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宪法价值初探

时间:2022-11-11 05:01:52

导语:现代宪法价值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现代宪法价值初探

本文作者:王崇英工作单位:江南大学法政学院

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快速化发展的态势下,中国怎样加快法律现代化的进程,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趋势,这不仅需要我们对现代中国宪法价值予以关注,而且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中外宪法价值取向的关系,明确现代中国宪法价值变化的基本方向,推动以宪法为基础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宪法价值的基本涵义

从词义上看,宪法价值,即指宪法的功能和效用。从具体的内涵上看,宪法价值主要表现为工具价值和目标价值。宪法的工具价值,从一般意义上讲,国家法律体系的各部门法其中包括宪法,都是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服务的政治工具。就宪法来说,它是国家的根本法,首先是通过它来体现国家的根本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然后又要通过它来保障它所规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有关基本制度。这表明,宪法除了体现掌握国家政权阶级的阶级意志外,还要保护掌握政权阶级的利益,是一种重要的政治保护工具。宪法的目标价值,是指通过宪法功能和有关法律保障体系的作用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从宪法是一种政治工具这一意义来讲,它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制定宪法的目的,在于有法可依,并以它为基础制定和修订各部门法,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调整国家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以此达到巩固社会经济基础,发展社会生产力,保障权力主体(人民)的利益,并依靠权力主体(人民)建设法制国家,达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目标。现代中国宪法价值,既包括了工具价值,也包括了目标价值,并在这两种价值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作用下,推动中国现代法治和现代化的发展。

二、现代中外宪法价值取向的比较

现代宪法价值取向的一个新特点,是如何既体现宪法的工具价值,又体现宪法的目标价值。在这两种宪法价值互动的过程中,中外宪法价值的取向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其一,重视宪法的基础作用,促进国家法治化。总体来说,西方国家比较注意宪法工具价值与宪法目标价值之间的联系,注重宪法根本法的地位,较早地走上了依宪立法、依宪行政、依宪司法的法治化道路。现代中国也越来越重视宪法的价值,特别是重视宪法工具价值到宪法目标价值的转变。这在我国现行宪法中有所体现,它不但确认了自身的根本法地位,要求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序言),而且在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明确地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这表明我国已经步入了以宪法为基础进行法治建设国家的行例。其二,重视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人权。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价值的核心体现。一般来说,西方国家在宪法中比较强调人权,注重以个人为本位的权利。目前,世界各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有所规定或体现。就以中国现行宪法来看,从第33条到第51条,都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宪法对人权保障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宪法体现的价值与国际人权的要求相一致。23年9月13日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访华过程中在南京大学作现代社会法治建设的演讲时曾说:中国的宪法中包含有广泛的自由和权利,且在内容上完全可以同西欧或国际人权目录相比拟;言论出版自由、集会与结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宪法第35条和36条))))所有这些以及更多的内容在宪法中均有阐述。[1]其三,重视法治行政,制约国家权力。法治行政和制约国家权力,是宪法价值的又一特征。许多国家经过长期的法治建设,基本确立了法治行政,并以此达到制约国家权力,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确保公民依法享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中国在这方面也有长足进步,从2世纪9年代起,已制定和修订法律法规有数百条,中国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与行政部门的关系日渐得到了法律的规范。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运用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请求法院对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裁量,这均显示了中国实行法治行政和对国家权力的具体制约。当然,现代中外宪法价值的发展除了有相似之处外,也存在一些差异:其一,在法治化上,由于主要受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各国法治化的进程不尽相同。一般来讲,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其法治化的历程较为久远,它们在立法和实施法律上日渐完备,积累了一些法治的成功经验。而中国,法治化建设起步不久,就从新中国依宪法治的第一部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6算起,不到5年,若从改革开放后的现行宪法算起,才2多年。因而,其法治化的历程还很短,在法治方面不仅立法不够完备,而且经验也不够丰富。其二,在人权观上,众所周知,西方国家将人权视为以个人为本位的权利,强调人权的基点是个人,突出个体人权。在中国,我们强调人权是具体的,既承认个体人权,也突出集体人权,更重视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特别是生存权,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特贡献,中国政府历来强调生存权是首要的人权,这是人权保障的基点。其三,在国家权力制约上,西方国家宪法一般确立三权分立的权力模式,立法、行政、司法三项权力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但在中国,不实行三权分立的权力模式,而是通过宪法确立国家权力机关为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受国家权力机关监督,这是一种国家权力统一的内在监督模式,或称自身监督模式。同时,中国宪法又明确规定人民有权对国家权力机关进行监督,这是一种外在监督模式。这些表明,我国对国家权力的约束,实质上是一种内外结合的二元约束模式。

三、我国宪法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

在世界宪政潮流中,现代中国宪法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既不是全盘西化的宪法价值取向,也不是封闭的本土化宪法价值取向,而是开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宪法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其一,中国现代宪法价值取向原则之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宪法价值的生命力在于适应具有正当性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关系的新要求,为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提供合理而丰富的法律理论依据。在现实社会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宪法理论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这中外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时代,确立中国宪法价值的主体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二是中国宪法价值本土性要求我们积极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理论与实践。这种理论与实践必然是一种以中国宪法价值主体为核心的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宪法理论体系。三是中国宪法价值本土性要求在吸取外国宪法价值的时候,基点是如何保持中国特色。其二,中国现代宪法价值取向原则之二是顺应世界发展趋势的开放性原则。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现代宪法价值取向必定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封闭则导致落后,这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显然十分不利。因此,这要求我们,一是必须把中国宪法价值视为世界宪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把自己排斥于世界宪政文化之外。二是及时了解世界宪法价值的新发展,借鉴外国宪法价值的新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现代中国宪法理论,同时也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宪法价值。三是从世界发展的角度思考世界面临的宪法价值问题。例如,随着信息革命、技术革命、生物学革命的兴起,一方面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另一方面人类又面临着环境、人口、粮食、能源以及战争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都应给予关注和研究。

四、我国宪法价值取向的选择模式

在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对宪法价值的选择,是取本土性还是世界性,或者是二者的结合?这只能依据中国的国情,依据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来考虑。从人类法治现代化的模式来看,常常有三种模式:一种是世界性模式,其特点是在法治现代化进程中注重世界性而忽略本土性;一种是本土性模式,其特点是在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孕育于本土传统宪政文化母体之中;再一种是本土性与世界性模式切合中的自主变革模式,其特点是现代化将世界性模式作为参照物引入本土,既保持本土宪政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世界宪政文化的新鲜血液以此促进现代化的发展。这三种模式,其结果有三种:一是完全外域化,忽视本土化;二是完全本土化,忽视世界现代宪政文化;三是使本土性与世界现代宪政文化保持良好结合,并在不丧失本土宪政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创造现代新宪政文化。当然,中国现代宪法价值的取向应选择第三种模式。我们之所以要作这样一种选择,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从历史上看,我国宪政历史近一个世纪,新中国的宪法和宪政文化的发展也已近半个世纪,毕竟有着自己本土宪法和宪政文化的特色,必须保留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价值观念。二是从目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层面上看,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必须保持中国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是又必须看到这样一个特征,即中国经济还欠发达,反映这种经济特征的政治和文化还须得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这就意味着中国还需要继续改革和开放。因而,现代中国宪法价值取向的模式,只能是一种本土性宪法价值与世界性宪法价值的良好结合。

五、我国宪法价值取向的基本内容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候,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现代中国宪法价值的基本取向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顺应时代潮流,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宪法价值,完善我国法治建设,加快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主要内容是:其一,落实宪法保护和巩固社会经济基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价值。当代中国,在宪法的指导和保障下,就是要大力发展生发力,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是,我国生产力还较落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都需要我们既要坚持我国现行宪政体制,继续发挥我国宪法经济价值的作用,又要吸收他国宪法经济价值的优秀成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要求,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这是现代中国宪法价值取向的基本点。其二,全面实现宪法的先进文化价值。宪法的文化价值究竟是什么?在当代中国,宪法文化价值充分体现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现为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先进文化。这就要求在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时,既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又剔除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就是要求荡涤那些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就是要求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就是要求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繁荣先进文化。这些要求已经反映在中国宪法中,是宪法文化价值的重要取向。其三,始终坚持宪法以民为本的社会价值。人民利益是人民本位宪法价值的集中体现。同志在5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周年大会上的讲话6中深刻地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2](P22)这三个坚持和三个一致性,充分体现了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宪政国家,坚持人民本位的宪法价值,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当前,必须坚决反对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任,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任,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的官本位意识。[3](P653)使现代中国宪法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并妥善调整人民利益同国家利益之间的各种关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