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02 02:58:10

导语: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对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对策研究

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农村发展的主要正规金融机构,其业务的开展对农户收入增加、农村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保定市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虽然己经初具规模,但由于贷款难问题的存在,使得小额信贷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方取得的成效有限。本文对保定市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就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保定市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近年来,保定市农村信用社系统把涉农贷款作为巩固农村金融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自身业务发展的着力点,把服务县域经济尤其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当作夯实基础求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积极创新服务手段,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第一,完善制度规定,加快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专门制订了《关于成立小额信贷专营部改革试点的方案》和《中小微型企业授信管理办法》,简化贷款流程,开辟贷款审批“绿色通道”,确保农户和中小企业“进得来”“贷得到”“贷得快”,贷款审批时限从42天缩短为7天,并通过评级、授信、押品评估和贷款审批“四合一”流程,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度,提高了审批效率。第二,贷款对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小额农贷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到农村多种经营户、工商户以及农村各类微小企业,贷款用途也由原来单纯支持传统农业拓展到现代农业,从单纯满足农业生产融资到满足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融资需求。按照“培植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的要求,对销售收入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因地制宜培植具有区域优势与特色的重点产业。第三,构建担保抵押新模式。大力推广小微企业联保贷款业务,并逐步探索出“基地+农户”“商城+个体”等担保新模式。向小微企业客户宣传公务员担保、动产担保、土地使用权担保、农房抵押担保等新型担保方式,从企业多元化的现实需求入手,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大的融资选择空间。其中,阜平县联社采取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信用社+农户”的模式,与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积极投放支农扶贫贷款,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博野县联社采用了“乡(镇)政府党委+村党支部村委会+农信社+农户”的模式,成立由四方代表组成的诚信小组,评选诚信村民借款户,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第四,积极开发和推广创新型金融产品。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针对地区优势产业推出了“祁药通”“商户通”厂房按揭贷款等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新产品。许多联社还陆续开办了票据贴现业务,解决了中小企业短期融资难题。截至2013年3月末,保定农村信用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5.7亿元,较2013年初增加17.5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5.1%;而涉农贷款表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09年5月末余额为272亿元,2013年3月末达到了443.7亿元,平均增长率高达13%,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高达85%。

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1.定价能力有待提高。调查中发现,保定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定价能力以及改善的内在动力不足,表现为:没有设立专门的利率定价岗位和人员,因而虽然定价办法中规定了多项原则,但实际定价过程中基本都执行贷款基准利率加浮动利率的定价方法;由于贷款利率定价方法的简单,导致在贷款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利率没有任何区别,信贷员直接按照相应的利率上报就可以了,从而丧失主动定价的积极性。另外,在目前经济效益较好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硬性的规定,要改变已经较为成熟和习惯的利率定价模式相对困难。与此同时,政策干预下的低利率又难以弥补信用社的运作成本,致使信用社对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缺乏动力,严重制约了小额信贷业务的壮大。2.奖惩机制的设计不当。从调查情况看,奖惩机制的内在缺陷导致信贷人员放贷的积极性大幅下降。由于小额信贷数额一般都不大,责任主体多为一手经办人员,如目前贷款第一责任人的制度,规定如果一个贷款人员发放的贷款不良率累计超过某个要求,或者贷款本息如果不能按期收回,就要下岗清收,期间只发放基本生活费,并且要扣掉工资来偿还贷款,与此同时,职位的提升、各种奖励就自然而然地被取消了。因此,这种办法使得信贷人员惧贷、惜贷的思想负担加重,出现“无过即可,得过且过”的状况。3.产品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根据对农户的调查,其贷款需求呈现多样化,贷款不仅仅为了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在非农业生产投入、消费性支付方面的贷款需求不断增加,甚至超过农业生产性贷款。在调查中,农业生产性贷款需求占比仅为17.39%,非农业性贷款需求为65.22%,消费性贷款需求占比为17.39%(针对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调查对象为保定市各县域农户,调查内容包括农户基本信息、经济状况、以往的贷款经验、所期望的贷款)。多元化的贷款需求,要求农信社在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方式、贷款利率等产品要素的制定方面进行创新,提供多元化的小额信贷产品。而调查发现,申请过小额信贷的农户中仅有5%在农村信用社获得贷款,且81.9%的农户表示农村信用社的授信不能满足其全部的生产或商业经营需要。贷款方式方面,保定市农村信用社提供的小额信贷产品多数为小额抵押、质押贷款,个人信用贷款或保证贷款等其他新型产品较少,方式较为单一。4.风险管理不足。根据对保定市徐水县、雄县、高碑店等多家农村信用社的走访调研结果显示,小额信贷的不良贷款率有明显分化,有的不到3%,而部分信用社高达50%。进一步分析分化的原因,可以发现不良贷款率较高的信用社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存在明显不足,例如:调研的信用社一般只有1~2名信贷员,每个信贷员要面对上百家农户,由于人员不足、交通不便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信贷人员不能做到深入农户调查实际情况,对农户信用情况调查不严苛、不详尽,走访调查不全面,使得客户信息档案内容不规范,造成贷款损失风险被忽略;而拥有较低不良贷款率的信用社,不是因为信贷风险管理的到位,而是因为其几乎不开展小额信贷业务。5.外部环境的制约。根据调查,造成农户违约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自然灾害、政府政策、经营不善。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来识别、监控农户经营不善带来的违约风险,但自然灾害和政府政策却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不可忽视的外部环境因素。农业保险制度的缺失,导致农业经营的风险由农户和银行两大主体分担,承担主体单一。政府政策的制约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政府为发展当地农村经济,针对农户提供各种农业发展补贴,导致没有长期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农村项目得以开展,而政府补贴政策一变,这些项目直接亏损。二是政府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开展也存在着过度行政干预,用“有形的手”取代了“无形的手”,扭曲了农村信用社这一中介机构在资金配置中发挥的作用,导致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加剧,不良贷款率居高。

三、加快小额信贷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加快贷款定价人才和部门建设,创新贷款定价方式。第一,重视贷款定价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等模式来实现。第二,健全利率定价决策机制。结合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积极借鉴其他金融机构的经验,细化贷款定价规则,完善贷款定价的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多种情况下的利率定价模型,即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和实现本社利益等要求实行差别化定价政策,主要是针对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实行规则化的统一定价,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与本社联系紧密的重要客户实行个性化的综合优惠定价。然而,制度能够起作用的关键在于执行,所以提高定价能力的核心在于正确评价贷款项目的风险。只有准确评估了项目风险,才能做到利率水平的确定和提供贷款服务的成本费用、项目风险和贷款收益相匹配。2.逐步完善奖惩机制。应该改变当前的“有问题否定全部”的奖惩模式,在听取一线信贷人员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虑,建立并不断完善规定非常明确、内容非常详细的奖惩性制度及文件,既要鼓励信贷人员按流程、规范放贷的积极性,又要在贷款出现问题时保障信贷人员的合法权益,其核心在于要对贷款进行全流程记录,以明确当贷款出现问题时各部门及相关责任人责任的认定与划分。对于应负担较大责任的经办人员,可以考虑更换岗位,待遇上有所改变,或者进行清退。3.加大产品创新。深入走访,了解农户所需,扩大贷款种类和额度,满足农户多样化需求,按需投放。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不同的贷款需求合理地确定贷款额度、贷款期限,使得贷款额度、贷款期限与农业的生产规律更加匹配。具体来说,农村信用社可以在贷款业务开展的相关规定下,根据农民所从事的行业特点,适当加大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与此同时,在贷款期限内,要根据农民以往的还款情况和目前的信用状况合理地确定贷款利率,使农业生产周期与农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完美衔接。4.加强风险管理。第一,增加信贷人员投入,培养一批业务过硬的信贷员,使其熟悉业务内容,明晰岗位职责。第二,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加强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工作,尤其是要强化贷前调查和审查环节的工作,以充分识别项目的风险程度;审贷委员会要充分发挥贷前最后一关的关键作用,充分讨论,做到不放过一个好项目、不让一个坏项目过关,把信贷风险从事后认定变成为预警式管理。第三,鼓励当地政府建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在出现意外风险时,用基金暂时补充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延迟借款客户的偿还,防范出现系统性风险。5.改善外部环境,推进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政府要“有进有退”,适当干预,“贷给谁,怎么贷”由农村信用社自己决定,对农村信用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收入,免征或降低营业税率;给农村信用社更加灵活的贷款政策;建立和完善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的职能,为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消除政府行政干预等影响小额信贷业务开展的外部环境的制约,推进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苏跃辉刘燕单位:河北金融学院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