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额信贷国际对比与学习

时间:2022-05-03 05:16:00

导语:农村小额信贷国际对比与学习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小额信贷国际对比与学习

一、国外可持续运作的农村小额信贷的典型模式

(一)非政府组织模式:孟加拉格莱珉乡村银行(GrameenBank)是一种非政府组织从事农村小额信贷的典型案例。格莱珉乡村银行创建于1976年,1983年在政府支持下转化为一个独立的银行,但其实质仍为非政府组织。孟加拉格莱珉乡村银行被认为是全球第一家取得成功的小额信贷组织。它不采用传统的银行贷款要求抵押担保的方式,而是通过小组联保、无抵押、无担保、分批放贷、分期偿还的小额信贷方式,为中低收入者提供贷款服务。到2008年末,孟加拉格莱珉乡村银行已经拥有1265个营业所、近1.3万名员工,覆盖了农村350万贫困农户,基本贷款年利率20,贷款回收率99.1,净利润1500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格莱珉乡村银行为摆脱依赖外来补贴的负面形象,自1998年起不再接受政府和国际组织援助资金的注入,而且还针对客户需求和同行竞争压力,开始发放额度较大的中小型企业贷款。

(二)正规金融机构模式: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农村信贷部(BR1一UD)和泰国农业合作银行(BAAC)是正规金融机构从事农村小额信贷的典型模式。他们都在开展农村小额信贷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印尼人民银行在国内有320个分支行、3600多个被称为农村信贷部的零售机构。农村全国林信贷部是其基本经营单位,主要从事农村小额信贷,实行独立核算,可以自主决定贷款规模、期限和抵押,执行贷款发放与回收。每年经营利润的lO在第二年分配给员工。实行商业贷款利率以覆盖成本;如果借款者在6个月内都按时还款,银行将每月返回本金的5作为奖励;储蓄利率根据存款额确定,存款越多,利率越高。这种政策使BRI吸收了印尼农村约3300万农户手中的小额游资,储蓄成为其主要的贷款本金来源。而且他们还严格分离银行的社会服务职能和盈利职能,银行不承担对农户的培训、教育等义务。BRI—UD的高利率和鼓励储蓄的政策,使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小额信贷实现了财务上的可持续性。

(三)社区合作银行模式:社区合作银行(又称信用联盟)是完全由内部成员管理、自助式、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合作组织。它由特定的群体或机构组织管理。社区合作银行由所有社员拥有并管理,每个成员都有一票的投票权来选举合作社的管理者。

(四)乡村银行模式:乡村银行是乌干达的国际社区资助基金会(FINCA)开创的一种提供小额信贷的组织形式,提供市场利率的信贷是其主要业务。信贷运行依靠自助小组的民主自治,具体体现为由1O一5O人组成的互助小组,为成员提供小额贷款。乡村银行组织小组成员积极储蓄,并相互担保彼此的贷款。(五)国家小额信贷批发基金模式:孟加拉的农村就业支持基金会(PKSF)独具特色,是一个成功的自主性、批发式小额信贷的非营利机构,受到了国际小额信贷产业界的广泛支持和推崇。为了推动小额信贷的持续发展,盂加拉政府于1990年设立了农村就业支持基金会,该基金会注册为非盈利性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1.7亿美元,由国内外赠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组成,农村就业支持基金会(PKSF)仅对符合其标准的小额信贷机构提供免于担保的小额信贷批发业务(资金融通),以支持小额信贷的发展。农村就业支持基金会这一国家级小额信贷批发基金的设立,促进了小额信贷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的推广,推动小额信贷机构的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

1.非政府组织(NGOs)运作的小额信贷非政府组织(NGOs)等民间组织运作的小额信贷是现阶段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它通常以一个社团机构作为载体,利用国际赠款、扶贫资金等来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并希望通过有效运作来实现机构的自我生存和发展。

2.政府部门推动运作的小额信贷政府部门推动运作的小额信贷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4年一l997年),各级政府的扶贫部门主要作为观察者,对由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小额信贷试验进行研究、学习和思考;第二阶段(1997年一1999年)为积极参与阶段,这一阶段,政府部门运作的小额信贷主要利用扶贫专项贷款,采取的方式是在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小额信贷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化与调整,基本保留了小组联保、分期还款、中心会议、小额连续贷款等原则。但其他方面进行了较大调整,如改以妇女为贷款对象为贷款对象不分男女;小组自愿组合改为以穷人自愿为主;每周还款为灵活还款等。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这一阶段的标志是1999年4月20日中国农业银行颁布的《中国农业银行“小额信贷”到户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办法明确规定:小额信贷扶贫贷款,由贫困户与农业银行直接签订贷款合同,不得由任何中介机构承贷或转贷。从2005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在川、黔、陕、晋、蒙五省区进行的小额信贷机构试点,允许成立新的小额信贷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这一举措极大低推动了我国小额信贷的正规化发展。

3.正规金融机构运作的小额信贷现阶段我国参与小额信贷的正规金融机构有:一是农村信用社从1999年开始拓展的农户小额信贷业务,这是正规金融机构第一次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二是商业银行在城市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开展的再就业小额信贷,邮政储蓄银行在存单质押的基础上发展了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等;三是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开展的小额信贷的批发业务;四是新批准成立的农村金融机构开展的小额贷款。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缺乏小额信贷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迄今为止,我国对非政府组织运作的小额信贷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一整套法律来界定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地位,其业务也仅限定在只贷不存,特别是对贷款利率的限制阻碍了小额信贷机构的市场化发展。不仅如此,对于小额信贷机构的外部监管也不完备,仅仅靠小额信贷机构内部的自查自纠。没有外部的有效监管必然导致信息披露缺乏透明度。

2.贷款资金来源不具可持续性。由于小额信贷机构不能吸收储蓄,因此,非政府组织(NGOs)等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来源基本上依靠国内外捐赠,没有自己的资金造血功能。贷款本金、运作费用、技术支持费用等基本上靠捐赠,以及少数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投入。如果贷款违约率或者呆账损失达到一定界限,直接后果就是大多数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机构没有后续资金安排。

3.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应强调其商业性而非慈善性。许多资金提供者出于改善贫穷人群境况的良好愿望,对小额信贷机构进行捐赠,他们并不在意投资回报的多少。但是,小额信贷的核心是其商业性,不是对资金需求者进行简单的慈善性捐助,而是应该通过商业性贷款,提高借贷双方的商业性回报,从而实现小额信贷机构商业上的可持续发展。

4.小额信贷机构缺乏独立性。事实上,现阶段我国的小额信贷机构并不能真正独立于各级地方政府。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不仅面临发展经济的任务,而且还要承担教育、“三农”等多项政策任务,然而手中的各种资源又相对缺乏,同时由于金融改革特别是农村金融改革一直落后与政府和企业改革,这就为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或其他超经济手段争夺辖区内的金融资源提供了条件。此外,目前我国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模式单一,服务品种不多,为小额信贷机构服务的中介行业缺位等,都会制约和我国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制定有效法律法规,规范和引导小额信贷机构健康发展

我们应该在开展小额信贷机构试点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针对小额信贷机构以及所从事的小额金融服务制定一整套法律法规。一方面能够清晰地界定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地位,使他们能在合法的前提下为农村大量中低收入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依法对各类小额信贷机构进行有效监管,规范和引导小额信贷机构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制定灵活的小额信贷利率,并逐步实行市场化利率

小额信贷既是一种扶贫行为,更是一种经济行为。现阶段,我国小额信贷服务的成本比较高,而利率上限的设定使得绝大部分小额信贷机构的利息收入不能覆盖成本,从而使信贷资金无以为继。因此,我们应该考虑N4,额信贷资金的回笼和小额信贷机构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农村信贷部(BRI—UD)和泰国农业合作银行(BAAC)的成功经验,实行市场化利率。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分步进行,首先在部分地区和部分机构实行市场化利率,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过渡到利率全面市场化。

(三)引入农村小额信贷的竞争机制,实现小额信贷机构规模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信社不仅是吸收储蓄的主体,也是小额信贷的主体。由于农信社分支网点多,小额贷款覆盖面大。现阶段,要实现小额信贷机构与农信社的有效竞争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实现小额信贷机构规模发展,就必须打破农信社在小额信贷方面的垄断局面,借鉴国际上小额信贷机构的扩充模式,引入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竞争机制。

(四)制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减少农户还贷风险

调查表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是造成农民歉收和收入损失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小额信贷机构呆账、坏账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阶段性和地域性,以及农产品供求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小额信贷也面临着市场风险。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到农户、小额信贷机构和农信社的风险承担能力,制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第一,建立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补偿机制,对自然灾害和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贷款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以降低小额信贷机构和农信社的资金风险;第二,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和补贴力度,促进农村保险事业的发展;第三,建立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基金,稳定农业生产,减少农户还贷风险。

(五)丰富小额信贷品种,实行灵活的小额信贷期限

目前,我国小额信贷的模式主要是采用孟加拉格莱珉乡村银行(GB)模式,小额信贷的对象也仅限于生产性贷款,其还贷方式实行的是整贷零还方式,期限一般在一年左右。这种单一的贷款模式、贷款对象和还贷方式,严重制约了我国小额信贷向规模型、效益型方向的发展。首先,应因地制宜地结合贷款地的自然条件、社会、文化及经济状况,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贷款模式,毕竟孟加拉与中国的情况相差较大;其次,可以按照不同消费信贷模式,拓宽小额信贷的对象和种类,例如,可以给有还款能力的农户发放一定的生活性贷款;第三,对于一些生产周期较长的种植业、养殖业,或者对于一些期限较短的经营性项目,应该采取灵活的还贷期限。此外,小额信贷的扶持一般都局限在单个农户的种养项目上,而对农业产业链条上的两个重要环节一加工和销售的支持较少,使得农户种养的产品的高附加值部分流失于农业产业之外,影响了农户的收入,增加了农户的还款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