性,遏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贷市场;发展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施,嫩江县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入了历史性新阶段,银行业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如何更好地运用信贷杠杆,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是当前嫩江县银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嫩江县银行业涉农信贷市场现状

(一)贷款投向分析

从统计数据看,嫩江县涉农贷款占比已达89%;除全县有12亿元的固定资产贷款外,全部为涉农贷款。农发行贷款投向主要是符合国家政策的粮食收购企业,贷款余额达60亿元;农村信用社贷款投向主要是农村各乡镇、农垦九三管局各国营农场、专业合作社的土地种植,涉农贷款20亿元;工商银行贷款投向主要是各农场职工创业贷款和消费类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贷款余额2.3亿元,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龙江银行贷款也纷纷投向各农场和涉农龙头企业,贷款余额4.9亿元。

(二)涉农贷款的特点

从上述数据分析看,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农村金融政策创新,现阶段涉农贷款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涉农贷款投放机构全面化。随着建设银行今年首开农户贷款,对农场职工发放贷款0.9亿元后,嫩江县域的所有银行机构全部都投放了农户贷款,使涉农市场成为了当前县域贷款市场的主战场。

2.涉农贷款需求的多样化。随着耕地流转和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建立,对贷款需求越来越呈多样化,传统农户、专业合作社、农场职工、龙头企业、农民工创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信贷需求,在各家银行都已经办理。

3.涉农贷款管理的专业化。由于涉农贷款投放机构的全面化和涉农贷款需求的多样化,使涉农贷款笔数减少、贷款额度增大、涉及行业增加,还涉及跨行政区、交叉管理等问题,使贷款管理难度增大,要求专业化管理程度提高。

二、当前涉农信贷面临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一)外部环境分析

1.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差,农民诚信意识淡薄。近年来,部分乡镇农民盲目扩大生产经营,存在盲目申请贷款,张冠李“贷”等借名、搭名贷款现象,嫩江县域农业又连续两年遭受不同程度灾害,当地农民从短期利益出发,守信自律和法律意识极差,形成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出现扯皮、赖债不还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业贷款的发放、使用与回收。大量不良贷款长期占用了信贷资金,降低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效益性,遏制了嫩江县银行业的发展,成为阻碍银行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2.涉农贷款市场风险大,抵押担保难,地方政府等部门配套服务保障措施不健全。近些年,嫩江县银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逐年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扶持嫩江县域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极大改善了农业结构,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农业生产季节性强、贷款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弱,依赖自然、市场等因素强,农民经营收入不稳定,农民又缺少可担保的抵押物,嫩江县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起步较晚,各农村乡、镇确权颁证工作还未全部开展,政府部门登记、评估机构尚未健全,尚不能做到有效的抵押担保,缺乏对抗风险的保障机制,农民一旦遭到自然灾害,就会导致无力偿还贷款,涉农贷款就会产生很大的风险。

3.民间融资渠道多样化,农村信用社信贷市场面临挑战。民间借贷金融的产生,是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服务不足、服务层次不全的产物,也是民间资本流向农业的表现。民间借贷关系以前主要在熟悉的亲友、邻居之间发生,现在随着私营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的兴起,农民借贷规模在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嫩江县就有小额贷

4.涉农龙头企业融资态势强劲。据调查,当前一些涉农公司,纷纷发展订单农业,实行资金、种植、收购“一条龙”经营,市场发展情况较好。例如象屿公司是南方注册的上市公司,2013年,在嫩江县成立了嫩江象屿农产物流有限公司,2015年,向农户注入种植资金1.2亿元,支持专业合作社26家,种植耕地80万亩,并收购了一些小公司的市场业务,据调查该公司还有继续扩大规模的态势。

(二)内部环境分析

1.信贷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整体信贷管理水平不高。嫩江县各家银行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逐步强化了信贷管理工作,但基层信用社和部分银行机构在执行过程中,不能认真落实,执行力、落实力较差,信贷人员对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严,信贷业务操作不规范,存在违规发放贷款情况,导致贷款质量偏低。在实际工作中,只注重贷款前调查和贷款中审查,疏忽贷后跟踪检查,多数农户贷款基本没有进行贷后检查,贷款发放后信贷人员对借款人生产经营、贷款资金使用去向、资金链等情况掌握不准,导致贷款逾期不能偿还,造成不良贷款余额大、占比高,部分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高达10%以上。

2.信贷人员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信贷人员偏少,部分信贷人员素质不高,独立开展工作能力较差。目前,农村信用联社和农业银行信贷人员普遍较少,一个客户经理要负责几个行政村上千户农民。农户贷款发放呈现时间集中、贷款数量大、笔数多的特点,信贷日常工作存在管理难度,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个别信贷人员存在畏难情绪,缺乏责任心。虽然近两年招收一批大学生充实到一线,但因理论和实际业务结合有个过程,信贷员不仅要熟悉当地经济情况,掌握贷款知识,还要对种殖业、养殖业、企业管理、农村产业政策,有所了解,这就对信贷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对信贷产品应用能力差,信贷人员市场营销理念淡薄。银行业的信贷产品应用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信贷人员对贷款品种学习、掌握不熟,不能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综合运用贷款品种,满足客户多种多元化需要,不能介绍出不同贷款产品的优劣势,缺少有效营销手段,一句话:就是对信贷产品不熟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农村信用社的融资成本高,贷款利率定价偏高。目前,嫩江县农村信用联社支持“三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吸取公众存款和较高利率的同业拆借资金。由于受结算渠道狭窄,电子化结算手段落后等硬件制约,很多客户都不愿意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存款,这就导致贷款利率定价偏高。随着贷款利率市场化,国有商业银行便捷的结算方式,吸取公众存款成本较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较低,在同业竞争中,农村信用社处于劣势地位。

5.不良贷款额居高不下,阻碍当前业务经营发展。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道德风险因素,近两年来嫩江县银行业新增不良贷款呈陡增态势,仅2015年就新增不良贷款0.34亿元,有的责任无法落实,承债难以收回,只能采取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回收成本太高,严重影响了银行业的发展。

三、对涉农信贷市场发展的预测

(一)立足三农,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嫩江县银行业将积极投放涉农贷款,据预测涉农贷款增速在20%以上。农村信用社是农户贷款的主力军,两家农行的农户贷款,由于受授权权限的下放,贷款量也会增大,龙江银行的涉农贷款还会持续增长。

(二)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重点支持农村龙头企业

各国有商业银行将会把重点,放到涉农龙头企业融资贷款方面,尤其是:鸿兴面粉、森粮集团、北大荒集团等涉农企业。

(三)定位农垦市场,稳定农村市场

由于农场社会诚信程度,要好于农村,各家银行在农场的贷款成为投放重点,抓住了农场就等于抓住了现代农业,抓住了农场就稳住了嫩江农村市场。因此,嫩江县银行业各机构集中一切力量,确保农场信贷市场资金需求。

(四)稳住农村小户市场

农村小户贷款,是各银行机构的传统业务,稳住了农户贷款,就等于稳住了农户贷款的基础。虽然当前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成立较多,但风险较大,需要积累贷款管理经验。

四、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信用社灵魂

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培训,加强企业文化教育,树立团结、向上、创新的农贷精神,涉农贷款才能发展,金融机构才能发展壮大。

(二)加强信贷业务培训,扩大业务知识面学习

一个成熟的信贷员,不但要精通银行信贷业务,还必须熟练掌握多行业的生产流程和业务,当前必须掌握民事法律、农机专业、商品流通、粮食市场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三)加强市场调查工作,建立多方面的信息网络

只有抓住市场,才能壮大涉农的贷款业务,可多方面的建立、发展市场信息网络,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市场走访、利用同业关系网等,获得市场经济信息,在市场竟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作者:刘志伟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嫩江县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