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教学方式在宪法学的实践意义
时间:2022-09-06 10:40:57
导语:问题链教学方式在宪法学的实践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课程思政的开展重在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而传统宪法学课程由于教学内容局限、教学方式单一等原因而收效不佳,无法实现课程思政对宪法学教学的要求。问题链教学方式践行“以学生为中心”,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推进课程思政的有效运行。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问题链嵌入教学全过程,同时在线上资源和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全面实行小组协作,从而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链教学;宪法学;课程思政
2016年12月8日,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做好思想引领和价值观的塑造工作。本文将结合宪法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结合问题链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
一、课程思政对宪法学教学提出新要求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分解、嵌入、融会到具体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仅仅依靠专门的思政课程,而是贯穿于教学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从而构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宪法学作为国家根本制度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理念,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宪法的教学离不开思政理论的引导,因而相较其他学科,教师更容易通过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来帮助学生理解宪法中关于国家性质、国家制度、法治理念的历史与发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达到德法兼修的教学效果。
二、传统宪法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宪法作为法学核心课程之一受到重视,但宪法课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教学收效不佳,主要体现为:
(一)教学内容局限
一是以教材为主。由于课时的限制(一般为45课时),教师难以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无法进行论文资料、教学案例、社会热点等方面的拓展。二是案例教学匮乏。由于我国合宪性审查缺乏可操作性,积累的合宪性审查案例有限,导致教学中理论讲解多于案例分析。三是忽视思政教育。教师侧重专业知识传授,无法发挥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方式单一
宪法是典型的公法,主要调整与公权力相关的法律关系。初入大学的学生少有工作经验和生活体验,难以理解公权力机关的设置和运行过程。加上课程考核侧重记忆性知识点考察,学生更倾向于保持高中阶段刷题、背诵的学习和思维惯性。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对于克服这一思维定式存在惰性,重在应付考试,忽略了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问题链教学方式作为宪法学课程思政的开展核心
英国学者阿什比认为:“大学教育的试金石不是讲授伟大真理,而是用什么高明的方法来讲授伟大的真理。所以,讲授什么不及如何讲授更重要。”[2]针对上述教学困境,笔者尝试通过问题链教学方式,为宪法学教学提供方法论支撑,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思政的开展。
(一)问题链教学方式的理论根基在于“以学生为中心”
哈佛大学国家法教授卡尔曾说过:“我们觉得启发学生的理智,和训练他们思想科学化的习惯,比专攻现实的法律知识还重要。”[3]启发理智、训练思维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问题链教学方式背后的理论根基就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督促学生自主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二)问题链教学方式是对传统问题导向型的更新迭代
传统的问题导向型教学虽然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但每一部分多为互相孤立的问题,并不注重问题之间的递进关系,因而无法实现认知过程的循序渐进。问题链教学方式则有所不同,教师首先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依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导入性问题—知识性问题—思政性问题—拓展性问题”,设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简单地介绍知识,而是以问题链为纽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实现师生合作互动,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从而达成知识、技能、素养的全方位教学目标。
(一)问题链教学方式对宪法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意义
一是更易融入思政元素。在设置问题链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在问题中融入思政元素。例如,在讲授宪法的概念与特征时,在“什么是宪法?”“相比普通法律,宪法有何特征?”等知识性问题之后,可以加入“为什么总书记说‘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等思政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是推动学生自主思考。作为问题导向教学法的2.0版本,“问题式教学”不限于设立孤立的单个问题,而是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设置了整体性的、层层递进的、环环相扣的严谨的逻辑链条,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积极性。三是调动学习兴趣。此种教学法旨在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通过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推动教学提质增效。有了前期思考的基础,课堂上以问题为线索展开师生互动,带着问题的学生便会主动交流,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二)问题链教学方式的操作要点
1.设计每个教学单元的问题链教师需要在每个教学单元设计完整的问题链,包含导入性问题、知识性问题、思政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以“宪法实施的监督”的教学为例,设置导入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实施与监督的重要性;通过知识性问题使学生了解各国宪法监督的历史发展历程和特点;通过思政性问题使学生了解目前国家对宪法实施的重视,帮助学生树立宪法意识;最后通过应用性问题拓展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2.将问题链嵌入教学全过程形成闭环可以将问题链教学方式分三个环节:一是课前引导学生自主观看线上课程、查阅资料,初次回答问题;二是过滤课堂上学生已经掌握的问题,重点剖析学生存在疑虑的问题;三是课后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指导更新回答问题并提交作业。如此安排可以克服课时限制,形成“预习—导入—测试预习情况—集中重点问题—小组参与—课后完善”的学习闭环。3.通过集体备课形成完整的问题链“四案”结合学生特点,形成科学完整的问题链“四案”——教案、学案、考案、研案,以指导本门课程所有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在制作“四案”的过程中,可以集中教学团队的智慧,挖掘每一教学单元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的要点作为“四案”的专门重点模块,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每一部分。4.利用线上资源提升教学效果目前,各类教学资源平台中有大量已经运作成熟的、各环节齐备的线上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这类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将更多课堂时间用在巩固、答疑、拓展上,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提升课堂效率。5.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目前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如“雨课堂”“学习通”等)功能类似,教师可以自主选择。除了课前问题链的发放、课后作业的收取批阅等基础功能外,尤其要求教师熟练应用高频词抽取功能,汇总分析学生的回答情况,迅速掌握学生的回答倾向和理解程度,进而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6.全面实行小组协作问题链教学方式的实现可以借助小组协作展开项目式教学。小组成员以5人左右为宜,教师在课前将问题链布置给各小组,所有成员参与资料查阅、讨论、成果制作。最后,对成员的表现结合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上予以综合评定。7.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除了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之外,还应增加开放式题目,增加过程性考核,侧重对思想政治和法治思维的考查。比如,要求学生分析当下某一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结语
当下,课程思政对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问题链教学方式能够克服传统宪法学教学难题,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但如何恰当地运用该种方式,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滕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8.
[3]卢峻.美国之法律教育[M]//孙晓楼.法律教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304.
作者:康枫翔 吉敏丽 单位:甘肃政法大学
- 上一篇:新媒体艺术变革中的量子思维
- 下一篇:谈刑法修正案入罪化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