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研究

时间:2022-07-13 09:13:40

导语: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研究

一、我国农村信贷体系现状

1.农村信贷体系中金融供给者

我国的农村金融供给者包括了正规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组织和资金大户,其中正规金融组织包括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然而正规组织的金融供给存在明显的不足,无法满足农村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在2007年,全国的县级金融网点数量与2004年相比有着下降的趋势,大型的商业银行服务网点数量减少了6000个以上,并且分布在农村金融网点的服务人员少了将近4万人。目前,商业银行逐渐从县级以上的地区撤出,而与此农业银行的改造也已完成,可以为农村的金融进行支持。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了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导者,但是由于其历史的遗留问题,很容易导致其垄断地位。农村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包括了金融服务社、私人钱庄、民间集资、互助性自由信贷等其他的民间借贷组织。农村非正规信贷组织的形成也具有其合理性,农村资金的外流,以及农村市场上资金需求的增长都为其生长提供了条件。非正规金融组织有着其自身的优势,比如其不受制度的干预,运行效率较高,信贷双方具有信息互通、比较了解以及时间成本较低等优势。然而其也有着自身的局限,首先是受到地域的限制,所以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不可能发展壮大,资金的流转只能在小范围内实现,并且其关联交易现象比较严重。内部管理制度混乱,没有健全的财务审计体系。所以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自身的缺陷阻碍着其发展,还容易造成一些债务纠纷、诈骗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安定。因此,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限制,从此以后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运作转入到了地下。

2.农村信贷需求失衡的现状

在农村的金融市场当中,对金融商品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农户、乡镇企业、农村企业和村级组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农村企业和农户。农村企业包括了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农村产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中小企业。对于农村个体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来讲,由于企业自身的特点,它们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所以农村的金融机构考虑到它们自身的风险较高,往往对其发放的贷款难以满足需求。对于已经能够成熟运作的农村产业龙头企业来讲,农村的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贷给它们。然而,对于那些正在发展中,尚未发展起来的企业,由于其商品还没有固定的市场需求,而且没有能够用来抵押和担保的条件,因此金融机构所提供的贷款难以满足它们的需求。对于农村的农户来讲,它们根据其条件不同,又可以分为贫困型农户、维持型农户和市场型农户。贫困型农户本身并没有什么贷款需求,由于自身的经济条件问题,金融机构基本上不会对他们提供贷款。所以,他们的资金需求一般都是靠政府的政策性的支持获得。对于维持型农户,他们在贷款方面的行为和信用比较好,所以金融机构会对他们发放一些小额度的贷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然而对于市场型农户来讲,他们的资金需求比较大,由于缺少必要的抵押品,所以贷款的数额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3.农村信贷需求与供给失衡的原因

对于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农村信贷失衡是由于正规金融机构逐渐撤出,非正规金融机构存在不规范的行为造成的,其实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农村个人信用、财产信用没有保障造成的。在进行贷款时,银行需要对农村贷款者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然而农村的企业经营普遍存在着不规范的现状,其产权不明确。尤其是一些农户,往往是通过销售农产品获得收入,并不是以固定的工资形式进行发放,这样就缺少了收入证明,银行不能够准确地获得贷款者的信息,因而就无法为其提供贷款。与此同时,农村贷款者处于信息的优势地位,一些企业在贷款时故意隐瞒一些不利于贷款的信息,这也就造成了银行惜贷的情况。造成农村贷款现状的原因,还在于农村信用环节出现了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农村贷款者的信用意识比较低,造成了贷款难的现象。然而,这跟农村长期的金融缺乏现象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农村财产信用低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农户的生产成果无法进行贷款的担保,比如一些粮食作物、宅基地、耕地等不能作为担保,这也导致了他们不能够获得满足需求的贷款。

二、财政在构建农村担保体系中的角色与功能

1.财政有着对农村金融补充的功能

在支持农村发展的问题上,财政与金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虽然目前我国也已经对财政支农进行了改革和深化,但是其中存在的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仍然存在。所以要想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制定出能够将财政和金融资源进行很好融合的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一些专业机构的调查和研究认为,我国目前的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支出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较小,并且不能够长期影响农村经济,这说明了我国财政对于农业投入的机制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我国各个财政部门没有能够对财政资金进行很好的管理,资金效率逐层降低,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利用管理政策上的漏洞进行“寻租行为”,这些都降低了财政资金的效率。资金利用效率低的情况不仅存在于财政支农的资金上,同时在金融支农方面也存在。为了能够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就需要利用农村信贷担保的机制。在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当中,资金往往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资金渠道也不相同,所以要想能够对这些分散的资金进行融合发力,就需要对它们进行有效的整合。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各有优劣势,财政资金有着固定的来源,但是对其整合的难度较高,需要耗费较高的成本。金融资金整合比较容易,但是对农村的风险比较敏感,所以财政在农村信贷体系中应设定与金融进行补充的功能,并将二者有机结合,从而改善农村信贷担保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2.财政在农村信贷体系中的角色与功能

(1)财政在农村信贷担保体系中担任引导者的角色

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的稳固需要多种政策和部门的支持,农村保险、农村信用环境和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都能够促进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的科学构建。从财政支农的角度出发,要想构建科学支农的框架,第一步就是要有一个综合管理机构,该机构要能够测算出在农村信贷担保体系中各种资金的需求量,并且测算出财政应该投入多少的比例合适。这就要求该机构能够对农村信贷体系中的供求差进行统计,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在农村开设一定数量的信贷担保机构。同时,农村信贷担保体系与其他的制度之间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所以要对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能够促进其他制度发展的具有“引擎”作用的制度,然后通过财政促进该制度的发展,进而带动其他的体系发展。不同的地区对于担保制度的适应也不同,所以财政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引导。

(2)财政在农村信贷担保体系中的功能体现

首先从中央银行的角度,一些金融机构如果能够对农村扩大贷款额度,降低金融贷款风险,中央银行会对这些金融机构降低贷款的利息,甚至是进行无息贷款。与此同时,也会不断地将贷款结构进行调整,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发展功能进行一定的引导。同时也可以制定出一定的制度,来刺激金融机构对农村贷款的积极性。如果金融机构能够为农村提供的贷款数量越多,那么就能够获得更低的存款准备金比率。这样将二者挂钩,促使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的贷款力度,从而满足农村对于资金的需求。另外,要对农村信用社和政策性的金融机构进行整合。农村信用社具有基础和平台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当中,在将来我国的农地金融制度中也会体现出这样的作用。所以,要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调整,将其目标定位成农村政策性金融,对农村信贷担保机构进行贴息、补偿和担保,这样才能够促进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和农地金融制度的建设。为了能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再担保的服务,也可以对农村发展银行的政策性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构建出农村政策性再担保体系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并且不断地对其进行规范。邮政储蓄银行吸收了农村的大量资金,对于农村的贷款很少,所以要改变农村的邮政储蓄银行的功能,将其定位为批发银行,促使农村资金进行回流,可以利用一部分财政资金来支持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帮助其实现金融服务。与此同时,一些商业性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对于农村的信贷和担保行业的发展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应该给予财政的支持,使它们能够更好地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外,对于财政的支出问题,也要对相关的法律进行调整。对于农村的财政支出,应该更多地向农村信用担保进行倾斜,可以考虑设定专项的资金。

作者:江敏 单位:云南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