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业人力资源理论论文

时间:2022-04-21 10:17:00

导语:国企业人力资源理论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企业人力资源理论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企人力资源伦理化管理难以前行的现状,围绕企业微观主体,着重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前后推力和阻力,通过各影响因素的阐述,指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伦理化管理的症结所在。

[关键词]人力资源伦理化管理处境

在一个极为重视信息的知识经济体系中,工作性质和组织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智力资本成为维系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作为知识活载体的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名副其实的核心能力要素,如何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价值,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紧要课题。伦理化的管理方式应运而生,然而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我国企业常遇到进退维谷、止步不前的两难局面。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伦理化管理的推力与吸引力

伦理化管理是指在“应当”的管理思想指导下,通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成员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制定组织希望达到的管理目标,并尽可能以好的效果和高的效率实现组织效益和道德目标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管理措施使整个组织的制度化达到该组织期望的道德程度。

1.伦理化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潮流与趋势

人文精神的回归和弘扬是现代管理的主题之一。在传统的“经济人”假设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人力资本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不断获得可持续发展优势的关键性资源,成为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如何促进人力资本的价值实现,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伦理化的管理方式契合了人们内心的道德需求,满足了人们对精神食粮的渴求。此外,政府有关劳动的法律法规不断的建立与完善,社会公众对企业管理行为的合道德性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不断提出更高的苛求和期望,客观上也影响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2.企业家的道德哲学反思

企业是人的事业,人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的创始人与后继者对企业自身存在价值,企业自身与员工之间关系的不断反思与拷问,从管理方式源头上存在着道德化管理的需求。企业作为社会中的生产服务组织,既是一个盈利组织,也是企业成员共同发展的载体。工作不仅是员工生存的手段,也是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受人尊重、被公平对待、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模式,是大多数员工内心的真挚渴望,也是促动企业人力资本充分发挥的必要前提。

3.管理个性化战略

随着人才资源竞争的日趋激励,企业之间吸引人才的方式差异越来越小,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高的权力与地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化,创造不一般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得企业在社会公众面前的道德形象必然能够惟一地代表自己,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在影响雇主—雇员关系的因素中,工作环境在吸引、保留员工和提高员工敬业度等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创建工作环境的首要推动力。因而企业的伦理化管理也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源泉。

4.伦理的特殊管理功能

道德既指出什么是恶的、不应该的,又指出什么是善的、应该的;道德规范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日积月累、约定俗成,不必通过企业的行政命令或制度规范来制订或修改,道德制裁也不要求外在的批准,因为每个人都有道德意识,能够评价周围人的行为和他自己的行为。伦理道德为员工确立了行为边界,在共同的“应当如何”价值信念基础上,使得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行为期望有了合理的预期,减少了利益上的冲突和摩擦,也有力地遏制了一些违规违法、“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减少了企业管理制度的运行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此外伦理化的管理氛围,更能够激起员工的精神干劲。管理者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大多数人在充满信任、责任和抱负的环境中能够取得最出色、最富创造性的成果,而这种环境只有在诚实、信赖、公平和尊重等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才能建成。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伦理化管理的现实阻力与障碍

1.伦理化管理引发管理思想与方式的变革

伦理化管理思想的传播,会在企业内部激起公平的氛围,挑战了企业各个方面的管理方式的有效性和管理者的权威性。人力资源管理在其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管理措施上必然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这必然需要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涉及到部分人员的利益,引起企业暂时的“阵痛”,操之过急还会带来更坏的后果。

2.伦理化管理效果形成缓慢与艰巨

伦理化管理的投入是一种基于长远利益,通过长期的运作逐渐显现效果的行为,因而,不应用一般的成本分析方法。在实施过程的前期,组织的管理成本可能会增加,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变员工原有的行为习惯,灌输道德的理念,革新组织的规章制度,在人力资源体系的设置和实施上不断改进与完善,使公平、平等、责任等思想渗入到企业员工的内心深处,落实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但效果一旦形成,将会伴随巨大的经济效益,令不少企业烦恼的员工忠诚度与凝聚力也会随之提高。

3.伦理价值观的难以整合和企业管理人员道德知识的缺乏

道德价值观的多样与混乱,使得企业难以形成一种统合的伦理观。在具体的实际问题的处理上,有时很难辨明何种方式是最合情合理的,不管哪种解决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可接受,这时企业就应倡导自身的价值取向,做出符合企业整体文化的抉择。企业管理人员由于伦理知识的匮乏和不擅长,时常也面临道德上的困惑,对于企业遇到的道德困境要么有意回避,保持沉默;要么含糊其词,也不能做出合理令人诚服的解释。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常过于偏重人力资源的技术特点和人员的经验,采取工具性手段来应对随时出现的棘手问题,因而常常处于十分窘迫的境地。

企业一方面受到伦理化管理的感召,另一方面又迫于前进路上的障碍,在这不平坦的必经之路,先行的企业必然先经历痛楚,也必然先享受先来者的竞争优势。伦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趋势,知难而进才是优秀企业的理智的成熟表现。

参考文献:

[1]中国员工敬业度调查:当代经理人[J].2006(7);102~108

[2](美)琳恩·夏普·佩因(韩经纶等译);领导、伦理与组织信誉案例:战略的观点[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