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金融犯罪变迁与刑法规制研究
时间:2022-01-11 08:31:14
导语:网络金融犯罪变迁与刑法规制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网络金融犯罪是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型犯罪形式,网络金融犯罪数量逐年增加。因此,打击和预防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司法人员应该加强对网上金融知识的研究更快地打击犯罪。本文主要从打击和预防网络金融犯罪的法律和技术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我国网络金融的实践和网络时代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金融;成因;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金融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伴随着网络的开放,计算机黑客和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网络窃取企业资源,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计算机在金融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银行结算和商业支付上。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的专业知识和金融从业者的意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嵌入了许多风险。目前,我国的网络金融犯罪给金融业造成了数千万的经济损失。
一、当前网络金融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一)当前网络金融犯罪的情况。近年来,与计算机相关的犯罪数量每年增加30%,犯罪数量增加,危害也增加了。据统计金融部门的计算机犯罪已经达到几百万元,最大金额超过1400万元,每年造成近1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地方公安机关查处了以下两种主要形式的网络金融犯罪:1.非法入侵网上银行信息系统。据统计,网络攻击的目标是金融信息系统,全球约三百万名犯罪分子在关键领域的信息系统攻击,造成了巨大损失。2.利用“网络钓鱼”的方式。目前,大量犯罪分子利用“网络钓鱼”犯罪虚假信息,建立虚假银行和证券网站,窃取用户账户和密码,或者发送大量携带特洛伊木马病毒的电子邮件拦截用户账户和密码,对金融安全具有着很大的威胁。(二)网络金融犯罪的特点。1.方式智能化。网络金融犯罪是一种高科技智能犯罪。罪犯主要是精通计算机技术或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特别感兴趣的专业研究人员。他们大多数人都有很高的智力水平。他们不仅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的功能和特点,还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缺陷和漏洞。2.手段多样化。随着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各种网络金融犯罪分子越来越多地获得了多样化和高科技的犯罪手段。除了通过入侵网络金融系统以欺诈方式获取信息外,犯罪分子还在电子金融和网络条件下创造了各种巧妙的手段,如窃听。
二、网络金融犯罪的成因
(一)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防范意识不强。目前,许多金融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员工的防范意识不强,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第一,金融机构的职能模糊,没有专人进行内部网络安全检查;其次,企业员工素质普遍不高,缺乏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没有相应的计算机入侵概念,网络防护意识薄弱。第三,内部网络安全监管培训不到位,企业员工也没有进行相应的网络金融犯罪预警教育和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培训。(二)金钱的诱惑。金融机构是财富的象征。在当今的电子货币中,犯罪分子可以直接从互联网上窃取大量金融机构,这对投机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越来越多的网络金融犯罪的原因是社会生活的压力,有些人没有更好的社会生活保障,希望通过非法手段获得大量财富,金融机构是盗窃的最佳目标。
三、网络金融犯罪的预防策略
(一)加强计算机技术建设。金融机构使用的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不能有效保护罪犯。因此,金融机构应该邀请专业的计算机从业人员为企业设计一个安全的管理系统,这不仅可以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入侵,还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金融环境。目前,金融机构大多数员工文化素质低下也是网络金融犯罪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金融机构员工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定期进行考试,以建设一支拥有丰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员工队伍。(二)成立专门的网络犯罪打击小组。网络犯罪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的。因此,犯罪过程是看不见的。我们的大多数司法和警察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当案件发生时,在广阔的网络海洋中很难找到犯罪的线索。因此,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网络犯罪打击团队,以专业的方式打击网络犯罪。反网络犯罪小组的成员应该对计算机网络有丰富的知识,能够追踪犯罪分子并在网上找到他们的线索。此外,反网络犯罪小组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巡逻,及时制止网络金融盗窃,避免给金融机构造成过度的经济损失。
四、结束语
中国的网络金融犯罪在规模和类型上都在扩大,其手段既聪明又隐蔽。网络金融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形式,具有复杂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网络金融犯罪,并探索相应的预防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的对策。本文主要探讨网络金融犯罪的成因及防范措施,希望能给金融从业人员和司法人员以及中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柳,刘款.金融诈骗犯罪及其防治[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7,17(02):41-42.
[2]韩宇,于航.网络金融犯罪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6(14):40+39.
作者:周 洁 黄 瑛 孙 婕 单位: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检察院
- 上一篇:精神病人犯罪特点及对策
- 下一篇:宪法与经济法关系分析