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贷抵押思索及发展

时间:2022-03-22 05:18:00

导语:农村信贷抵押思索及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信贷抵押思索及发展

一、引言

解决我国农村融资难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农户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何广文,2002),提供必要的担保抵押物能有效的降低这种风险。然而由于法律制度以及农村财产权自身的特性,我国农村普遍表现出缺乏抵押物的困难。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抵押替代,二是创新抵押物品种。抵押替代主要从组织化和相互监督出发,发现在农村地区由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发展而成的社会和组织资本是抵押物的良好替代机制(Stiglitz,1999)。洪正、王万峰等(2010)通过对直接、同组及三种监督方式探讨,发现利用组织化和监督确实能降低道德风险。但合谋的存在会提高监督成本、降低监督活动的有效性(Tirole,1993;Dessf,2004)。创新抵押物品种是发现更多的可以用来抵押的物品。农民家庭承包土地、林地、牧地等使用经营权,农户宅基地及其房产,农机设备、农业订单、农地上未来的收益权,以及大牲畜等在研究上均被纳入农信担保物的考虑范围(周龙2010;李玉虎2010)。

二、抵押物替代的实践及可行性分析

(一)小额信贷。在我国小额信用贷款单笔发放金额小,还款方式灵活,主要是针对0.5--3万元小额贷款需求的农户,实行信用放贷,无需担保。对具有临时资金需要且金额较小的农户来说,避免了结成担保组织或加入信贷担保机构的一套繁琐程序。

(二)农户联保。21世纪初各地信用联社纷纷推出联保贷款业务,在农村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联保贷款业务的开展为缺乏抵押物的农户提供了融资便利,克服了因农户贷款金额小、分布散等给放贷产生的不利影响。通过联保能满足农户较大额度的资金需求,有助于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同组责任连带、内部监督等措施也有助于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如河南南阳农村信用社经过实施“五户联保”贷款后,当地涌现出大批信用户、信用村。

(三)信用担保机构。各地实践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信贷担保机构,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由政府出资或参与出资组建的政策性担保机构、由农村较为富裕的农户和农村企业建立的商业性担保机构以及由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共同出资建立的互助合作性担保机构。

1、政策性担保机构。政策性担保机构通过发挥信用担保的杠杆作用,放大担保倍数,有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扶持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

2、农村互助型担保机构。2004年吉林省闰家村8户农民发起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民资金互助社,该互助社是农村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的雏形,之后云南、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吉林等地相继成立了农民资金互助社。这些机构在解决农村融资难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09年8月成立的以三里岗香菇为项目依托的吉祥寺村农民担保合作社运作成果显著。

3、商业担保机构。2007年以来,四川南充积极推行“政府+龙头企业+农村信用社+农户+保险公司”的五方联动机制贷款模式,推动了农村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截至2007年7月末,农村信用社共向试点的大林寺村生猪、蛋鸡、食用菌3个园区57户农户发放担保贷款约260万元,农户年底实现纯收入5万元以上。另外还有“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银行+农户”等模式。

4、三类担保机构适用的环境。三种担保机构相互补充,在农村融资中发挥了不同作用。农村政策性担保机构通过政府有效干预,满足了农业发展中较大的资金需求,但该类担保机构作用的可持续发挥须以完善的资金补偿机制为前提且需要充分重视市场的作用,农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可以优先采用这种模式。

农村互助性担保机构需要以优质的项目为支撑,从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支持发展地区特色农业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农村商业性担保机构现阶段可为信用环境较好且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提供专业化的商业担保。三种担保模式各有优势和不足,因此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时期和不同地区的现实环境,选择相应的担保机构或不同的组合形式,系统性解决农村融资难题。

三、农地抵押的可行性

(一)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发展历程。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农民自主探索和政府推动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融资难、信贷环境欠佳的情况下,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安徽部分市县、宁夏罗平县等对宅基地和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进行了探索。2008年10月《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的揭开了政策推动农地抵押的序幕;2009年3月18日,央行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开办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010年7月底的《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2011年7月15日农村产权交易大厅揭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给农村融资注入了新的希望。

(二)农村现实需要。农村融资难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农民手中除了土地以外,并没有太多其他的资产。从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发展历程及政府政策的动向来看,把土地作为抵押物、激活金融资金势在必行。2009年4月经批准成为试点的辽宁省法库县的一个农业合作社以922亩耕地承包权作抵押,获得了当地信用联社一笔30万元的贷款。之后,山东寿光、浙江宁波、陕西高陵、湖南邵阳等地政府都宣布进行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并取得收效。

(三)农地承包经营权及宅基地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推行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农地抵押价值不高,获得贷款额度小、对解决农村资金供需矛盾意义不大。从我国农村融资的用途来看,由于我国社保体系不完善,农民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消费性贷款需求占绝大比重。此种情况下农地作为抵押进行贷款导致农民失地的可能性很高,进而不利于社会稳定。不过在社会保障水平较高、农地价值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进行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既从属于主债权又从属于土地所有权。一旦土地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偿收回,农户本就缺乏抵押物,因此不可能提供其他抵押物,银行利益便得不到保障,导致不良贷款。尽管农地抵押现阶段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以上不足将会迎刃而解。

综上,为完善和健全我国农村信贷担保体系,无论是通过抵押替代还是创新抵押物,都应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密切结合各种模式的特点,扬长避短、积极探索、系统推进,才能构建起农村信贷支持体系,彻底解决农村融资困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